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品牌展会在中国的复制举办情况
- 来源:中外会展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会展业,CWIEME,海外品牌展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11-04 11:48
编者按:近年来,随着中国政府对会展业的更加重视,政府主导型展会逐渐走向市场化。海外品牌展会以其既有的成功办展经验和经济实力,在中国大陆地区“开疆拓土”,寻求到了更为广阔的市场机遇,甚至某些子展的举办规模超过了海外母展,对于中国会展经济的促进作用不可小觑。《中外会展》杂志10月刊以“海外品牌展会在中国的复制举办情况”为专题展开深入探讨,通过企业家访谈、记者分析文章、资料整理等形式,划分为四个版块:展会资源复制、业务模式发展、成功品牌分析、行业成功商道,以期让中外读者进一步了解“海外品牌展会”是如何在中国地区“复制”的。
版块一:展会资源复制
整合全球资源服务中国市场
采访嘉宾:艾特怡(亚洲)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 崔国豪
◎本刊记者/陈猛
2016年初,ITE集团下属分公司艾特怡(亚洲)展览有限公司与商搜会展有限公司正式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组建了上海上搜展览有限公司。上海上搜展览有限公司秉承了ITE集团一贯高素质、国际化的经营理念,与艾特怡(亚洲)展览有限公司一同主办分别于上海及广州召开的紧固件专业展Fastener Expo及其它同场举行的相关展会。在为客户提供卓越的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带动了紧固件产业的不断革新和进步。本刊记者就同类展会资源复制等相关话题采访了艾特怡(亚洲)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崔国豪先生。
记者:请介绍在上海紧固件展览会的发展情况及其与海外同类项目的关系?是资源共享的关系还是母展与子展的关系?
崔国豪:历经8年的精心培育,“上海紧固件专业展”如今已发展成为亚洲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紧固件品牌展会,与美国拉斯维加斯展、德国斯图加特展,一起服务于全球紧固件市场并呈现三足鼎立之势。在ITE集团内共有四大紧固件品牌展,分别是:上海紧固件专业展Fastener Expo Shanghai、广州紧固件专业展Fastener Expo Guangzhou、印度国际紧固件展Hand Tool&Fastener Expo及俄罗斯国际紧固件展Fast Tec。一方面,作为规模最大的上海紧固件专业展可以带动其它三个展会的发展,同时这四大品牌展会相互配合共享ITE集团全球范围内的紧固件行业资源,及在紧固件行业之外ITE集团旗下建材、汽车制造、机械等展会的同一批紧固件买家信息。
记者:上海紧固件展览会如何实现与集团旗下同类型海外展会资源的共享,请介绍相关经验和做法?在资源复制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崔国豪:作为国际性的展览公司,ITE集团以全球化的视野运作专业性强的系列化展会。虽然这四大紧固件品牌展都有独立的团队进行运作,但都以ITE紧固件国际系列展会的形式进行宣传推广。这不仅为制造商提供了全球性的推广机会,同时也为采购商带来更多的购买途径。ITE各团队间互相支援,不但可以直接将当地企业引领至ITE其它紧固件展会,并且将一并在当地进行展会推广。我们未来会进一步加强几个展的共同推广,目的是实现新数据的快速共享,同时交流行业信息和各新兴市场的商机。并且在资源复制过程中应该遵守每个地区不同的需求为原则,因每个国家工业发展的阶段不同,有针对性的筛选出符合当地国情的买家和卖家进行推广。
记者:请问ITE为何选择在中国举办紧固件展览会,或者说ITE在这个领域的优势是什么?上海的展会与ITE在海外举办的同类展会的差异是什么?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崔国豪:目前中国是紧固件最大的生产国、消费国及出口国之一。ITE集团全球性的网络不仅能为中国紧固件行业带来拥有最先进技术的国际制造企业来参展,同时我们所主办的如:汽车空调展CIAAR、中国国际涂料展和中国国际表面处理展CHINA COAT&SF CHINA及其它涵盖汽车、农业、建筑、电子、家具、医疗、机械制造等众多紧固件应用领域的海内外展会,通过资源的整合为参展商寻找到新兴市场,创造更多商机。就上海展会与其它ITE紧固件品牌展差异化而言,首先在上海紧固件专业展上,因为我国是紧固件制造大国所以中国本土生产企业参展商数量比多,而2017展会将加强包括:德国、意大利、印度、日本和韩国等海外参展商的邀请。其次,上海的展会与其它地区展会的差异就是所展出的产品内容有区别。上海紧固件展品涵盖了紧固件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同时为更贴近当下制造业的发展形势,还划分了如:汽车紧固件、建筑五金及建筑用紧固件、高强度紧固件等产品专区。
记者:请问,ITE是否有计划继续在中国开辟新的紧固件展览会或者复制其他海外项目到中国举办?ITE看好哪些行业项目的前景?
