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次,爸爸会慢慢来

  • 来源:文苑
  • 关键字:理智,急诊,手术
  • 发布时间:2016-03-11 17:31

  那天早上,老婆在厨房做饭,一岁的儿子坐在地毯上,抱着一个玉米专注地啃着。

  当时我只是脑子里一闪念,觉得一岁多的孩子吃玉米太多,不好消化,不能再吃了。但儿子已经进入叛逆期,我怎么说他都不听。于是,我失去耐心,直接从他手里夺过玉米。他“哇”一声哭了,嘴里还含着玉米粒。

  儿子一哭,我立即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赶紧让他把玉米粒吐出来。这次他听话了,哭着吐了。我观察了一下,觉得没事,便去上班了。结果,下班后,老婆说,儿子呼吸时喉咙里总是“咝啦咝啦”地响,怀疑是吸进东西去了。晚上8点多,我们一家三口便在儿童医院的急诊室里了。

  片子终于出来了。医生看完后,先没说话,面无表情地拿过一张白纸,在上面画了一会儿,像是一个三岔路口。他拿着笔在右边的岔路口上点了一下说:“有残渣吸进支气管了,就在这个位置,得做手术。”说罢,又拿出一张风险告知单,一条一条画对勾,每个对勾后面,写的都是最坏的结果。

  老婆开始哭泣,儿子看到她哭,也哭了起来。我只好用残存的理智劝她:“医院总是把最坏的可能说出来,也算是一种推卸责任嘛。”我说得很轻松,但总是下不了决心要做那个医生口中危险重重的手术。我满世界打电话,通过朋友找朋友,找认识的医生,希望能提供一个专业建议:到底要不要做。就在那一刻,我觉得天塌下来了,我痛恨自己到了极点。如果我当时稍有耐心,情况便不会如此。

  做父母的,很多都有过类似痛恨自己的时刻吧。当然,像我这样,把孩子置于险境的还是少数,更多时候,我们会因为孩子做出不顺遂己心的举动,失去耐心,大吼大叫,甚至动用暴力。最后,孩子惊慌失措,放声大哭,我们则满心愧疚。

  怒气冲顶的那一刻,我们常常忘记了,面前站着的只是个孩子,他根本不懂得大人的逻辑,我们却急切地用大人的标准要求他。

  龙应台曾经写过一本书——《孩子,你慢慢来》。但其实,“慢慢来”这3个字应该对着父母说才对。放慢自己的步伐,放慢自己的思维,放慢自己抬起的手。

  那天,儿子终究还是幸运的,当我终于下定决心做手术后,医生顺利地从我儿子支气管里把玉米残渣取了出来,他依然面无表情地把那一小块东西交到我的手里。我细心地用纱布包好,保存起来,权当教训。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4年12月30日

  文/李普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