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启科学 颠覆式创新 全球化整合

  在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报道中,光启集团被直接称为“中国的SpaceX”。

  8月31日,光启科学(00439.HK)交出了一份营收增长逾4倍、利润过亿元的答卷。上半年优异的财务表现及逐渐清晰的商业逻辑显示,光启科学这只2014年的“最牛港股”正重装出发。

  根据公告数据,2016年上半年,光启科学收入达到3.12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67亿元),同比增长432%;利润1.06亿港元(约合人民币9038万元),实现扭亏为盈;综合毛利率大幅上行25.8个百分点至62.9%。

  公告称,作为光启集团的旗舰与港股上市平台,光启科学专注于未来技术业务,致力于打造未来智慧城市,协助城市运营商,全面解决城市生态环境、生活便利以及生活安全的问题。旗下产品业务发展迅猛,智慧城市空间信息平台云端号即将在更多的城市应用,临近空间商用平台旅行者号即将进行载人试飞,个人立式飞行器光启马丁飞行包亦迎来商用阶段等。

  另一方面,光启科学的全球化布局步伐亦加快。公司方面表示,包括光启科学在内的“全球创新共同体(GCI)”2016年迎来了多个新成员,包括海口未来技术研究院暨光启临近空间技术总部、洛阳尖端技术研究院相继设立,2016年5月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创立的“全球创新共同体孵化器(GCI孵化器)”在短短4个月内投资了3家以色列科技公司。

  光启科学联席CEO张洋洋表示,随着公司产品的测试相继完成,相关的技术进一步完善,将为城市、为城市居住者提供更多的服务,逐渐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一方面会对公司的业绩产生正面影响;另一方面亦会令公众更加了解光启科学的“未来技术”。

  最新发布的中金研报称,继2015年年报扭亏为盈以后,光启科学2016年上半年业绩再次实现大幅增长,净利润达1.06亿港元,对应每股盈利0.01港元,符合中金预期。中金为此上调光启科学盈利预测,预计其2016年、2017年的净利润将分别达2.27亿港元和3.63亿港元。

  在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报道中,光启集团被直接称为“中国的SpaceX”。正如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用Paypal颠覆了在线支付领域、用特斯拉重新定义了汽车、用SpaceX一步步将“殖民”火星从科幻变为现实一样,这家同样具备颠覆式创新基因的集团,技术实力强劲,在多层囊皮材料、飞行器设计等领域拥有多项专利,同时亦成为了一个放眼世界的整合者。

  颠覆式创新者

  创立6年的光启,如今的业务主要围绕其所提出的未来三大趋势进行发展,即“深度空间”+“机器自觉”+“终极互联”。其在超材料领域、智能光子领域和新型空间技术领域及相关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亦有了深厚的基础,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库,光启成立6年来共申请超过3400项专利,授权专利超过1900件,其中,在超材料领域的专利具有压倒性的优势,申请量占该领域专利申请总量的86%。

  而光启集团旗下的香港上市平台光启科学,聚焦未来技术业务,旨在打造未来智慧城市,通过研发不同类型之颠覆式技术,如未来空间技术及未来人工智能技术等,从而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与解决方案,打造未来智慧城市,全面解决城市生态环境、生活便利以及生活安全之问题。

  随着中国低空空域改革在2016年进入全新阶段,光启科学上半年的业绩也随之出现爆发式增长,其中来自未来技术业务收入贡献最大、商业化进程最快的“云端”号录得逾2.84亿港元的收入,同比增长13倍。

  据介绍,“云端”号是尖端科技集于一身的空中驻留平台,被看做极具低成本优势的“超低卫星+超高基站”,有望改变智慧城市管理领域的现有格局。一座云端号可以实现为一座城市提供监控、探测、监测、交通保障、自然灾害预警、应急抢险指挥等多方面的城市管理大数据云服务。自2015年交付至今,东莞“云端”号运行稳定,为城市监控、生态监测、防火预警提供了重要大数据基础,“云端”号项目已逐渐实现向不同城市推广,而“低成本+多功能”则使得“云端”号成为各城市政府“平安城市”项目极具竞争力的选择。

  根据有关机构的测算,智慧城市管理项目有望在国内一至四线共205个城市进行推广,市场空间将超过430亿元。光启科学在“云端”号的技术积累、提前布局,显然有其前瞻性。