崔国豪:当然有,目前我公司还在陆续筹备和计划中。在紧固件领域,我们的策略是先扎根中国,进一步提升展会的质量,提高展商服务和扩大买家邀请,再根据紧固件产业结构和布局的调整进行展会的规划。而其它领域ITE集团也将与其它公司达成实质性的合作。伴随着经济转型和国家政策的调整,我们看好如食品类、环保类、高科技类等行业的项目。可以透露的是,很快您将看到ITE集团在展览行业内的一些新的动向。
记者:您怎么评价上海的办展环境,在上海办展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崔国豪:上海作为中国乃至亚洲地区的经济与金融中心,有着强大的地区辐射力和影响力,无论是国内企业推广还是境外厂商采购的首选之地。并且上海是全国展会展出总面积最多的城市,我们认为无论在硬件还是在软件上,上海地区是中国最佳的办展城市之一。在上海办展需要注意的环节很多,核心来讲就是如何提升展会品质,为参展商提供有贸易价值和更多附加值的商务平台,也为买家更高效便捷地找到他们想要的产品。为此,ITE集团一直在不懈努力着。
新闻链接:
Fastener Expo Shanghai 2017上海紧固件专业展
由ITE集团下属分公司艾特怡(亚洲)展览有限公司及上海上搜展览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17上海国际紧固件专业展暨第八届上海汽车紧固件展Fastener Expo Shanghai 2017将于2017年6月22-24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行。作为亚洲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紧固件品牌展,展示范围涵盖整个产业链的相关产品、设备及技术,具体包括全产业各类标准紧固件和非标件、行业应用紧固件、紧固件制造技术及设备、紧固件用模具和耗品、原材料,乃至相关配套产品与技术等。伴随着下游产业日异月新的发展需求,预计展会规模将再攀新高,展出面积达50,000平方米,参展企业逾800余家,并且将每年吸引国内外约28,000名专业观众到场参观,堪称是亚洲地区的龙头展会。
关于ITE集团
ITE集团成立于1991年,在全球17个国家拥有30个办事处和超过1,100名员工,是全球成长和发展型经济体中,领先的展会组织者之一。从1998年开始,ITE成为在伦敦证交所上市的企业。集团在21个国家组织超过250多个展会,涉及运输与物流、建筑与内饰、紧固件、食物&饮料、石油、天然气和能源、旅游、安全与防护、时尚、服装和纺织,以及汽车等多个行业。
版块二:业务模式发展
拓展业务板块提升服务模式
采访嘉宾: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 徐佳
◎本刊记者/葛菁
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慕尼黑上海”)作为慕尼黑博览集团(以下简称“集团”)在华唯一全资子公司,自2001年成立伊始,至今已走过16个年头,现拥有14项品牌展会,员工规模达140余人。慕尼黑上海在中国拥有丰富的办展经验,专业展会覆盖机械、物流、环保、电子、激光、生化、酒和饮料制造、建筑建材、体育等各大领域,以满足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商业环境中推广产品服务、树立品牌形象、促进交流合作等多方面的需求。本刊记者就慕尼黑上海的业务模式发展等话题采访了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徐佳女士。
记者:请您介绍慕尼黑展览目前在中国的发展情况,近年来有何新的突破?
