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外青山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国恩寺,青山,佛道
  • 发布时间:2016-09-29 11:34

  龙山脚下,步入国恩寺,一进一进的院子,缘山套建。且走且看,有种缓缓上攀的感觉。巧合心中所愿的是,香客稀疏,或一二作伴,或三五成行。细水长流般的进香,虔诚而散淡,接续着大殿小殿的轻烟缭绕。

  数十年间,曾入庙无数。眼见众多大牌名刹,生意兴隆,犹如街市。络绎的信众,让人行走不顺;鼎盛的香烛,使人呼吸不匀;如缕的梵音,令人耳根不静。如此佛门之旅,往往浅尝辄止,先自出寺,坐候同伴。到了如今一把年纪,落得个似是而非,常将一些佛家常识,在心中张冠李戴。好在尚能自律,进寺入庙,当会弃绝职业习性,从不多嘴多舌,妄加点评。故而吾虽愚笨,与佛甚远,隔着无望的高墙;又仿若与佛很近,横着可视的栅栏。一位相识相知的朋友,自小修行佛法,心得非凡。但恰如俗语所讲,彼此只有尘缘,并无佛缘。天马行空的闲聊,从不牵涉佛事。她是聪明,知道夏虫不可语冰;我亦不呆,明白班门切忌弄斧。但纳闷终究还是有的。常遇某些修身君子,听其言,高洁清雅,满嘴随遇而安;观其行,自相抵牾,稍有失意,便视为三灾八难,诉诸焚香期许。这般心思,落空居多。最终祈福未果。岂不旧恙未除,又添新疾?

  听事先安排,将与住持会面。那位佛道精深的方丈,会为我们讲述国恩寺的前世今生,并备有已然“开光”的念珠相赠。因手头握有此庙简介,素来浮光掠影的毛病,让我依旧脱队独行。

  继续上走,置身于一片意外的素朴。以往进过的寺庙,多会在气象森严的“大”中,露出煞有介事的“小”来。然此处迥异。俗名唤作慧能的一位少年,成为法名仍叫慧能(佛门罕见)的一位高僧。“高”到何等程度?被供奉至禅宗六祖的圣位。其《六祖坛经》,弘扬人人平等,毛泽东赞誉为“百姓的佛经”。在此之前一千三百年,唐朝女皇武则天,亦有先见之明,御笔赐题匾额。如此皇恩浩荡,堪属顶级包装,国恩寺遂为华厦唯一“国”字号寺庙。宽厚仁爱的慧能,建庙选址,无意掠取他人地盘,奠基在自家故居。庙后坡上,垒有他父母的坟茔。一箭之遥,活着他亲手栽下的荔枝。由高处下望,竹木中隐现的屋宇,俨若岭南民居。轻雾飘忽,仿佛户户农舍正启灶煮饭,袅袅炊烟中,亦有慧能家的几缕……身边一草一木,宠幸于六祖的浸润;眼前一石一瓦,福延着慧能的庇佑。寺庙建而毁,毁而扩,终至眼前规模。古往今来的香客,历朝历代的政府,均有贡献与建树。同国恩寺相比,轻而易举就被比下去的,恰是许多虚张声势的寺庙,叙说来龙去脉,擅长天花乱坠,而真实、可信的人文脉络,则往往虚无缥缈。

  慧能业绩光耀千秋,史书记载及民间口碑,皆已洋洋大观;更有当今学者,殚精竭虑,挖掘新矿无数。而我陋习难改,不肯尽信其真,亦不会全视其伪。环顾龙山四周,山护着水,水绕着山,竟是我自幼习见的南地风物。惊喜之余,放胆揣度,千八百年前的贫乡僻壤。只要不是土财家的恶少,农家子女的终日功课,不是上山放牛、打柴,便是下河浣衣、洗菜。诞生于斯的慧能,倚重乡邻、报恩父母,当属情理之内。在外弘法多年,暮岁落叶归根,圆寂于斯,亦非偶然,实有必然之因。六祖的博大,就在于他超常的平易。笃志经学,常行农耕之事;善待信众,从无欺瞒之心。看如今某些僧侣,袈裟虽裹身,言行却飘忽。逸出佛门的参禅悟道,尽管装模作样,终是装神弄鬼,引人“普度”之径,无异夜路一条。何时见天明,只有鬼知道。

  因平日循左而行的习惯,进寺出寺,一上一下,方向正相反,等同又逛一座新庙。就在最后一层院子,忽觉厢房有异,好奇中凑近望去,竟是一幅难以置信的景象,返回宾馆,几位见了住持、喜获佛珠的旅友,原本面露炫意,但听罢我“最后一瞥”的稀奇,莫不诧异至极,啧啧惊羡任某的“独具只眼”。

  且说那间窗棂之内的厢房,大约两丈见方。首先入眼一屋老妪,且多在古稀以外。十来位围坐一桌,大方桌有七张之多。桌面堆积出小山般的钱币。定睛细瞧,既有伍拾圆、壹佰圆的大钞,更多是拾圆、伍圆、壹圆乃至伍角、壹角的毛票。佛乐舒缓的陪伴中,老人们的工作,就是将这些面额不等的善款,分门别类,码齐,点清,再包扎成捆。

  我趴在木格窗前,一时有些出神,想不出用什么端庄、隆重的字眼,形容眼前陌生的场面。七十来位老人家,济济一堂,平心静气地劳作着,动作熟谙,显然都是常来帮忙的义工。恍惚间,一位老妇对我颔首微笑。心跳顿觉加快,满头银发、一脸慈祥的老人,竟酷似我三年前尚健在的母亲。就连动作都像。大妈笑笑,好似打过招呼,又埋头干活儿。我妈亦如此,儿子跟前,常以微笑替代说话,然后继续她手中的事情。

  国恩寺坐落于粤西云浮市境内。离别龙山,起程云游云浮。一连数日,饱览山连山、山套山的青山。目光所及,无一座梁是荒梁,无一道岭是秃岭,无一条河是枯河。薄雾如纱中,无处不在的参天古木,皆是生机蓬勃的“文物”;清风拂面中,村村镇镇的古旧建筑,皆是沉郁丰厚的“史书”;秋阳暖身中,数量众多的百岁寿星,皆是四季锦绣的“人证”。你仰望一棵棵树龄两百年、六百年、一千年的香樟、榕树、荔枝、红椿、芒果树、红豆杉、菩提树,你穿行一幢幢一百年至七百年间的祠堂、文庙、书院、民居、庄园、炮楼,你挨近一位位清末民初降生于世的安恬、健康、整洁、天真的人瑞……内心浮现高低错落的颤动,是往昔不曾有过的荡漾。禅意氤氲,无须刻意营造,这方山水,最是福地洞天。

  此番南下之际,我定居的北国,依遵天意,已开始铺展今冬的水瘦山寒。青山层叠、田畴苍翠的仙境,虽无福久留,并无遗憾。有得十天半月的清爽、喜悦,已是缘分不浅。朋友相邀的恩惠,自会铭记于心。阿弥陀佛。

  文/任芙康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