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怀在场

  • 来源:人力资源
  • 关键字:情怀
  • 发布时间:2016-07-25 10:48

  记得2010年春节后的一天,一记者来我公司采访。他先盯着我写字台上角的一块石头发问,这是块天然玉料吗?我说,这是漫山遍野皆可见的石灰石,是从四川“5·12”大地震废墟中捡来的。那年,我公司火速驶援,为当地灾民建起3000套安置房。有家可归的灾民不知怎么感谢咱中辰人。“这里没有可送的礼物,就送你块石头吧......”我从一个丧失亲人的孩子手里接过这块石头,鼻酸眼潮。这块石头里裹着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呐。至今看着它,仍情怀在场。

  如何构建当代民营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倘若用一句话来回答这个命题,那就是葆有一种在场而不撤场的家国情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家国天下的情怀始自“家”的外延

  我的老家在辽西北镇。记得爷爷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不怕你家穷,就怕你没教养。别人家若骂你没教养,骂的可是你根没长好,把你的家长、家族都捎上了。他老人家在世时,上桌吃饭,他不动筷,父亲和叔伯们没有敢动筷的,而我们这些孙辈更甭提了,连上桌都不可能。现在想来,“在朝序爵,在野序齿”的规礼,是从“齐家”开始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逻辑出自《礼记·大学》。家国天下情怀是历代仁人志士,之所以称为国之栋梁的基本价值观。自尧舜孔孟始,那无数真正的“大牛”传承着中国好声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的字面意思是说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第一个明字,是动词,意思是“发扬光大”;第二个明字,是形容词,意思是“良好的、光明正大的”。当代民营企业家就该追求这种以“修己而安人”为内驱力的精神境界。

  但我知道,没有哪个企业家天生就通达到如此境界。精神大厦的构建像搭脚手架一样,是从底部向上绑扎的。大情怀是靠在场的阶段性成长而养成和升华的。就像你没上过“工业3.0”的平台,那么“工业4.0”只是个务虚项目。我很反感有人在陌生人的社交圈里,冠冕堂皇地说在下根红苗壮,没穷过、没败过,天生高大上。一项关于企业家生命图谱的研究认为,上世纪90年代创业的企业家“三大价值点”依次为财务自由、自我更新、建立归属感。

  对此,我表示认同。先贤们发明“家国天下”这个大词时,是讲排序的:家——国——天下。家在先,再而国,后天下,这是客观的进化逻辑。“齐家”的第一要义是“养家”。干活吃饭,挣钱养家,乃民生之本。1968年,我出生在农村。父亲是城镇户口,母亲的户口在农村,所以我们兄弟4个的户口都随母亲。在我念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母亲就为我“跑政策”。她说,要想方设法把我转为城镇户口,进城务工,总比土里刨食还吃不饱强吧。

  大学毕业后我分配到一家国企。两年后,我从承包车间、租赁厂房开始了创业。当时是1993年,体制内创业称为“下海”。我每天像农民工一样去街边“趴活儿”,到处去承揽小批量的工件去加工。此时正是“东北现象”显露之时,沉重的历史气压下刚透出邓小平“92南方谈话”的曙光,不开工不开资的工厂遍地可见。望着身边不知道怎么熬日子的工友,我也该跳出来呀!富贵险中求,身家寄于胆。一批追随者,成了我创业团队的首发阵容。这又是一个“家”。大家的心口都忍着上有老下有小的痛,如今搭肩挽臂,抱团取暖,多少苦辣酸甜且多情的故事,积淀成今天中辰钢构企业文化的原点。

  从“家”出发,向“场”发力,以“资”成业。企业家的“家”在自身不断成长中,升华为舍弃不了的事业。先活着,再活出个样儿来。企业变化的内因一定与人有关。创业的原点是为人,商业的本质是为人。家国天下情怀是由家人到他人的外延。对公司而言,客户和员工是水,而企业不过是水中鱼。当鱼活在其中的时候,感觉不到水的重要。而在没有水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真正离不了水。这是“上善若水”的别解。企业在供给侧向市场发力,资本积累来自两种人,一种是给你钱赚的人,即你的客户,一种是帮你赚钱的人,即你的员工。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国情怀是一种共享价值链,企业家能为员工和客户创造什么价值,决定企业能为社会共享创造多少价值。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以他人的整体利益为目标,即所谓“天下为公”。我将“厚德载物”的书法条幅悬挂在办公室,正是要提醒自己,这里是情怀有痕、在场有迹的“心斋”。

