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的智和能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人工智能,大数据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7-05 13:46
《奇葩说》第三季决赛里,高晓松带着一贯的戏谑范儿坦然说道:“勤奋是优秀品质,懒惰是人类之光。”当然,这是辩题,而且是个秀,本身就充满吊诡,认真你就输了。
其实我对辩论本身没什么兴趣,也不是要“晒勤奋”,更是对懒人生活充满了无限向往,提到懒惰和人类之光,只是想说说人工智能世界里的智慧和能力。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人工智能其实是个很老的、很宽泛的、同时又很虚幻的概念。之所以有这样的印象,恰恰是因为人们接触到的大部分人工智能系统的应用范围非常狭窄,按照预设程序,执行特定任务,场景学习能力弱小,更谈不上交互和情感层面的高级需求。
即便像“微软小冰”那样一个在诞生之初就做好了“情感计算框架”的聊天机器人,除了陪聊之外,也很难让人觉得“实在”、“有用”;即便现在的超级计算机、各种芯片处理器的运算速度和处理能力已经提升到了一个令人恐怖的程度,但也仍然在创造性的维度上举步维艰。
所以,当前的人工智能,能力有余,智慧不足。
云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正在将人工智能领域推向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些人想到了利用基于互联网的云平台和相关智能技术来跨界整合,赋予“机器人”更大的知识库和更强的学习能力;一些人则借力诸多商业化的大数据分析平台以及超级计算机来获取一直有着较高门槛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领域的准入资格;而另一些人甚至把目光聚焦在了人工智能的底层算法上。
姑且不说懒惰是不是驱动了人类文明不断进步、是不是人类之光,至少人类的种种进步、人们对智能近乎本能的狂热,的的确确让人的肉体越来越懒了,可以想见,以后只会更懒。
这真的好吗?
陈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