徐佳:当下,会展业竞争愈加激烈,中国会展势必步入品牌时代。慕尼黑上海作为中国会展市场的先锋者,通过深耕行业地位、拓展业务板块、提升服务模式,用实力打造顶级展会,为客户提供国际性的展示和交流平台,同时以先进理念和丰富经验为会展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2016年上半年,慕尼黑上海已成功举办9大展会,参展企业共计4826家,展会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观众累计超过23万人次,覆盖物流、环保、电子、激光、生化、建筑建材、体育等各大领域。较往年相比,展会的各项数据均持不断上升之势。
为配合集团的业务发展,慕尼黑上海于2015年9月正式成立出展业务部,成为集团在华出展业务的全新官方代表机构,全面负责集团旗下所有展会的中国区展商的展位销售工作。
记者:您如何看待这些产业在中国的发展?这些产业在中国是否有强大的展商和客商网络可以支撑?
徐佳:集团每年在全球举办40余个大型国际博览会,横跨资本产品、消费品和高新科技下属各行各业。慕尼黑上海基于本土市场的需求及产业发展的潜力,审时度势,选择性地将集团的部分母品牌移植到中国。如2002年植根本土的中国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矿山机械、工程车辆及设备博览会(bauma China),慕尼黑上海在认真剖析了中国工程机械产业未来发展态势的前提下,大胆且谨慎地将世界最大的工程机械展德国bauma引进中国。在与该产业共同发展的近14年里,bauma China为工程机械业内人士提供了亚洲领先的交流展示平台,在中国市场向全世界展示根据中国客户体验所研制的产品,在推动行业发展的同时,不断壮大成为中国乃至亚洲顶级的工程机械行业盛会。
如前所述,慕尼黑上海展会的各项数据,如展商数、观众数等均持不断上升之势。伴随着中国本土行业的蓬勃发展,毫无疑问,中国已有甚至会有更强大的展商和客商网络来支撑这些产业。
记者:展会中,国际和国内展商比例大概是多少?国内展商的需求点与国际展商有何不同?
徐佳:现如今,国内展商的参展规模着实不容小觑。作为国际领先的运动用品商贸平台,集团旗下的ISPO品牌在进驻中国初期,国际展商数量达到7成之多。然而从2016年亚洲运动用品与时尚展(ISPO BEIJING)的数据可以看出,国内展商的参展比例已达86%。在慕尼黑上海近年的其它展会中,国内展商与国际展商数量比也都接近7∶3,并且在集团举办的其它海外展中,也有大量国内企业参展。
随着本土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市场已是商家必争之地,无论是国际性企业,还是本土企业都在逐步扩大和发展,国际企业希望进军中国市场,国内企业则需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并逐步走向国际,而贸易博览会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买家和卖家搭建交流与合作平台。展商的目的也非常明确,他们会谨慎地权衡利弊,最终选择那些最适合企业、最有回报价值的展览会。我们感到非常幸运,慕尼黑上海的许多展会都是行业翘楚,这些平台都为客户在现行经济形势下开拓业务提供了坚实且良好的基础。
记者:目前,在中国办展会遇到哪些方面的问题?矛盾主要集中在哪?展览主办方该如何融合当地现有资源发挥优势?
徐佳:无论是慕尼黑上海或是其它外资企业,在将国际展会引入国内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诸如中国市场本土化等问题。然而值得庆幸的是,长期以来,慕尼黑上海得到了来自政府及各部门的大力扶持,尤其是上海市政府及浦东新区政府。此外,慕尼黑上海也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寻求与各行业商会协会及同行互利共赢的合作机遇。
今年,亚洲物流双年展联袂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物流节首次携手在上海隆重举办,可以看出,通过与优质合作伙伴强强联手等举措,是慕尼黑上海正在全力谋求创新发展的一条路。继续拓展业务市场也是慕尼黑上海的基本战略之一。
我们的策略是挖掘自身在行业市场的更多立足之地,如全球最大环保展IFAT的中国展——中国环博会成功进军华南环保市场,将于今年11月举办中国环博会广州展,打造泛珠三角区域最高品质环保展;亚洲最大的激光、光学、光电行业盛会——慕尼黑上海光博会也首次将业务拓展至广州,于12月举办华南(广州)先进激光及加工应用技术展览会,力促激光行业与华南制造业双向发展。
记者:您如何看待中国的会展环境?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各有哪些优势和不同?
