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攻坚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 关键字:五台山,山西,旅游
  • 发布时间:2016-03-28 17:54

  “五台山乱象”引起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高度重视,他要求相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坚决把五台山保护建设发展好”

  某种意义上说,五台山是山西的窗口和象征。

  然而,近几年,五台山这块招牌却是非不断——黑寺庙烧香拜佛索万元;强收进山费;强制交纳“环保车费”;“醉酒僧人”拦路要功德钱;刻碑建寺捐功德,等等。各种巧立名目骗取游客钱财的事情屡被曝光。

  “五台山乱象”引起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高度重视,他要求相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坚决把五台山保护建设发展好。”2015年10月,山西开始对五台山进行综合整治。

  在山西,“国字号”景区占据半壁江山,而这些景区都不同程度存在与五台山类似的“体制病”。山西旅游局局长冯建平说,“五台山景区体制机制问题解决好了,其他景区也可以跟着来。”

  五台山危机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山西忻州市五台县境内,规划面积为599平方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

  五台山与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目前,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存有唐代以来7个朝代的寺庙68座,其中国保单位9处,省保单位6处。这些珍贵文物构成了东亚乃至世界现存的最庞大佛教古建筑群。

  1982年11月,国务院公布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名列其中。2001年1月,国家旅游局审定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为“首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09年,五台山风景名胜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然而,这座拥有颇多光环的名山,近两年却屡被曝出负面新闻——黑寺庙烧香拜佛索万元;强收进山费;强制交纳“环保车费”;“醉酒僧人”拦路要功德钱;刻碑建寺捐功德……各种巧立名目骗取游客钱财的事情屡有发生。

  从2013年至今,关于五台山乱象的报道不断见诸媒体。景区管理部门一次次采取整治行动,甚至还喊出颇为强硬的整治口号——“谁砸五台山的牌子,就砸谁的饭碗”。然而,经历多次媒体曝光、游客举报、政府治理之后,乱象未曾改变。

  2015年4月,五台山遭遇最大危机——国家旅游局对五台山这个5A景区发出警告。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司长彭德成说,五台山景区的问题很多,主要集中在景区秩序混乱以及服务质量差等方面。“我们要求被通报的景区在3~6个月完成整改,整改后我们还会实地复核。”彭德成说,对复核不合格的景区,将采取更加严厉的处罚措施,甚至摘牌。

  此后,五台山风景区区委副书记闫玉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诚恳接受国家旅游局的处罚决定,向国内外的游客表示歉意,其还表示景区已经组织整改,初步计划在2016年五一黄金周到来之前,彻底整治完成。

  2015年10月9日,在历经数月整治后,五台山5A级景区的警告处分被撤销。

  施治“体制病”

  五台山乱象引起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的重视。

  2015年9月21日,王儒林在五台山考察时指出,不到两年中,五台山景区多次被全国媒体曝光批评,由于一些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给五台山抹了黑,给山西人民抹了黑。“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坚决把五台山保护建设发展好。”

  相关材料显示:1988年11月30日,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人民政府(下简称风景区政府)成立,这个副县级的景区政府隶属五台县政府领导,负责管理五台山景区的各项工作,管辖范围包括台怀镇、金岗库乡,总面积约286平方公里。

  名义上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的事情由“风景区政府”说了算,但现实中却并非如此,“五台县政府、风景区政府、风景区管委会、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等的五六个部门都有话语权。”山西省旅游局规划财务处处长王霁鸿说。

  山西省政府副秘书长闫晨曦说,现行的以副县级景区政府为主导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存在诸多弊端,已经不适应五台山景区保护利用和开放的要求。

  王儒林认为,五台山存在诸多问题的根本性原因,是体制机制问题。景区体制存在多头管理、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权责不明,政企不分、政事不分、事企不分,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行政效率低下,市场主体缺失等突出问题。“要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减少层级、精简机构、理顺关系、提高效能,建立权责一致、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016年1月20日,设立28年之久的副县级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人民政府撤销,取而代之的是副厅级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多个部门被整合到一个机构,五台山风景区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李永宠说。

  李永宠还透露,此次五台山综合整治的另一个重点是“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彻底分离,”具体做法是,“国有景区的经营权剥离出来交给企业”。

  将五台山经验推向全省

  山西高层之所以对五台山综合整治高度重视,除却五台山的“窗口与象征”意义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五台山暴露出的“体制病”具有普遍性。

  山西文物部门及旅游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山西A级景区143个,其中仅有48家为民营景区;风景名胜区产权全部姓“公”;全省约230多处国保单位已开发利用,其中绝大多数所有权亦归国家……“主要景区半数以上属‘国有’,这些‘国字号’景区都存在如五台山一般的体制机制问题。”山西旅游局行业管理处处长陈少卿说。

  在应县,从1996年开始,县政府先是在著名的应县木塔周边建起仿古大街。接着,2009年3月,又在木塔以北150米的地方建起了占地近200亩,由钢筋水泥筑成的释迦塔博物馆。但时至今日,应县木塔一年的门票收入只有500万元,这笔钱“除了维护木塔的费用,只够养活文管所的67个人”。应县多位受访者认为,“政府管理部门不懂经营是木塔景区长期处于‘颓势’的重要原因。”

  在临县,碛口风景名胜区的发展亦举步维艰。1999年9月22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碛口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经过17年的发展,碛口景区并无多大变化。碛口风景区管理局局长张犬照认为,体制问题制约了碛口古镇发展,“比如,土地问题,需要调动土地部门;纠纷问题,需要调动公安部门,事实上,我这个管理局根本调动不了这些部门。”

  “旅游景区行政化是制约山西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冯建平说。山西旅游局一位官员告诉本刊:山西49家国有A级景区中,县级、副县级、科级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的有39家。由于是国家事业单位,多数景区管理机构人满为患,收入以养人为主,很难再腾出资金改善设施和宣传推广,景区发展明显滞后,“对这些‘国字号’景区的体制机制进行改革已势在必行。”

  “下一步,山西会把五台山的改制经验向全省的国有景区推广,”李永宠说,“这些国字号景区的‘体制病’彻底根治了,山西旅游业才能真正做大做强。”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武刚/山西报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