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他乡我家

  如今的万象,街道干净整洁,外国品牌广告和中文店名随处可见

  25年,白驹过隙,承载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友好交往中的一段历史。中国-东盟对话关系,正从新的起点出发,向新的高度飞翔。

  处处商机

  1990年,中国-东盟启动对话进程前一年,出生在广东潮汕的青年姚宾从泰国来到老挝发展。

  刚刚打开国门的老挝,商机处处。姚宾发现,一辆普通中国产自行车在万象能卖到200多美元(按当时比价约合1600元人民币)。

  姚宾夙兴夜寐,从货运和贸易起家,业务逐渐拓展至房地产、政府采购、木材加工、酒店旅游、投资咨询、农业开发等多领域。之后,他加入老挝籍,成为老挝中华总商会执行会长。

  上世纪90年代,眼下被老挝华人称作“万象长安大街”的澜沧大街当时坑洼不平,入夜不久整个城市就陷入一片黑暗。如今的万象,走入了现代。街道干净整洁,外国品牌广告和中文店名随处可见。

  无论是姚宾的兴业,还是万象的巨变,均伴随着中国-东盟对话关系发展的全过程。

  姚宾初到万象时,中国人很少。2006年后,中国对老挝投资不断增多。25年间,中国与东盟间的自由贸易进程不断推进。至2016年,中国已连续7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5年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姚宾受益于中国与东盟深化合作的大环境,亦对大环境作出贡献。他见证了中国元素在区域发展中扮演的角色,他相信区域合作的前途会更加光明。

  “只要以诚信为本,中国人一定能在老挝找到机会。”姚宾说。

  中国有东盟知识竞赛

  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所长黄子坚说,东盟成立之初,东盟国家均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1974年,马来西亚成为首个与中国建交的东盟国家。

  其后,马来西亚继续在中国-东盟关系史上扮演重要角色。1991年,马来西亚邀请中方出席在吉隆坡举行的第24届东盟外长会,正式开启了中国和东盟对话进程。

  曾任马来西亚驻华大使的马吉德说,中国和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之初,他曾担心,中方可能尚未准备好与东盟这样一个多成员地区性组织进行对话。然而时间证明,中国逐渐了解东盟基于共识的相处方式,为双方成果丰硕的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国的积极主动性令人惊讶。”马吉德说。

  中国和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之初,马吉德接触的一些中国民众对东盟国家缺乏了解,有人甚至分不清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中方为促进双方增进了解作出大量努力。马吉德担任驻华大使期间,曾亲见一些中国学校举办东盟知识竞赛。

  在老挝前驻华政务参赞苏塔维·高拉看来,25年来,中国与东盟间的政治互信总体上在不断加强,“虽然存在问题,但友好合作是大趋势”。

  满头白发的老挝人苏塔维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对中老以及中国-东盟友好合作充满信心。他认为,南海风波不会阻碍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只要双方共同释放善意,通过协商一定能妥善解决争端。

  修铁路,通“天路”

  今天,中国-东盟关系已形成多方位立体格局,正向着更高平台迈进。许多重大项目适时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相衔接,拓展了双方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站在距离万象大约60公里的中老铁路磨丁至万象铁路项目奠基处,身着蓝色工作服的中铁二局中老铁路项目部总指挥贺红松说:“凡是通铁路的地方,都会大变样。如果中老铁路项目能按计划于2021年完工,一定会给当地经济带来积极影响。”

  这条铁路建成后,将贯穿饱受交通闭塞之苦的老挝,把万象和北部的中老边境与南部的泰国连接起来。

  贺红松说,公路运输或海运的成本每吨货物在千元人民币以上,而铁路运输成本每吨在百元上下。铁路带来的经济效益不言自明。中老合作委员会办公厅主任赛萨纳·西提蓬对记者说,中老铁路建成将为老挝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工业、农业、旅游业和房地产等多个产业的发展。

  贺红松说,希望本次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能为互联互通提供新的动力,推进工程项目顺利实施。

  除这条堪比生命线的铁路外,还有一条“天路”闪烁在互联互通的成果中。2015年11月,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老挝一号”通信卫星。从此,老挝拥有了自己的卫星。

  目前,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援建的4台通信天线已经开始在湄公河畔为老挝乃至整个中南半岛地区提供通信和卫星电视服务。

  “偏远地区的居民通过先进技术获得对世界的新知识,拥有了新的生活方式。”负责老挝卫星运营的亨·蓬马占对“天路”寄予厚望。

  全程参与卫星发射过程的亚太卫星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咏冰则希望,中国和东盟的互联互通不仅局限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更要在增进文化与人际交流方面发挥作用,“做到文化和民心的互联互通”。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陈瑶 张宁 许钺乃 谢美华 荣忠霞 章建华 邰背平 林昊 刘天/老挝万象报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