徐佳:自2005年以来,随着外资大量进入中国展览市场,品牌展会不断涌现,中国的展览业已进入“产业提升阶段”,整体趋向国际化。此外,随着中国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展览业已经从由政府主导格局逐步转向市场化。2015年国务院公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第一次从国家层面明确提出要全面深化展览业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展览业发展。所以目前的中国会展环境无论是从政策方面还是市场方面,都呈现良好态势。
北京、上海和广州的会展业各有千秋。该行业在北京发展早、规模大、数量多,专业化与国际化程度高,并且由原中央政府部门转化出来的全国性行业、协会成为办展主力是北京会展业的一大特点,使得北京会展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十分突出。广州以广交会为助推器,国际化和现代化程度高,会展产业结构特色突出,会展地域及产业分布密集。而上海作为国际贸易中心,贸易色彩浓厚,具有地理区位优势,起点高、政府支持力度大、规划布局合理。
记者:您如何评价上海的展览场馆的硬件设施以及配套的服务能力?您认为与国际先进的会展城市相比,上海有哪些服务亟待解决?
徐佳:虽然我国展览场馆面积已经超过“世界会展之国”的德国,成为全球第一,但上海距世界会展中心城市还有一定距离,在某些层面还需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如在展馆的相关配套和服务方面的专业化程度可进一步提升,展期交通及停车问题可加以改善等。
另外,纵观全球,大数据、移动互联及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被广泛的运用到各个行业中,数字通讯是展台之外另一项重要的展示渠道。在数字化方面,上海还需要有更大的飞跃。慕尼黑上海也在不断努力使企业的市场传播、服务模式和公关营销数字化。
版块三:展示内容方向
专注细分领域发挥母展优势
采访嘉宾:纽伦堡会展(上海)服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郭奕千
◎本刊记者/葛菁
他精通德语、英语和上海话,此前在德国总部任职,负责亚太地区的业务开发、销售网络,以及分公司的管理。长期的德国生活和近7年会展经验,让他充分熟悉了纽伦堡的几个大展的运营模式。2015年初来到上海,正式执掌纽伦堡会展在中国的业务。他就是纽伦堡会展(上海)服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郭奕千。近两年,纽伦堡会展在上海的会展项目已从四个拓展到八个,更多的子展正凭借着德国母展的优势嫁接到了中国,本刊记者就纽伦堡会展在中国展示内容和方向等话题采访了纽伦堡上海总经理郭奕千先生。
记者:请您介绍纽伦堡会展在中国的发展情况。把德国的母展搬到中国来,您如何看待这些产业在中国的发展?这些产业在中国是否有强大的展商和客商网络可以支撑?
郭奕千:纽伦堡会展(上海)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纽伦堡上海”)2006年成立公司,2007年开业,第一个展就是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这是个非常专的领域,虽然有机的概念在国外已经有几十年了,早已不新鲜,但在中国的市场依然非常大,绿色生态、食品安全、绿色食品等,消费者的需求与日俱增,市场成熟的速度非常快,符合了中国市场的需求。
还有中国国际压铸会议暨展览会,德国也有母展,现在已是全球前三的压铸科技展,非常专业,观众主要集中于IT和汽车领域,这个领域也十分符合中国的市场需求,中国的市场发展中十分需要高科技产品作支撑,以及2009年起步的中国国际粉体加工/散料输送展览会,母展也在德国,主要针对粉体加工处理技术和散料输送,目前在国内也是领先的。此外,我们今年还启动了新的会展项目——中国国际精酿啤酒会议暨展览会。比起众多饮料展的“大而全”,这是个很精湛很小资的行当,我十分看好精酿产业在中国的潜力,那些创业者十分有冒险家的精神,他们希望把这个行业深耕下去,所以我们想给这些对啤酒有情怀的人给予一些支持,这个啤酒展覆盖了整个生产链,或许我们能提供专业的渠道给他们想要的东西。
以上这些展览都符合中国的发展趋势,当然一个行业在发展中会面临多个困难,包括北上广不同地区的发展速度不同,包括大家对于行业兴趣的培养等,但我们作为组展商有责任去推动这个行业进步,我认为我们的作用不是告诉行业如何去解决问题,而是把所有可以解决问题的人都汇集在一起共同来商讨解决,这才是我们要做的事。
“精专”是纽伦堡会展的特色,我们专注于专业化的细分领域,对于展览,我们并不是要看这个展做得有多大,我们在乎的是展商会不会每年都来参展,要让展商把这个展看作是自己行业里的“家园”,这个很重要,如果展商在展会中确有收获,他们自然就会在下届展会中扩大展示面积。
记者:国内展商的需求点与国际展商有何不同?展会来到中国后,与德国母展相比,主要的差异在哪?
