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夫·麦凯瑞 我对亚洲情有独钟
- 来源:摄影之友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史蒂夫·麦凯瑞,亚洲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3-11 11:34
亚洲对于史蒂夫.麦凯瑞而言充满了魔力,这位以战地摄影而著名的摄影大师多次行走在亚洲的土地上,以人文视角去发现这片土地上的故事,在他眼中,这里色彩绚烂,充满了动人的故事,本期解读大师将带你走进史蒂夫·麦凯瑞的影像世界,解析这位人物教父创作方式。
镜头里的印度色彩
美国摄影师史蒂夫·麦凯瑞是国际公认的当今世界最优秀的摄影师之一。麦凯瑞过去三十几年来,在世界各地拍摄的那些最让人印象深刻和最优美的照片。受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的影响,麦凯瑞在情感表达的力量上十分直接。麦凯瑞说:“我觉得布列松的照片能够深入到一个人的内心并呈现出这个人独有的个性,是决定性瞬间的呈现。这些照片都是新闻照片,但是对于我来说,它们已经超越了新闻而产生了不同层面的影响,这些照片是永恒的。”
在一份美国的新闻报纸工作几年之后,麦凯瑞决定去印度旅行。正是在这次印度之行,他的摄影技术变得更加纯熟,同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学会了观察和等待。“如果你等,人们会忘记你的相机,之后,他们的精神和灵魂便会自然而然地呈现。”麦凯瑞独特的能力,使他得以跨越语言和文化的界限,捕捉人类生活稍纵即逝的瞬间。他用敏锐的双眼审视事物的结构和色彩、图案的形状和对称性,他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其他世界的窗口。他的作品是从时间中提取的经典的、珍贵的瞬间。它们展现的是人性的真谛,所以它们才经久不衰。他的作品引导我们踏入画面中的世界,然后又把我们拽出来,让我们置身于灵魂的伟大空间里。麦凯瑞的作品让我们得以开始了解一种文化和它的人民。
他大部分的照片如同陌生人一样,似一闪而过的面孔,下一秒你已经忘记了他们的样子。有些照片像你认识的人,在街上碰到会礼貌地打个招呼,接着错身而过各走各路。只有少数照片才像我们爱的人,他们的面容深刻在我们的心里。它们牵动着我们—让我们喜,有时也让我们悲。它们握住我们的手,常常也抓住我们的魂。它们代表着一个地方一个时刻,当然,更代表着一种理念。这样的照片才是经典。它更是一扇门,通向麦凯瑞遇到过的那些人们的生活和他们赖以生存的那些远方的土地。麦凯瑞的作品展现了他自由穿梭不同地域和文化、以敏锐热情的眼睛深情记录人类生存足迹的能力。
用镜头唤醒“吴哥窟”
史蒂夫以完美的摄影艺术唤醒了柬埔寨“吴哥窟”的魅力。他那鬼斧神工的作品把我们带入了一个“雕刻的神明、饱经风霜的砖石、浓密的植被、身穿橙色罩衣的修道士”的梦幻逼真的世界。吴哥是高棉统治者从公元九世纪到公元十五世纪的首都。每一代统治者都在首都修建了一座庙宇,神庙被城墙环绕,护城河与堤坝按照宇宙法则排列。该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遗产之后,吸引了无数的旅游者、考古学家、艺术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佛教徒的朝圣地。 史蒂夫初次造访吴哥是由于身负《国家地理》杂志的任务,该杂志让他有机会用相机周游世界。他此后归返数次,为吴哥的建筑、雕塑与人文刻画了一幅徘徊神境天堂的佳作。其中一些被精选出来的吴哥作品收入在他的著作中——《避难所——吴哥窟》。
麦凯瑞对亚洲的强烈兴趣并没有随着时间消逝而减弱,但是他却没有在自己的国家拍摄照片。“在美国,大部分人都过着平静、乏味的平凡生活。但是当你遇到人们为了家园,为了自由而抗争的时候,就会看到奋力的挣扎。此时,人性便暴露出来,生命才会显得弥足珍贵。此时,所有的一切都是重要的,不容忽视的。”麦凯瑞如是说。
不得不说的“阿富汗少女 ”
2002年1月,史蒂夫·麦凯瑞和《国家地理》的一组工作人员重返巴基斯坦,试图寻找这位有着摄人眼神的神秘少女的下落,了解这些年在她身上发生过的故事。但是这茫茫人海,哪里找去?你想想17年过去了,那女孩一定变成妇人了,况且在那个充满战火的地方,这女子是死是活?这些都是疑问。可是这个史蒂夫·麦凯瑞偏偏不放弃,他奔赴阿富汗,联系了当地熟人,寻找当年阿富汗少女的学校,用美国联邦调查局分析案件的手法分析真伪。虽然他三番五次找错了人,但最后史提夫终于找到了那个少女。少女古拉说:17年前,她之所以惊恐是因为在拍这张照片的几天前,她家的房子被战机轰炸了,父母被炸死了。 祖母带着她和哥哥趁天黑把父母埋葬了之后,就开始在冰天雪地中翻山越岭,冒着被轰炸的危险投奔难民营。他们到达难民营以后,就遇上了史蒂夫。莎巴特·古拉的故事促使《国家地理》杂志成立了“阿富汗女童基金”。
Q&A专访麦凯瑞
生活在美国的麦凯瑞常来到亚洲,他对这里充满了情感,他捕捉了亚洲人文的特点,通过绚烂的色彩描绘内心的感受,我们将通过此访谈,让麦凯瑞亲口讲述他对摄影、对亚洲生活的认识。
摄影之友:你对亚洲哪些国家更感兴趣?
