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亭:点缀京城的文化驿站

  报刊亭在党的文化宣传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主流媒体贴近群众最直接的渠道

  报刊亭,被誉为城市流动的文化风景,在水泥森林构建的现代化大都市中,令人驻足,带来丝丝回忆与暖意。

  服务两会

  3月5日,正值全国两会召开,北京主要街头的报刊亭里都整齐摆放着《人民日报》等党报,有的报亭还摆放着政务类图书。

  据北京市报刊零售公司总经理李继跃介绍,2004年4月,北京在全国率先组织了党报进亭销售,每逢国家重要会议或活动等特殊时期更是精心组织做好特殊服务。

  2016年,在安排专车运送、第一时间配送、突出展示的基础上,结合读者对两会时政热点的关注,加大了党报党刊及政务图书的销售力度,党报发货率同比增加了60%,保证重点报刊亭不脱销。

  李继跃说,遇有两会重大新闻发布时,还会按约做好党报的加量印刷工作,满足市场的购买需要。

  长期以来,报刊亭在党的文化宣传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主流媒体贴近群众最直接的渠道。据统计,全国报刊亭每天零售中央、省、地市三级党报党刊达16万份。李继跃认为,北京是首都,是党中央、各大部委所在地,党报党刊和政务类图书的零售完全可以做大做强。

  “服务非常好”

  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在政府部门支持下,北京邮政开始大规模兴建报刊亭。

  从最初的彩钢亭,到老法式、新法式再到智能亭,报刊亭式样已经换了好几批,始终不变的是服务。

  李黙龙是第一批邮政报刊亭的经营者,在北大医院附近经营了17年报刊亭。北大医院眼科高大夫和外科常大夫,都是他忠实的老顾客。提起老李,他们竖起大拇指夸,“服务非常好,看报有保障!”

  安贞西里小区的崔利,共产党员,也是经营报刊亭近二十年的老经营人。她的贴心服务,使报刊亭成为小区居民的文化驿站。

  这些长期工作在报刊亭岗位的经营人员,十几年如一日,敬业爱岗,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树立了首都报刊亭的良好形象。

  转型升级

  进入网络经济时代以后,报刊亭经营面临着转型发展的课题。

  北京邮政于2014年推出了11座数字化智能报刊亭,除传统业务外,增加了WiFi终端阅读、新华视频、自助缴款、包裹自提、安防监控、便民信息提示等新型服务,一面市就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媒体也给予了关注和高度评价。

  在北京阜成门万通新世界门口经营着智能报刊亭的郝建立看来,包裹自提和便民缴费业务很受顾客欢迎,增加了他的经营收入,经营条件也大大改善。他也表示,新增收入与传统报刊下降的影响基本持平,希望公司今后能叠加更多老百姓需要的服务,使他们能够继续通过报刊亭来勤劳致富。

  李继跃说,“北京报刊亭正在向打造平台型经营转型。一方面我们坚守报刊亭就是坚守党的文化宣传阵地,是使命所在、责任所系;另一方面我们自身要努力转型,要符合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要求,来满足信息化社会人们更加丰富的多元化文化服务需求。”

  文/赵育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