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壳上市成风今年以来已达13家

  • 来源:股市动态分析
  • 关键字:借壳上市,顺丰,证监会
  • 发布时间:2016-05-30 11:23

  近日,市场上传出顺丰借壳鼎泰新材上市的消息,再次掀起了“壳资源”的炒作风潮。相对而言,借壳上市比起IPO要容易得多,因此吸引了众多公司加入借壳行列。Wind数据显示,年初至今,共有13起拟通过定增方式借壳上市。

  记者发现,这些壳公司往往存在业绩亏损、市值较低的特点,而且大多出现在传统产能过剩的行业。与此同时,选择借壳上市的企业也有十分鲜明的特点,它们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海外回归的中概股,或者是融资心切、暂时未能达到IPO条件的国内企业。

  13家公司被借壳

  据wind数据显示,自今年以来至5月23日,有13家公司拟通过定增方式借壳上市,涉及的A股上市公司分别为:鹏新资源(600490)、唐山港(600490)、*ST百花(600721)、金城股份、大杨创世、京能电力(600578)、安徽水利(600502)、扬子新材(002652)、万里股份(600847)、铜峰电子(600237)、宏达新材(002211)、中房股份(600890)和鼎泰新材(600490)。

  其中,前5家正处于证监会受理过程中,另外8家仍在董事会预案阶段。根据鼎泰新材发布的公告,顺丰控股则以433亿元的交易价格借壳鼎泰新材,而鼎泰新材也成为13起定增借壳上市案例中价格最高的一个壳资源。

  记者经过数据统计发现,被借壳的上市公司存在三个比较突出的特点:

  业绩亏损严重。以*ST百花为例,公司主营业务为煤炭采选业、煤化工业,其2013年至201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82亿元、11.09亿元和8.0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82.27万元、-3.53亿元和-5.44亿元,如此大规模的亏损,着实让人咋舌。值得注意的是,*ST百花自上市以来,已经三度戴帽。

  多集中在传统产能过剩的行业。如*ST百花,其所在行业就是的产能严重过剩的煤炭行业。此外,中房股份、扬子新材则来自传统的房地产行业及其上下游产业链。而安徽水利所处的行业也存在大方向上的产能过剩、高库存状态。鹏新资源所在的有色金属行业亦是如此,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铜铝锌等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超过5000万吨,已经接近当年世界产量的一半,严重供应过剩。

  市值较低。市值越小,越有可能成为被借壳公司的候选。以停牌前一天的收盘价计算,中房股份、大杨创世、扬子新材和宏达新材的市值分别为44亿元、40亿元、39亿元和45亿元,而轰动一时的顺丰控股的壳公司鼎泰新材总市值仅32.3亿元。

  两类企业偏爱借壳上市

  由于IPO进度缓慢,等待时间长达两年,因此很多企业都会选择借壳上市,相比于IPO,可以算得上是“曲线救国”。而对于亟待融资的企业来说,虽然借壳上市成本较高,仍受到青睐。记者从13起借壳案例中还发现,选择借壳的企业也具有比较鲜明的特点:

  未符合IPO条件或迫切需要融资。圆通速递借壳大杨创世就是其中一例。如今快递行业竞争加剧,2015年快递平均单价为13.5元,同比下降8.9%,虽然快递网络覆盖率已达较高水平,但利润空间压缩、单票毛利的持续下降,显示行业竞争需要从量变,转向提升附加值的质变。圆通通过IPO融资已经来不及,借壳上市可以让其快速融到资金,快速抢占市场份额,以抵御其他同行的凌厉攻势。

  海外中概股回归。例如忠旺集团、永达汽车集团和搜房(SFUN),前两只都是早期在香港上市的股票,搜房则是在纽交所上市的,它们都选择分拆旗下资产回到A股。具体来看,搜房网分拆旗下广告营销、互联网金融、以及研究和大数据业务,并借壳万里股份在A股上市,这么做不仅保留了美国上市公司身份,又实现旗下资产在A股借壳上市、融资;凸显了分拆资产的价值;更是巧妙避开了繁琐的私有化退市、国内IPO步骤。

  见习记者 邸凌月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