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人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人工智能,AlphaGo,机器人
  • 发布时间:2016-07-05 13:48

  2016年3月,AlphaGo击败围棋手李世石,似乎让全世界进入了人工智能的元年。很多人在讨论:人工智能是否将超越人类?奇点是不是即将来临?人类会不会毁灭?很多科幻小说似乎都是这么写的,似乎计算机、人工智能不但会有智慧,而且会有意识,它能够保护自己,因此就会伤害人类。

  我想说的是,这是一个很大的假设,它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

  今天的人工智能,还欠缺很多人类所拥有的能力。比如,计算机并没有自我存在的意识,也没有感情,更没有摧毁人类的欲望。当然未来,它可不可能发生?今天它不懂艺术,不懂音乐,未来是不是可以?我们不能排除它发生的可能性,也许五年后就会有一个奇迹,也许还要等上一百年,也许压根就不会发生。与其来谈机器人奴役人类、超越人类、统治人类,取代人类,还不入谈论一些更切实际的问题。

  在我看来,今天的人工智能,再智能也还是我们的奴隶和工具。因为它是在我们的操控和指引之下,才学会了下围棋。今天我们面临的是能不能好好地驾驭这样一个工具,而不是恐惧它明天就会成为我们的主人。

  人工智能的三大研究方向

  人工智能通常可以分为感知、决策和反馈三个研究方向。感知就是看到、听到,取代我们的眼睛、耳朵。在感知方面,我觉得现在我们看到语音、手势识别,未来也可以应用在安防领域。

  决策,就是判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该去买卖哪一支股票,该去与哪一个异性的对象来交往,或者预测明天的天气会怎么样。再比如,Google的自动回复功能非常酷,如果你用Gmail,手机收到邮件之后会提示你,要不要这么回?当有一个人发一封感谢信,他会自动写一个回复“非常感谢你的来信,我非常感谢你对我的赞扬”。

  除了决策之外,也有机械的反馈,比如经常在新闻报道中出现的机器人、无人驾驶。比如无人驾驶的汽车,就是把各种不同的感应器全部扔到一个机器里,机器告诉你怎么去开?

  深度学习可以把不同的东西放到一起做判断。虽然今天大家都在讲家庭机器人,但是在我看来,人工智能首先会用在工业上,然后从工业走向商业,再走向家庭。因为家庭的要求是最高的,现在的技术还不够。

  不久的未来,这些人工智能的应用,会进入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为什么这几年,人工智能会有这么大的进步呢?

  如果说过去的机器学习是很浅的学习,今天的深度学习则给了计算机非常大的自我学习空间。

  机器能够从大量的样本中抽象出概念来,比如,我给你看很多很多脸,每一个名字、男女、年龄,它自己慢慢就会学习,原来眼睛、头发、眼镜是这么回事,慢慢自己提升能力,在海量的数据上能够理解概念,判断、推测,作出很好的决策。

  深度学习到底价值在哪里?在深度学习之前,人的识别能力接近95%,机器只有75%,因为深度学习,机器超过了人类。当机器在识别的能力上超过了人类,它就可以有很多应用,比如,说在边防、保安领域,查看人与身份证是否匹配,机器做得比人更好。

  可以看到,未来十年之内会不断有人工智能促使新的产业的发生。

  金融、教育、医疗应该是人工智能的三大应用。比如在金融领域,过去我们经常接到广告电话,推销一些大家不感兴趣的金融产品。应用人工智能以后,你接到的电话可能就是你想买的,它让公司能准确找到目标群体,也避免了用户不被过分骚扰。

  如何更好地在人工智能时代生存

  人工智能的兴起将带来巨大的商机,因为人工智能它发展得非常快,在很多领域我们过去所熟悉的一些工作将被消失。

  作为一个实时、无错误的,充满感情吸引力的翻译,她的工作机会还得以保留。但那些简单、廉价的文字摘要或简单对话的翻译,机器已经可以做了,而且以后会快速地进步,大胆地说,95%的翻译应该都会被机器取代。

  成长为一个律师很困难,但做一个法务助手很容易。成为一个医生可能不容易,但设计一款辅助医疗的工具却不难,这么做并不会取代医生,但所需要的医生和护士的数量却会下降。还有交易员、股票分析师这种依靠大量数据分析的工作,如果用机器来做可能效果会更好。

  可以大胆地假设,未来带有“中介”或“助理”两字的工作,首先会被消灭。很多重复性的、数据性的、客观性的,可以衡量的,可以计算出来的东西,基本会被取代。10~15年之后,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工作,或许过半数的人类可能都要面临工作部分或全部被取代。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却是一个巨大的商机。使用机器人的边际成本会不断下降。机器人可以24小时,一年365天工作,他们不会罢工,不会抱怨,他们非常听话。谁能发明这些人工智能的机器人,谁就能从中获取巨大利润。

  我非常同意畅销书《人工智能时代》的作者杰瑞·卡普兰的看法,与其考虑未来人工智能会不会奴役人类,不如先考虑人工智能是否会导致未来10~15年大量人群的失业。虽然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会促进新工作产生,但产生的工作肯定远远少于失去的工作,所以面对人类很大的一个挑战。

  卡普兰教授在他的《人工智能时代》中也提出了如何构建一个适用于人机共生的新生态:在这个生态中,机器人犯罪了,我们知道该如何去惩罚,也知道该如何让自己置身事外,不受牵连;在这个生态中,我们的企业、教育与个人知道该如何建立一个有益的绿色闭环,以帮助将近半数的失业人员再就业;在这个生态中,我们知道社会里企业的形态、竞争机制甚至社会保险制度会面临什么样的选择,又该如何做才能让社会经济良性运行。最终,在这个生态中,机器人做的将是机器人该做的,而人的价值自有它的去向。

  面对未来,到底是乐观还是不乐观呢?我觉得我现在可能是50%:50%。50%的人非常同意卡普兰教授的看法,人工智能产生更大的经济价值,而且让我们从重复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做那些我们更有兴趣、有天赋的事情。

  另一方面我也很担心,现在的年轻人虚拟社会里长大,遇到工作不好找,金饭碗也不在了,要成为顶尖画家、记者太难时,很可能会选择躺在沙发上玩VR游戏,这可能是人类面临不好的结局。

  过去50年,很多人都是被就业,为了就业选择读理工科或商学院,却放弃了自己最渴望做的事情。事实上,华尔街过去的10年,交易员就从10万变成5万,以后还会更少。所以,我们也许可以再考虑一下我们的下一代,如果真的对文科,对艺术有兴趣的孩子们,我觉得应该更退一步考虑更多的方向。

  创新工场创始人兼CEO 李开复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