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智能制造合作如何向纵深发展?

  •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 关键字:智能制造,工业4.0,制造业
  • 发布时间:2016-07-12 10:03

  中德智能制造及生产过程网络化合作,是中德两国协同打造制造业新优势的战略举措。自2014年11月签署《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以来,两国的合作框架基本确立,工作机制逐渐完善,双边交流不断深入,项目合作稳步推进,呈现向好的发展态势。但当前两国在推动企业合作诉求方面仍存差异,合作模式相对滞后,导致部分重点合作领域、合作项目尚未有效落实。因此,探索如何深入务实开展智能制造合作意义重大。

  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进展情况

  合作框架基本确立。经中德双方共同努力,两国合作框架已基本确立。2015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经济和能源部推动中德企业开展智能制造及生产过程网络化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简称《合作备忘录》)在北京签署,明确了合作主体,确立了合作框架。

  一、工作机制逐渐完善。2015年10月,中德召开了第一次工作组会议,会议在搭建交流机制、智能制造标准化、中小企业合作、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人才培养、前瞻性研究等方面形成了诸多共识,标志着两国推动智能制造合作的经常性工作机制初步建立。目前,按照《合作备忘录》要求,两国已经建立了三个层次的联合工作机制:第一层次是副部长级对话机制,确定了每年在中德两国交替召开副部长级会议;第二层次是司局级对话机制,确立了中德智能制造合作对外工作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司牵头,对内工作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信软司牵头的工作框架;第三层次是执行平台对接机制,两国政府各自指定执行平台,负责企业间技术性问题的沟通。今年4月9日,中德智能制造联盟在深圳成立,成为推进《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对接的重要平台。

  二、重点领域的合作交流取得进展。两国在标准制定、技术交流、产业合作、园区建设等领域的合作交流取得进展。标准制定领域:2015年5月,中德标准化合作委员会成立中德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组,12月成立了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组参考模型子工作组,已初步在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的标准认证互认、检测试验服务平台建设等开展合作。技术交流领域:两国进一步加强了高端装备、增材制造、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等领域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产业合作领域:两国在汽车、光伏、工程机械、电力装备、轨道交通、节能环保等领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园区建设领域:青岛、沈阳、上海、太仓、揭阳等地已经建立了中德合作园区,积极承接中德产业、技术合作;武汉、南京、合肥、重庆等地也在积极筹备建设中德合作园区。

  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德国“工业4.0”战略与《中国制造2025》在推进发展智能制造方向上一致,但由于发展环境、发展水平和经济制度的差异,导致两国合作仍面临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合作诉求有差异。德方希望中方提出合作需求,德方组织相关企业向中方输出产品和解决方案。与德方诉求不同,中方则希望通过与德方在技术层面的深度交流,引导和支持关键领域的合作,达到具备生产智能制造关键装备、软件系统、解决方案等方面能力,并有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由于合作诉求的差异,两国在技术层面的示范合作项目还没有突破性进展。

  二是合作地位不对等。德国是制造强国,在汽车、机械、自动化控制等领域全球领先,目前已经基本实现工业3.0,并搭建了相对完整的智能制造标准框架,是技术和标准的输出方,处于强势地位。我国多数企业仍处于工业2.0阶段,仍需大力发展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是技术的需求和引进方,除部分大型企业外,广大中小企业尚不具备实施智能制造的基础和条件,市场潜力大但成熟度较差,处于弱势地位。由于智能制造领域合作地位不对等,造成对接难度较大。

  三是合作模式存在问题。虽然当前中德在重点领域合作稳步推进,但整体而言,目前多以在传统产业领域采用引进德方产业资源的合作模式为主,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合作也仅是中方购置德方的生产线、装备和解决方案,而技术研发、标准制定领域的合作较少。这并没有突破传统的招商引资模式,与推进中德智能制造发展所需要的平等互利、协同推进的合作方式存在差距。

  发展建议

  加强合作平台建设,为两国合作增信释疑。在发挥中德智能制造合作副部长对话引领作用基础上,加强中方执行平台建设,通过跟踪合作信息、梳理合作需求、发布合作进展、协助推动合作项目试点示范等活动,深化与德国“工业4.0”办公室对接,推动中德执行平台层面的深层次政策沟通和信息交流。依托中德智能制造联盟等合作平台,通过举办分行业、分领域技术论坛、需求对接会、教育培训等活动,促进合作落地。

  开展联合攻关,提升两国在智能制造领域合作深度。整合中德智能制造联盟专家委员会、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工作组等资源,尽快成立专项工作组,率先统一中方的智能制造核心领域的架构、标准,提升中方智能制造研究水平;通过加强与德方企业和相关机构的联合攻关,整合两国技术、人才等资源,推进《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在架构和标准上的一致性。

  创新合作模式,提升两国合作的全面有效性。依托中德产业合作地图,搭建与德国工业4.0地图的联动对接机制,成为自由开放的中德合作平台,为两国政府和企业开展合作提供参考。充实中德智能制造合作项目库,可采用企业合资合作、互相参与对方政府设立的项目、共同设立合作项目等方式创新合作模式,推动重大合作项目落地。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智库 李方正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