  与中国梦共情是企业的精神事务

  只要不出差,我每天早晨5:30起来跑步。路上会遇到“跑友”。有一天跑了大约20分钟时,跑友让我向西跑,我却坚持往东跑。他问我干嘛往那边跑,我说东侧那边有我公司的一个项目现场,不放心工人的焊接质量,看看去。他喘着粗气大声说,难怪说你们老板都是坏人,你是周扒皮把人往死里盯呀。

  一学者说,企业家群落是一群为共和国拉磨的驴。为什么他们一边为国家做着贡献,一边被人骂成贴着土豪金的坏人。好在这种让企业家忍辱负重的舆情正在改变。我常常这样想,既然人家看你又矬又丑,那你只能独自涵养大情怀了。唐代诗人孟浩然在宏愿难展时写道:“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就是让企业家共情共通的大情怀。何为情怀?北宋女词人李清照做了解语:“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企业家是一种职业,与其他术业有专攻的职业一样,不同的是,这一职业不能辞职,除非你挂了;这一职业不能“消磁”,你做什么或不做什么都难隐身夜行。社会上,人人都可做书记员、摄像师盯着你;但这一职业是人才市场最稀缺的资源。多年前生猛闯入这一职域,实在说,我没准备好。可又没有哪个学校能教出企业家来,只有靠“在场”时间的经验和教训叠加成“我”。但有一条至关重要,是党的政策给了我机会。

  在中国,不论你从事何种职业,干什么工作,大家都爱说这是“党的事业”,这一定是执政党领导的伟力所致。自2006年公司成立党组织后,我们培养发展的第一个农民工党员叫刘权。他在入党宣誓后说,“活到今天才感到心落地了,有了奋斗的根。”信仰犹如神助,优秀是一种习惯。还是那个铆工刘权,他现在已是沈阳市劳动模范,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黄帝内经》上讲,“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要奔日子,也要放飞灵魂。经济下行压力空前,GDP可以限速,精神能量溢出不能“限速”。

  我一高中同学推荐一佛教居士来公司任职,HR提出,有法号的员工是否会影响公司正面形象。我说正相反,王阳明的心学认为,修行到家了,实践才到位。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佛教向内求,道教向外求,儒教向上求,与公司文化并不相悖。

  市场是价值观管理的竞技场,这是管理科学界较少研究的课题。西方管理模式五花八门,多自诩是划时代的“显学”。而我们则收获着组织效率、客户价值的红色管理红利。走正两条路,企业登高处。一条路是红色管理之路,一条路是绿色建筑之路。在业界一片萧条的情况下,中辰钢构则以领军者的姿态,可持续地健康发展着。这有赖于我公司有效借助中国共产党这棵参天大树的战略格局和组织智慧。

  强企梦和强国梦是一致的,是局部与全局的两点论。“涉梦”属企业的精神事务,看起来是务虚的事,但我们把精神事务“务实化”了。习总书记寄语企业家,“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我这个“一把手”要做先锋,中辰人就不能做苟且的“空心人”。正因为有这种心志,“高速而不脱轨”的执行力转化成中辰钢构“后发先至”的品牌地位。

  在“新东北现象”里照样有安顿心智的精神家园

  春节刚过,有南方商界朋友来沈,笑言说来看看咱东北还“有木有”雪。公司有人前去接风。席间,对方谈及辽吉黑经济如数家珍,点赞东北人民集体坐滑梯能忍且韧,顿让尽“地主之谊”的我们无地自容。最喜剧的情景是,人家提前把单买了,还说,知道你们沈阳是中国最牛贫困市,给亲们省点嘛。如此呵呵地拉黑咱东北人,令特在乎面子的沈阳爷们儿情何以堪!