郭奕千:无论国内展商还是国外,来参展的主要目的还是推广企业品牌和寻找买家,国外展商来到中国,还是看中了中国的市场价值。近十年,中国的企业开始学会利用会展作为宣传自己的工具。但他们的总体需求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沟通。
作为企业来说,他们变得越来越成熟,并不是参展完就结束了,他们需要展会为他们带来实际价值,从中获得市场竞争力。所以我们的办展理念就是一定要对客户负责,一定要在两到三天的展期时间内给到他们最大可能的收获。从中我们也在不断问自己不断问客户,他们的需求在哪,从而改善我们的服务产品。
我们把德国母展的人脉资源和会展的运营模式带到中国,德国的客户也愿意一起来到中国。即便如此,我们的展览和母展还是有差异的,如果将母展一对一的完全复制到中国,那这个展肯定是失败的。就像我们即将在上海启动的中国(上海)国际园林景观产业贸易博览会,德国母展完全不符合中国的市场需求,因为两地的文化和城市结构需求都不一样,所以展示的内容和方向又是另一个思路。中国需要有自己的品牌,因为中国的市场有自己的特色,我们的子展一定要符合中国自己的市场需求。尤其是当中国市场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高的时候,展会不仅需要德国的展商,还需要高端的科技峰会,需要有一个平台让中国和德国的技术放在一起交流。共同把中国的园林市场往前带,同时给国际企业打开中国市场,找到合作伙伴和代理商,也让中国客户学习新技术,推动自己企业的发展。
记者:在中国办展会遇到哪些方面的问题?矛盾主要集中在哪?展览主办方该如何融合当地现有资源发挥优势?能否介绍一下在国内的办展经验。
郭奕千:中国是全世界展览竞争最激烈的国家,上海又恰恰是最激烈的点。不可能找出一个别人完全没有触碰过的展会,但是我们有自己的理念。
在把德国母展拓展到其他重要市场的过程中,我们会很仔细地去听客户给我们的反馈,他们会告诉我们哪些市场是最重要的,也会告诉我们目前中国是怎样一个趋势,有多少好坏价值,我们会中和这些信息去衡量中国的市场,我们会联合中国一些优秀的行业协会作为我们的合作伙伴,但主要还是依靠德国展览会的理念为客户服务。因为母展的品牌是能给予子展优势的,至少客户会相信我们的展是非常专业的,从宣传到管理到运营,他们知道参展有质量保障,并不是简单地借个地方搭个展台。
中国有特殊的机构就是行业协会或者学会,像我们的压铸展就是联合了沈阳的压铸协会,他们是行业专家,通过与他们的合作,我们也能变成行业专家,这是一个双赢。此外,对于这些产业来说,中国政府也比较支持,他们希望我们这样的企业能一起推动经济发展,所以办展过程很多签证等问题都可以顺利解决。
记者:您如何看待中国的会展环境?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各有哪些优势和不同?
