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中国为什么每次技术浪潮都少有惊艳产品?

  扎克伯格和马云最近的对话分享了未来科技创新的三个方向,总结起来是:第一,十年内互联网将推向世界各个角落;第二,韩国人机大战中AlphaGo胜利,预示人工智能将取得根本性的巨大进步;第三,虚拟现实将是未来五到十年最重要的计算平台。

  看似天南地北的闲扯间,话题离不开两个东西,一是永不落幕的人生谈或哲学谈,二是当下人都虎视眈眈的VR领域。今天我们不谈人生,只谈VR,看看VR里包含了怎样的人生。

  自扎克伯格收购Oculus,

  “VR元年”的说法一直不绝于耳

  VR虚拟现实概念诞生于60年代末,受限于当时计算机和3D技术的滞后未能诞生商用化产品,直到80年代末才有商用化的产品诞生,高昂的造价只能被专业市场所应用。直到2012年Oculus在kickstarer上的亮相,才让大家对VR的注意力转向了个人消费市场。

  自扎克伯格收购Oculus,“VR元年”的说法一直不绝于耳。随着索尼、三星介入到VR领域,VR一时成为2015年的现象级产品,而且这股火热一直延续至现在。得益于全景相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小扎提出的结论:2016年是VR消费元年,也颇受国内VR参与者们的认可,并已在多领域布局。

  除Facebook之外,索尼、三星、HTC等也有各自的VR产品布局。HTC更是将大赌注都押在了VR上,希望VR能帮助HTC翻盘赢得下一场风口。在国内,阿里日前刚刚宣布成立VR实验室,并首次对外透露集团VR战略,并启动Buy+计划引领未来购物体验,搭建VR商业生态。

  但显然VR消费级市场还在试水当中,内容硬件两大板块,都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诸如许多难点:技术壁垒高,资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硬件所形成的产业链并不完善,技术不达标所带来的沉浸式体验缺失、市场需求和盈利模式尚待挖掘,用户接受度、市场培育和生态圈的架构都需要时间,故此它的优势也再积极的体现。VR的优势表面上看在于目标用户群体的需求以及随之而来的资本市场的青睐,VR技术现在正处在50年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也是最能够接近普通用户的时机。

  中国为什么

  每次技术浪潮都少有惊艳产品?

  VR的火爆趋势也在推动更多创业者涌入。就象之前任何一个个类似面值的浪潮,很多创业者的想法也很简单,打造爆款或者被巨头收购。

  在国内的虚拟现实市场上,在VR头盔方面有深圳虚拟现实科技(3 Glasses)等公司;一体机、VR眼镜产品领域有焰火工坊等;在内容领域,有暴风魔镜App;周边设备领域,也出现了蚁视体感枪。但我们看到,国内VR的创业却并没有惊艳的产品,而更多的产品则带来廉价的直觉印象,有许多仅需30元就能用透镜和硬纸板就做出来的简易VR设备产品。而暴风就一直将旗下VR设备魔镜定在99元的价位,各初创公司的推出的眼镜盒子的售价普遍在300元以下。

  有句话是说,时机不对,越努力越尴尬。目前来说,VR起步阶段最先切入的是游戏和影视内容领域,但游戏方面,Oculus、索尼等在内容产出上依旧乏力;影视内容方面,国外YouTube,国内爱奇艺、芒果TV,都在试水VR影视内容,目前很难说有什么高质量的VR视频。

  其次是行业标准没有统一,技术不成熟。比如国内不少技术储备不足的大公司更倾向于通过资本手段进入VR,在整体技术方面,整个VR行业在输硬件上的分辨率、显示频率、跟踪精度、视场角、重量等方面的技术指标还不够高。另外,目前包括小米腾讯乐视等虽然在VR都有布局,但在硬件、内容还是底层都尚未系统化,这也源于行业标准尚未确定,虽然微软、Facebook、索尼、三星等企业在这一领域已经耕耘较长时间,但基于整个VR产业链的标准的推进依然乏力。

  一个产业的形成,需要分散在产业链各处的企业形成完整统一的生态系统,才能够有足够的产能来支撑VR产业千万级别的出货量。但目前而言,VR产业上游的电子元器件,屏幕,镜片,零部件等核心组件厂家的技术储备尚有欠缺,这也是为什么国产的VR产品多走低端路子的原因,技术与产业链的现有的成熟度还不足以支撑VR产品能够有资本和技术走高端路线。

  但这些可能都不是真正的原因。

  挟弓注矢以从之,亦何期怎奈我何

  VR产品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移动场景属性以及如何定位。对于创业者而言,从一开始切入VR领域,就应该想着长远布局,如何寻求盈利。VR产业未来若会爆发,必然有平台型的成熟大型公司出现,创业者应该想清楚自己的优势在哪,有针对性的在核心优势点卡位布局。

  因为相对成熟的公司做VR的目的与创业者的起步就不一样,它们更希望借助VR的概念试水一轮,看能不能在自有的平台、生态上加上点新的概念与玩法,将自身的资源与平台优势平移到这个领域。目前来看,Facebook想打造的是VR在硬件+内容+应用商店分发+社交的生态圈,腾讯做VR想依托自身的用户优势,做VR内容与渠道的分发老大,或者说进一步开拓游戏领域的盈利布局。乐视与小米是想借VR充实生态打法,借此延伸自身的产业链布局,扩展更多的想象空间。HTC则急需新的业务来帮助自己转型或者探索新的盈利点,转移投资人与业界的视线。

  对成熟公司而言,VR是辅业,成功了固然通过新的业务给资本市场带来想象空间,即便失败,也只是一次试错,核心业务并无损伤。但对创业者而言,VR是主业务,所以必须全力以赴,从一开始,就要从战略高度思考,从垂直领域切入,以做精品的思路入手,并考虑清楚未来产品的规划与商业模式。核心思路是在VR领域的某个核心环节能够解决关键技术以及用户体验的痛点与特定的应用场景,并能在整个产业链技术发展与配套跟进时,能提供关键的内容或技术。

  所以,这次VR浪潮最后冒出的令人惊艳者或领导者,多半乃至一定不是现在已耳熟能详的某些公司,而是现在还未为可知躲在哪个角落之异想天开的新型创业者,不信就等着看。

  自PC、智能手机等之后,很少有能像VR这样能够带动整个科技、互联网关注的产品及相关内容。在PC发展遭遇桎梏,智能手机攀至瓶颈的当下,VR将带来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发展潜力。而其覆盖层面的无限可能性,也会让其的生命周期相对来说更长。

  越中国越世界,越自我越世界

  一方面,需要正视的是,作为新兴行业,我国虚拟现实还存在价格过高、技术不成熟、应用体验差等瓶颈。这意味着,未来只有深耕VR技术、找准市场痛点、场景内容丰富且逼真的企业,才能在VR大风刮起时,迎来飞跃式的发展。

  另一方面,可以看出,VR技术的发展速度将越来越快,更多的企业想要加入进来。对于已经入局的企业而言,最重要的是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止步不前就等于后退。而对于新晋的创业者来说,当务之急则是迅速熟悉新环境,然后确认自己的创业方向。在这样一个新兴技术的早期发展阶段,任何企业、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这场竞争中的主角之一。

  最后,成功在于偏执,敢于自我表现,全世界,舍我其谁的气度。可笑吧?

  文/涧溪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