  我是满族人,土生土长在东北,家乡情怀特浓重,有朋友离乡跑路,会油然而生酸楚感。中国有四大经济板块:东部率先、中部崛起、西部开发、东北振兴。无疑,经济寒暑表一再告知有市场敏感度的商界人士,中国东北部仍困在春寒中。坊间,唱衰东北的声音此起彼伏,即使你不愿听也往你耳朵里灌。有学者对振而不兴提出了“新东北现象”的概念。

  无疑,信心比黄金更贵重。去年8月,我赴德国做为期一个月的学习考察。当地中小企业联合会一负责人说了一句很有启迪的话,“未经反思的商业生活不值得过”。作为沈阳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我在回国后与诸多民营企业家分享“振兴始于反思”的理念。大家都是东北振兴十三年第一线的在场者。思想解放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中央7号文件精神传达之后,听来让人振奋。但从问题导向视角看,东北经济到了最该反思的关口。今年4月2日,有全国政协委员来我公司搞“提高辽宁省‘环境生产力’课题”的调研,省委书记李希在文案上有“乐见其成”的批示。有未到场的中小微企业家让我转达四个字——“活的憋屈”,其意是善良的,希望政府要攒足软环境家底。

  过去常把东北工业产品称为“傻、大、黑、粗”,而现在这四个形容词,似乎被转移到民企小老板身上了。“傻”,小企业被公职人员变着法儿地吃拿卡要,哪个老板不装傻,看透了也不说。或正话反说,您对本公司用心良苦,该拿点辛苦费嘛。“大”,小企业活在“辽老大”的影子里,积“大”难返。有人问:“干啥项目呢?”你或自豪地告诉对方,给大国企配套呢。配套就是跑跑龙套,恋大而自大者难长大。“黑”,南方商人讲,企业要有企图心。他们敢上电视王婆卖瓜做品牌。而东北的小企业主则擅幽默——自黑。前有狼,后有虎,中间夹我个二百五。另一种“黑”是被贪官污吏逼急了,宁可年薪20万雇一侦探,把你的“黑心”曝出来。“粗”,一伙来自广西的入室盗贼被抓后说,东北有钱人心粗防范差。从性情上讲,东北生意人以粗豪、粗放著称,只讲义气,不讲契约。买卖“秃噜扣”了,不过“显摆”一下爆粗口的能耐而已。

  从小企业主“傻大黑粗”视角看,“新东北现象”还仍称之“旧东北现象”,与江浙商帮文化相比较,这一方水土的确匮乏商行天下的“练家子”。商场博弈就该在商言商,靠“忽悠”“得瑟”等方言勾兑的江湖气,做什么生意也难长远。我很推崇始自美国的“契约即法规”的商业原则。西谚有曰:“在业务基础上建立的友谊,胜过在友谊的基础上建立的业务。”

  沈阳有30多万家中小微企业,有经济学者称我们“出生晚、生长慢、死得快”,这自然与东北原有体制顽疾有关。民营企业发展不充分,是中央7号文件的精准把脉。在经济“L”形走势下,积聚积极因素,唤醒民营企业家这个庞大族群参与东北“弯道超车”,实在是个行之大道的急务。

  我一般劝导心酸的实业界朋友的话,常用苏东坡的词“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情”;待其心态平和后,还要念叨老子的名言:“胜人者力,自胜者强。”修行自体的存在感是超越生意和投机的。风会吹灭蜡烛,也可以让火苗更旺。你若被风吹灭,那是老板的宿命,你若燃烧得更旺,那是企业家精神,当老板和做企业家是不一样的,前者是“生之艰”的宿命,后者是“活之幸”的感恩。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我最怕的事就是追忆创业经历。拘留、查封、双规、欠资、惩罚、工亡、重罚、融资难、税负重等等扎骨的词汇,让我们周身贴满“创可贴”。如果有人问我什么是企业家精神,我会说,真正的企业家精神是不抱怨不可改变的,而改变可以改变的精神。这种精神是GPS定位的内生动力,即笃定企业的战略目标,施以持续的力量。何为持续的力量?就是在你觉得“不行了”的时候,才只是刚刚开始。

  在基本人性层面,企业家的精神家园与常人无异。喜怒哀乐间也需要“翠花,上烤串”;可在商务谈判时,容不得你存“远近亲疏”之心。我们是率先进入中产阶层的人,又背负着让更多人走进这个阶层的使命。我们自觉于家乡情怀,更有走出去的抱负;“一带一路”的商道精神激励我们汇通天下,货行天下。我们能唱形而下的“民间小调”,更愿高吟形而上的“正气歌”;做责任企业的领导就该以“在场性”兑现“大情怀”。

  “德不孤,必有邻”,企业家的精神家园不是一座孤岛,也不是用来仰望的高地,它是一种生命的感知,风动,幡动,心亦动。

  文/宋彪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