郭奕千:前面提到了竞争,我认为激烈的竞争会让我们的行业渐渐规范。让那些不是很规范的小公司在未来变得越来越少,我相信他们会慢慢改善自己的经营理念,多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如今,一些地方对会展的保护政策都在放开,加大了竞争力度,但无论如何还是要看会展本身的产品质量,展会的服务是不是过关、国际国内展商的观众比例、现场观众的质量等,没有竞争力的自然会淘汰。过去几年,北上广就是中国会展最热的地方,我认为从目前来说,深圳、天津、成都、武汉这些二线城市都要加上。
上海的行业优势是金融、汽车、IT,这些产业非常符合做展览,北京也有自己的政治优势,一些需要政府支持的展览和峰会在北京举办特别好,包括也有很多著名企业在北方。南方的深圳离广州、香港非常近,又有IT的产业优势,也是很好的会展城市,包括成都的汽车产业,也是很重要的支点,那么这就需要根据你的展会涉及的行业,根据地理特点来选择展会的举办地。并不是大家为了盈利都挤在上海,还是那句话,看客户的需求在哪里。
所以纵观来说,中国的发展地方比较多,我们也在紧密的关注二线城市,当然我们不会盲目根据政府的补贴走,因为优惠不是永久的,我们也不是靠优惠去发展。
记者:您如何评价上海展览场馆的硬件设施,以及配套的服务能力?您觉得上海要成为世界会展中心城市还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努力?
郭奕千:中国的硬件会逐步变好,这是必然的,中国不缺钱,也不缺乏理念:用好的原材料,找专业的建筑设计,中国欠缺的是管理层的经验:如何用制度把团队组织到最高效率,包括组展商、场馆、搭建公司。
为什么说上海比较好,因为管理层会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去管理团队,彼此都磨合得比较专业,各方面都比较完善,二线城市可能还需要积累经验。上海有没有达到世界会展中心城市还很难说,但我认为上海是绝对有潜力点燃全球展览业的,如果光看数字的话,上海展览的观众数量、展会数量,已经达标了。我想这关键要看上海作为一个经济中心希望往哪个方向发展,不仅是上海,深圳、广州、重庆、成都,包括举办G20的杭州,也都很有潜力,中国的潜力是无限的。
虽然都说全球展览东移的趋势,中国是不能忽视的市场,但如果只是专注于中国,就太短见了,韩国、新加坡、美国等都很重要,我们纽伦堡会展也在关注着。
版块四:成功品牌分析
拒绝“复制”因地制宜
——Automechanika Frankfurt品牌展在中国的发展
◎本刊记者/韩莉
11月30-12月3日,由法兰克福展览(上海)有限公司与中国汽车工业国际合作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Automechanika Shanghai上海国际汽车零配件、维修检测诊断设备及服务用品展览会(简称“上海汽配展”),将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据主办方预计,今年展会整体面积将达到31.2万平方米,较去年扩大12%;将有5700家企业参展,较去年提升6%;同时,将吸引12万名观众莅临,较上届有10%的增幅飞跃。
上海汽配展是德国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Automechanika Frankfurt品牌展在全球移植的子展之一,如今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二、亚洲第一的汽配行业展会。透过上海汽配展,可以窥见Automechanika Frankfurt品牌在全球移植的成功经验。
Automechanika诞生于1971年,经过四十年来的不懈努力与追求,已发展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汽车零部件B2B展会。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及本世纪初期,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陆续把该品牌展移植到全球汽配市场最具战略性地位和发展潜力的地区。目前每年在15个国家,有16场以Automechanika Frankfurt作为品牌的汽配展举办。2016年,Automechanika Frankfurt将自己的“版图”扩充到英国伯明翰与沙特阿拉伯吉达;2017年,Automechanika Frankfurt还将首次“登陆”越南,在胡志明市举办汽配展。
谈到Automechanika Frankfurt品牌在全球的成功经验,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新闻发言人马库斯说:“拒绝复制,因地制宜是最大的秘诀。”公司采用标准化的全球性市场营销工具,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作出相应调整。因此,不论是在莫斯科还是迪拜,也不论是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还是新德里,举办的Automechanika Frankfurt,参展商及观众均可享受与法兰克福母展同等的优质水平。
上海汽配展:全球第二、亚洲第一的汽配行业展会