麦凯瑞:我的拍摄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我认为那里有着丰富的故事性,而发达的国家和城市很难勾起我的拍摄兴趣,我所关注的是人与土地、环境与民族的关系,阿富汗、斯里兰卡,印度、巴基斯坦、柬埔寨、缅甸等等这些国家和地区更容易触动我。
摄影之友:你谈到亚洲有着不一样的特点,这种特点是什么?
麦凯瑞:亚洲对于我而言,充满了不同文化所带来的冲击,这里很多地方虽然相比欧洲和美国并不发达,但却有着很惊人的魅力,例如古老的建筑、街角的店铺、服饰的图案都让我感兴趣,我认为,这里的人们有着与生俱来的虔诚。
摄影之友:你的亚洲系列作品当中有很多鲜艳的颜色,请问你如何理解彩色摄影?
麦凯瑞:我喜欢彩色摄影,但是在彩色摄影中必须要注意颜色不能过多,否则会太炫目,一二种鲜艳的颜色就够了,彩色摄影有着特别的构图方式,我们称它为色彩构成,也就是通过色块对比、色彩呼应来组织画面,所以,彩色摄影更需要对色彩敏感。另外传统柯达克罗姆反转片所带来的色彩魅力是今天任何胶片或者数码相机所不能比拟的,很可惜,他们不再生产了。
摄影之友:你游历了那么多亚洲国家,看到了不同文化的居住方式,那么你对于自己居住的环境有什么想法?
麦凯瑞:说起来有点讽刺,我居住的地方是在纽约第五街的一间小公寓里,很小的空间但是却非常昂贵,我必须要每天工作12小时才住得起这地方,但是周围生活很却便捷;而在印度乡间却很可能有一位农夫,他有很大的农地与农舍,不花什么钱,他每天有许多闲暇时间可以休息、做自己的事,但是生活上也许没有纽约的方便。 因此,一个人究竟算不算富有,有时候并不容易衡量。
摄影之友:你对拍摄器材有怎样的选择?
麦凯瑞:我是一个对于器材没有过多欲望的人,只要使用一种器材习惯了,便会一直用下去,我的大部分优秀作品都来自柯达克罗姆彩色反转片拍摄,它的色彩是其他任何感光材料所不能比拟的,如今它已经停产,我不得已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拍摄设备,如今我也会使用数码相机拍摄,虽然数码相机不需要再背负一袋袋的交卷,但取而代之的是一块块电池,我很怀念胶片时代的摄影魅力。
去亚洲旅拍 麦凯瑞给你5个建议
对于亚洲人文题材的摄影创作,麦凯瑞有着自己的创作经验,在这里,我们将5个麦凯瑞的拍摄建议分享给大家,以此来帮助我们成为一名成熟的人文摄影师,不枉费每一次感动和经典的瞬间。
1.留些“随意”的时间
亚洲陌生的国度和文化需要你对身边的生命和事物保持好奇。旅程必须是自由的,你所发现的每一幕都是简单而纯粹的。循规蹈矩必然会扼杀偶然性,那样会让你的旅程如同工作一样枯燥。你必须计算好时间,为“随意”留一些空间。
2.和陌生人多聊聊
面对那些虔诚的人物时,你需要寻找人物敞开心扉的瞬间,走进他们的内心。尝试独自旅行,去一个从未去过的地方。只要和陌生人交谈,就意味着偶然性的发生,意味着打破约定俗成的必然性。也许你的晚餐就是你最陌生的食物。活在当下,接着,观察。
3.用照片讲述故事
一名纪实摄影师要用照片讲故事。在过去的30年间,我走遍了世界各地,记录下了像阿富汗、黎巴嫩、柬埔寨、印度等地区的重要时刻。我也时刻关注着那些正在消失的文化以及全球化和现代化向地球各个角落蔓延所带来的影响。
4.等待阴天的光线
对我来说,彩色摄影作品最好是在柔光条件下,低对比度拍摄,就像维米尔、鲁本斯、卡拉瓦乔,这些著名的肖像画家的风格一样。我特别喜欢在低光条件下拍摄,阴天或多云是我最钟情的天气条件。”
5.拍出独特画面
从现在开始,锻炼你自己看待问题的方式,那么通过相机表现出来的便是你的个性。摄影应该表现出拍摄的人看到的东西。如果你仔细分析一个广受欢迎的摄影师的作品,你会发现,他们先是找到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或主题,然后深入的挖掘,直到挖出一些很独特的东西。
编辑/树楠 图/史蒂夫·麦凯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