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蒙冤也不会重赛

  • 来源:足球报
  • 关键字:武汉宏兴,武汉卓尔
  • 发布时间:2016-05-17 09:57

  武汉宏兴在对江苏苏宁的足协杯比赛有七名队员冒名顶替,如此大规模的弄虚作假为何得以通过?

  在中国足协的比赛管理中,赛前联席会上有比赛监督和双方领队、主教练参加,比赛监督作为中国足协的代表在联席会上,会将双方比赛禁赛队员提出来告知双方队员,并协调好球衣颜色等问题,强调赛风赛纪,但是一般由于有参赛证,赛前联席会并不会对资格问题过于纠缠,最多只是嘱咐球队加强管理。

  到了比赛场上,正常情况下球队会在列队时,按照中国足协的相关规定,各队每场比赛前确定18名上场运动员名单,并出具上场运动员《参赛证》、身份证,交比赛官员审核,不过,一般情况下会由裁判员进行审核。

  据悉,在一般情况下,裁判员在审核资料时,会一一对照照片,但是武汉宏兴一般不会修改注册照片,一旦修改注册照片,会有很大的痕迹,而裁判员和比赛监督在审核中往往不够仔细,这是造成问题的根源。据从武汉方面了解,武汉宏兴冒名顶替也是有他们自己的“客观情况”。宏兴总经理黄承高在听证会上介绍,7位队员冒名顶替上来的队员其实都是原老宏兴的队员。

  现在的问题是,武汉宏兴在前两轮比赛中,就曾派出冒名顶替队员出场比赛,而四川安纳普尔那和武汉卓尔相继被淘汰出局,两队蒙冤一事怎么算?有球迷呼吁“让武汉卓尔与江苏苏宁再打一场”,但是,按照足协杯赛事管理的要求,在单场比赛被淘汰后出现问题只解决当场比赛,并不会再追究前面场次出现的问题,毕竟上一轮比赛的问题已经过去超过了48小时。

  《中国足协纪律准则》第91条规定:“比赛中发生的违规违纪事件,比赛监督、裁判监督、裁判员和赛区委员会应在事件发生后24小时内,向纪律委员会做出书面报告并提供相关资料。会员协会及有关俱乐部(球队)也可在24小时内就比赛中发生的违规违纪行为向纪律委员会递交相关报告。上述报告在特殊情况下可在48小时内提交。”因此,即使用了冒名顶替球员,也超过了纪委会的受理期限,也不会更改比赛结果,更不会出现网络评论中“让武汉卓尔与江苏苏宁再打一场”的情况。

  无疑,冒名顶替的严重问题引起了中国足协的高度重视,在听证会前,当事的比赛监督董伟和第四官员杨楠向足协报告了赛事出现的相关情况,足协此后将对业余球队的出场审核制度严加监管。

  在中国足协对有关资格的认定中,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特别是过去青少年年龄造假普遍存在,有的是用真年龄的队员来测试,但是用顶替队员来制作参赛证,这造成了过去多人更改姓名的事情,近年来随着青少年资格审查的完善,通过“五证合一”和上网公示等手段,基本杜绝了这类现象,但冒名顶替现象在业余联赛中曾多次出现,而如何杜绝将是研讨对策的重点。

  记者程善北京报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