Automechanika Frankfurt与中国的渊源要追溯到1997年,当时以Automechanika China的展会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2004年法兰克福展览(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办事处成立,为人熟知的上海汽配展由此诞生。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上海汽配展已成为全球第二、亚洲第一的汽配行业展会,仅次于德国母展。截至2015年,上海汽配展的参展面积从首次举办的1万平方米扩展到28万平方米,参展商从初届的235家发展到来自39个国家和地区的5395家,观众数量从最早的9000余名增长到来自全球各地的10万余名。
对于上海汽配展持续的飞跃式增长,法兰克福展览(上海)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曹建生曾经这样总结:展会的快速成长是由于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最近几年,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上海汽配展的快速成长提供了外部环境。“地利”指展会举办地上海的地缘优势,江、浙、沪、皖和华南地区是汽车零部件生产的集中区,上海的服务设施和国际认知度均处在较高水平。“人和”是指主办方中汽国际和法兰克福(上海)的精诚合作,两家主办单位和行业内的国内外相关机构也都有良好合作,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互赢互利。
而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宏详则认为,展会的成功,首先应归结于法兰克福展览公司的品牌优势。以品牌为核心,法兰克福展览公司积累了管理、运营经验和人才、行业资源。
“相比历史悠久的法兰克福母展,上海展就像是婴儿”
虽然,早在2013年,上海汽配展的展会规模就已经仅次于母展,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零配件品牌展会。但是,“相比历史悠久的法兰克福母展,上海展就像是婴儿。”曹建生如是说。
对于上海汽配展与法兰克福母展之间的差距,曹建生表示,评价一个展会的标准,不单单看展览面积和观众人数,在理念、展品的结构和展会的定位等方面,上海汽配展与法兰克福母展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比如在展品结构上,法兰克福汽配展的汽车零部件展商占到了60%,与汽车售后服务和用品相关的占到了40%;而上海汽配展的零部件展览面积过大。因此,上海汽配展还有很大的改进和提升空间,值得业界期待。
事实上,刚刚结束的Automechanika Frankfurt母展上,就可以充分感受到上海汽配展与母展的诸多差距。首先是硬件设施方面。举办地法兰克福会展中心,地理位置极佳,距离市中心的中央火车站仅两站地铁车程,距离法兰克福国际机场也只需半个小时。会展中心地铁站就设在两个展馆中央,让参展商和观众下地铁即进展馆,十分便捷。按照《上海汽车报》记者的比喻,如果不幸遇到下雨,从下飞机那一刻起,到入住酒店,再进入展馆参观,你不会淋到一滴雨!
再说超级人性化的展会服务。首先是记者证的领取,在网上申请成功以后,只需直接打印出来即可,入场直接扫码,完全不用像国内那样,需要提前一天去排长队领证。另外,凭汽配展证件,就能在展会期间免费乘坐法兰克福市内各类公共交通。
等进了展馆,每个门口都有寄放衣服、电脑、包包的地方,不像国内,手里拎着一大堆东西去逛展。展馆内,随处可见information desk、咖啡馆、餐馆,甚至超市和卖周边产品的小卖部,让人悠闲逛展,悠闲吃饭谈生意,不像国内的展览,吃饭都排老半天。新闻中心像咖啡吧,不但有电脑,有休息的地方,还能点餐;展会期间的17:00-18:00,还有Happy hour,提供免费酒水供记者休息放松。更不可思议的是,居然还有幼儿园,如果带着孩子来参观,可以把孩子寄放在幼儿园玩耍!如此人性化的配套,有种让人在逛商场的错觉。
当然,Automechanika Frankfurt母展的先进理念与经验,也会第一时间移植到子展上。2015年上海汽配展就秉承Automechanika品牌母展的发展战略,增设了“电子与系统”板块,以优化上海汽配展的展品结构。以往该领域产品归属于“汽车零部件”板块,随着展会的逐渐壮大,这一领域的参展企业数量越来越多。基于打造更简洁采购格局的一贯原则,将板块进行细分,从而实现更为完善的展品结构,使得“电子及系统”板块得以呈现更深入的细节与更广泛的产品及服务类型。
“电子及系统”板块将成为未来上海汽配展的重要发展方向。这是因为电子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商业模型。观察当下汽车产业的制造格局,电子类产品已经占据了一辆现代化汽车约25%至30%的制造成本。更为重要的是,从排放标准到安全系统(主动及被动式)乃至娱乐/互联网功能,目前汽车制造的改革以及新性能约90%来源于电子系统的贡献。作为产业的风向标,专业的商贸服务展会应当始终走在行业前端,紧抓产业发展的趋势。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产业走向中,“电子及系统”板块还具备极大的增长潜力,其重要性将持续提升。
如何选择与参加Automechanika Frankfurt品牌展?
