“性福”的距离

  最近这五年,中国男科门诊量每年都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长,有些医院一年甚至可以突破10万大关。

  饮食男女,食色性也。“性福”一事不仅关乎双方的身心健康,也和家庭稳定、社会和谐息息相关。

  三年前一档关于百姓幸福度调查的节目让“幸福”二字成为年度热词。尽管节目中九成受访者都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感到满意,但在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潘绥铭看来,一个人只有在性、爱、婚三方面感到满足,才可能实现真正的幸福。

  “老百姓在节目中肯定不会讲得那么直白,其实大家最在意的还是关上屋门那些事。”潘绥铭曾先后三次对中国城乡人口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在19个影响因素中,性、爱、婚成为仅次于健康,最能影响中国居民幸福感的三大要素。

  仅37%的公众对性生活满意

  既然性事被看作衡量幸福的重要指标,中国人的“性福”状态又是怎样一种状况呢?中国性学会、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在2015年10月联合发布的《中国公民性福素养调查》(以下简称“《调查》”)显示,作为国内首个针对性健康与性知识的情况调查,问卷共计收回72377份调查结果,其中男性占三分之二,26~55岁人群达到85%。

  尽管有近九成受访者都认为“性福”是家庭和谐的良药,但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还是严重影响到了他们的“性福”指数。有75%的人表示,由于情绪压力无法获得高品质“性福”;更有43%的人群因此直接减少了性生活频率。即使伴侣明确表达需求,仍有四成以上人群选择视而不见或用睡觉作为掩饰。

  在参与调查的男性中,虽有半数以上表示愿意满足伴侣需求,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选择了快进快出,只有21.75%的男性能够保持适当前戏、追求硬度与持久度。

  “性福”是维持爱侣情感的重要纽带,逃避与勉强应对显然无法让伴侣感到满足。这或许就是只有37%被调查者对性生活感到满意的重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结果与2014年由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和中国性学会发布的职场人两性生活报告——《性福中国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不谋而合。

  《蓝皮书》显示,仅有38%的职场男女认为目前的性生活较为满意,超过50%的人群属于基本满意或不太满意,另有12%的人每次只是例行公事甚至无欲无求。

  在接受调查的男性职场人中,每周性生活低于1次的比例高达44%;超过50%的职场女性表示从未或只是偶尔体验过性高潮。

  尽管不同人群具有不同的“性福”偏好,但在影响高潮与性生活质量的各个因素中,男性硬度被83.42%的公众视为必备要素。遗憾的是,调查显示只有55%的男性可以达到四级硬度。

  小药丸改变了什么

  调查数字不容乐观,但在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男科主任姜辉看来,从过去的绝口不提到如今能直面“性福”,中国人对性的态度已经有了巨大进步。

  “随着公众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我国男科门诊的就诊量也在逐年增长。”据姜辉向《瞭望东方周刊》估算,最近这五年,中国男科门诊量每年都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长,有些医院一年甚至可以突破10万大关。

  “这一数字在原来是无法想象的。要知道在改革开放以前,我们的性知识几乎全是出于本能。”中国性学会性医学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男科中心主任医师张志超回忆起中国男科事业发展时感慨万千。

  和大多数人的性知识启蒙来自书本一样,中国男科医学的起步也是从一本外文著作开始的。1982年,中国出版了第一本关于性的知识教材《性医学》,尽管这是一本完全译自国外著作的书籍,但还是吸引了相当一批中国泌尿外科专家自此以科学的态度进入男科医学。

  随着大家对男科医学的不断了解和深入,从1987年开始,中国民间连续七年举办了全国范围的性学研讨和学习班;1990年,原北京医科大学王效道教授开始筹备组建中国性学会,并于1991年和同校十位学者一道,联名向原卫生部提出筹建中国性学会的报告;经过前后四次行文申请,原卫生部终于在1994年批准成立中国性学会。同年12月,在拿到民政部准予注册登记的批文后,中国性学会在北京正式成立。

  1998年,一曲道破都市人心酸无奈的《最近比较烦》瞬间从台湾红到内地,歌中那片让李宗盛“遍寻不着的蓝色小药丸”,也于两年后登陆。2000年7月,专治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简称ED)的万艾可在中国大陆上市。

  万艾可,英文名viagra,该词是由vigor与niagara合拼而成,前者意为精力,后者则是著名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尽管这个名字已足够生动,极富想象力的国人还是给它冠以一个更加形象且含蓄的称号——伟哥。

  作为全球首款治疗和改善ED的口服药物,万艾可如今已经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卖出3亿余片,帮助数千万ED患者恢复了生理功能。

  “可以说,伟哥的上市把中国人对‘性福’的认知提升到了全新层次,它在制造一种流行文化的同时,更是助推我国男科医学逐步走向繁荣。”姜辉对本刊记者表示,男科虽小,却足以影响全社会的幸福稳定。如今这一学科在多方努力之下,已经悄然站上国人健康大舞台。

  性知识依然十分贫乏

  “男性健康科普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多进展,但远未达到理想状态。”姜辉表示,由于缺乏正规传播渠道,很多人都将性事深埋心底或求助互联网搜索,这导致相当一部分民众的性知识仍然存在较大误区。

  《调查》显示,受访人群中有近六成都是通过网络、图书或自我探索的渠道获取性知识。但由于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很多人都曾遭受误导,甚至有近12%的民众曾遭遇不正规治疗。

  《调查》还发现,尽管根深蒂固的古老观念似乎让中国人比世界任何国家都更加关注男性健康,但遭遇“性福”危机时,出于隐私保护或羞于启齿等原因,仅有46.92%的人群愿意相信专业医疗人士,希望从规范医疗机构得到科学诊治。

  尽管国际医学界早已将PDE5抑制剂列为ED一线治疗方案,并在全球广泛使用,中国却只有13.75%的被调查者认为此类药物足够安全,不到7%的公众表示曾接受规范的西药治疗。与此同时,高达90%的人群都在尝试各种传统进补以期雄风不减。

  “坦率地说,中国人的性知识依然十分贫乏。究其原因,专业配套教育跟不上或许是最大的根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中心男科主任李铮指出,虽然数据显示中国四成男性存在性功能障碍,但有相当一部分人的问题都出在心理层面。

  “性是我们天生具备的本能,但若想真正激活并充分享受,我们先要学会拥抱与亲吻……”李铮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每当遇到那些完全不知性为何物的年轻人,他的治疗方法是耐心交流,充当他们的生理卫生老师。

  “性功能障碍在我国有两个高发期,分别是20多岁新婚前后的年轻人,以及逐渐进入衰老期的中年男性。”李铮说,由于青春期性教育严重不足,中国遭遇性功能障碍的患者中,有四成以上的患者都错在不知如何正确启动性生活。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刘砚青/北京报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