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停下来想一想“去互联网化”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去互联网化,美团-大众点评
  • 发布时间:2016-09-29 11:31

  一周前,美团-大众点评通过内部邮件宣布新的组织架构和人事任命,在邮件中,王兴表示,此次在架构和人员上的调整是为了打赢中国互联网的“下半场”。

  “下半场”概念的提出,引起了人们对于此时此刻中国互联网的时代特征的讨论。随着网民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原先那种大波轰的、水涨船高式的用户快速发展的时代正在过去,互联网企业在对用户的争夺由过去的粗糙的方式变得更加创新与精细化。

  另一方面,“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使得各行各业都在经历一场“疯狂”的互联网化,而对于大多数正在经历这一过程的企业来说,所谓的互联网化还仅仅停留在营销和交易阶段,离真正的用互联网技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差之甚远。

  互联网作为一个近十年来开始影响每一个人和每一个企业的技术,发展之快,带来的变化之巨,令人惊叹,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种技术影响人们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需要分析与反思。是时候停下进行必要的思考了。

  “互联网思维”不能包治百病,人们开始反思回归商业的本质

  数年前,小米的崛起令“互联网思维”风靡全国。所谓“互联网思维”是相对于传统的工业思维而言,其是在互联网相关技术飞速发展并产生深远影响的背景下所逐渐形成的多种新型商业思想的总称,包括用户思维、简约思维、迭代思维、平台思维、免费思维等等。

  “互联网思维”的出现对于完善现有的商业生态,改善消费者的体验,提升企业的效率,降低企业成本有着积极的影响。然而,当全社会都在言必提互联网思维时,其被滥用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很多企业以为有互联网思维就是用一些“时髦”的方式对企业的某些环节进行改造,使之看起来更像一家处于互联网时代的先进企业。然而,一切只是看起来很美,互联网思维的运用并没有帮助企业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甚至恰恰相反。

  如今互联网思维已经很少再被人们所提起,反而,兴起了一股反思互联网思维的浪潮。可能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了,互联网思维并不是一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对于一些企业不仅不能治病,可能还会成为要命的毒药。

  近来,周鸿祎在一次公开演讲时表示,他对自己曾经推崇的免费理论进行了反思后认为这不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对于很多行业内的企业,有合理的利润是应当的,也是必须的,只有回归到商业的本质,这些公司的发展才会更为顺畅。

  只停留在工具层面的互联网化没什么用,思维与理念看似无形却指导着人们的一切行为

  互联网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着社会上的各行各业。互联网思维是互联网企业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逐渐探索和形成的一整套思维方式,其背后有着大量案例和数据的支撑,因此,是有效的。然而,这样一套思维方式却未必能直接运用于传统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当中。

  这并不是说传统企业就要固守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商业模式,而是在结合互联网的优势和传统行业痛点的基础之上探索出一套适合传统行业和企业的新型思维方式,进而形成更为高效的商业模式。

  “互联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大致包括了三个层面的内容,最外围是工具与技术层面。这个层面是最容易理解,也是人们讨论最多的,大数据、云计算都包含在这个层面当中。中间则是制度层面,上至国家政策法律,下到组织规定、章程都包含其中。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的存在就是要使所有成员遵守相同的行动准侧,以提升效率,维护秩序。最后一个层面,也是最关键的就是思维与理念层面,看似无形却指导着人们的一切行为。

  很多传统企业的管理者对于使用互联网改造自己的企业有着强烈的愿望,但由于缺乏对互联网和行业痛点的深刻认识,还仅仅停留在工具层面,而尚未上升到组织架构和思维、理念的改变。传统企业在新的时代需要改变的不仅是技术更是组织结构和理念,甚至后者的改变更为根本。

  如果说中国互联网企业诠释活力与创新,那么日本百年企业诠释什么?

  根据调查显示,在全世界所有超过200年的企业中,有40%以上在日本,而超过百年的企业,在日本共有两万余家。可以说,日本拥有世界上最多的长寿企业。

  当人们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后,就开始研究缘何日本的企业会有长寿的基因。在长期关注百年企业的日本媒体人岸宣人看来,长寿企业的管理层能够清楚的把握企业的定位和方向,踏踏实实地坚守本业,即使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也不会因为贪图短期的利益而随意涉足与自身业务无关的领域。

  《大学》提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正是对“本”的坚守赋予了日本企业经历世事的变迁而能代代相传的能力。除了坚守本业,日本企业长寿的另一秘诀便是对经商理念的坚守。

  成立于1867年,历经明治维新、一战、关东大地震、世界经济大恐慌、二战等历史危机的塚喜集团,自创始至今一直遵循着“三方好”的理念,即顾客至上、为上游企业和员工着想、为社会做出贡献。对三方利益的保护成为了这家企业长久不衰的根基。谋利是商业之本,但却不能成为企业追求的唯一目标,只有在更好地为创造和保护他人的价值时,才能使自身在商业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商业的本质并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因此,当企业脱离了对“本”的坚守,那么,即使运用了再先进的技术和商业模式也终将难以持久。

  结语

  雷军和他的“专注、极致、口碑、快”七字诀——看似简单却内涵丰富的新型思维方式曾成就小米的崛起,但营销和产品品质的问题又直接导致品牌今天的困境。所以,互联网思维不是灵丹妙药,无论何时,产品的质量与商家的诚信都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所在,一旦偏离这些根本,什么思维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千百年来,人类社会的商业规律仍是产生与交换价值,一些脱离了规律的商业行为终将难以持久。所有的技术则是在帮助人们能更好地遵循商业的规律,互联网亦是如此。

  文/昊博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