  “‘云端’号的确是我们打开未来市场的一个敲门砖。”光启科学联席CEO张洋洋解释,“云端”号的交付使用过程中,公司跟城市管理者进行了大量的沟通,对客户的需求和想法有了更多的了解,“了解客户的痛点之后,我们所有的创新、研发、设计都将围绕Smart City(智慧城市)或者Better City Life(更好的城市生活)来进行。这也是我们公司的目标,为城市提供更好的服务,让人们享受更安全更舒适的生活。”

  除了“云端”号,光启科学亦披露了旗下多款产品的技术进展。其中,同样是明星产品的“黑科技”产品光启马丁飞行包,预期会在2017年投入商用。这款旨在成就个人飞行革命的飞行器,2015年12月在深圳的中国首次商业试飞,亮相惊艳,预期在应急救援、警用搜救、民用商用以及高端飞行体验等应用上具有广阔的市场。

  此外,光启临近空间重点项目“旅行者”号也已启动了载人版即“旅行者”2号的设计和研制,预期将于下半年择机进行放飞及回收试验。“旅行者”2号是面对临近空间观光旅行的新型飞行器,利用氦气提供升空浮力,结合航天级别的生命保障系统,满足近太空旅行的需求,同时亦可开发其他科学载荷携带试验。

  全球化整合者

  中报显示,光启科学创建的“全球创新共同体”在2016年上半年也取得了重大进展,该项目凝聚全世界的创新者,致力于“设计未来、实现未来、分享未来”的创新使命。

  资料显示,2015年,光启科学以逾2.4亿港元的总额收购了新西兰企业Martin Aircraft Company(马丁飞行器公司)22.83%的股权、加拿大企业Solar Ship(太阳方舟公司)32.58%的股权,2016年通过的认股权和转股权进一步将Martin Aircraft Company的股比提升至约52%。

  公司方面强调,投资不仅仅是财务投资,而是更为注重技术、团队和管理方面的融合和提升。分析亦认为,光启科学在创新科技、研发测试、营销资源的全球化整合上,颇为成熟和稳重。在创新技术的整合上,一方面,Martin Aircraft Company、Solar Ship 的飞控技术有助光启新型空间飞行器的研发;另一方面,光启科学自身先进的材料设计技术,对光启马丁飞行包、太阳方舟的功能大有裨益,如减轻自重、提高载重、提高飞行器的强度和能源效率等。

  在全球研发测试基地布局上,Martin Aircraft Company是光启科学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创建新的研发中心的基石,支持了2015年6月“旅行者”号在新西兰的试飞行动;Solar Ship的定位是光启科学在北美的基地,在北美支撑光启科学的研发工作。基于光启科学、Martin Aircraft Company和Solar Ship的分支结构,将建立全球化营销网络,实现同一种产品、不同销售主体的布局。

  而2016年,光启科学,以及其背靠的光启集团,在全球化整合的道路上,步子迈得更快,亦更为稳健。

  一方面,海口临近空间技术总部、洛阳尖端技术研究院的相继设立,标志着光启集团跨区域布局创新网络步伐的加速,洛阳研究院将成为光启全球创新共同体尖端技术材料和尖端装备的创新产业化基地。

  另一方面,2016年5月,光启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发起了GCI孵化器,这是中国科技企业首次在以色列设立科技基金及孵化器,总投资3亿美元,首期投入5000万美元,将对以色列乃至全球科技创新项目进行投资。同月,光启科学宣布在新加坡成立光启亚洲创新总部,并发布未来城市战略。

  GCI孵化器加速了光启的全球化进程,在短短4个月时间内,投资了3家以色列科技企业,包括手势识别公司eyeSight、语音识别情绪分析公司Beyond Verbal以及视频分析解决方案提供商Agent Vi。

  分析认为,光启2016年的全球化布局,仍延续了其一直的风格,围绕其“未来技术”的中心,推动源头创新技术整合与产业化平台之建立。

  “光启成立6年,在这个创业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创新者是孤独的,因为你所从事的尖端工作从没有人做过,没有现成的模式去学习,所以我们希望把全球的创新者聚集起来,让创新者来分享自己的经验、技术及人才。”张洋洋表示,GCI可以有效地提高创新的效率,支撑光启的发展,节省大量的研发成本和时间,“在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技术积累和市场探索之后,我们对产品有更强的把握,所以无论是产品研发还是产品交付,我们都希望是一个全球化的过程,这是GCI的价值和目的所在。”

  分析人士认为,未来,随着GCI创新技术多元化发展、研发能力增强、销售网络扩大、产品设计与性能提升,以及集团旗下的不同巅覆性科技应用的持续发展,光启科学有望发挥更大的规模效应及提高盈利能力,从而为投资者带来合理的回报。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