国外品牌展会移植到中国,对于国内展商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在“家门口”也能接触到国外的客户,看到最先进的专业技术和产品动向。那么,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就近在国内参展还是远赴法兰克福?另外,Automechanika Frankfurt品牌展在全球有很多子展,企业该选择参加哪一个呢?
曹建生认为需考察清楚两点——当地市场和展会内容。具体来说,中国的零部件后市场中,零部件比保修用品强,生产服务类零部件的企业比较多。那么选择参加Automechanika Frankfurt品牌展时,就要清楚两点,当地的市场是以零部件产品为主还是保修用品为主?举例来说,如果要去墨西哥参展,就要先对墨西哥市场和墨西哥展会进行了解,如果墨西哥市场保修用品比零部件多,或者墨西哥展会上以保修用品为主,那么这个展会就是不合适去参展的。
对于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参加Automechanika Frankfurt母展的不同,曹建生也给出了中肯的建议。一是中国展商搭建的展台形象相对比较单薄,不像外国展商的展台那么丰满,也就是说我们展台吸引眼球的力量不够。二是中国展商展示的产品太多、太杂,缺乏一个必要的产品推广的重点;而国外展商产品陈列的面积都不大,大部分展台面积都用来布置成小餐厅的样子,方便与客户洽谈,远远看去就像是一场场小派对。三是从互动角度来说,中国厂商相对比较单向性,都是在那儿展示产品,等着外国企业买家到展位上来跟他们谈;但是外国企业往往通过多种演示活动,以及多种具有体验性的活动,让买家跟它一起互动,以增加买家对这个产品的兴趣度。四是从宣传角度来说,中国企业除了一小部分领军企业去推广品牌或者理念外,大部分企业的参展目的还是局限在贸易交易上;国外企业则会充分利用展会的资源优势来推广企业,它会利用一系列展会现场的活动来进行推广,比如,用新闻发布会、论坛来提高它的曝光率,达到提升知名度的目的。
版块五:行业成功商道
海外品牌展会在中国复制举办的成功之道
资料来源:《2014-2018年中国会展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国际商报》、《羊城晚报》、CWIEME Shanghai官网
◎编辑/查章维
本版块为本刊编辑根据新闻内容、行业报告等整理的相关资料,以期让《中外会展》的读者朋友通过举一反三的形式,了解海外品牌展会在中国复制举办的成功之道,从而为中国会展企业的发展壮大,甚至走出国门提供借鉴参考。
近年来,中国内地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展览市场,包括德国、美国等世界前10名的国际展览公司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中国市场,中国展览馆的数量和规模都名列世界前茅。外资巨头纷纷加大在华投资,英国励展博览集团在华举办的展览及会议,在行业上涵盖了航天与航空、博彩及地产等7个专业领域,使得会展行业竞争加剧。与此同时,中国会展业还面临着分布不均,国际化有待完善等问题。
与会展业发展发达的国家(如德国)相比,中国的会展业发展多而不精、大而不强,缺乏像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英国励展博览集团这样的龙头企业;也缺少像法兰克福会展这样的国际顶级展会品牌。
法兰克福:是活跃于中国市场的会展品牌,旗下多个品牌展会在中国市场中处于领导地位
德国的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展览会主办单位之一,集团在2012年营业额高达5.38亿欧元,迄今已在全球设有28个子公司、5个办事处,以及50个国际销售伙伴,聘用超过1891名员工。
法兰克福展览公司的业务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2年在30多个城市共举办了109个展览会,其中一半以上为海外办展。
法兰克福展览公司1996年起开始进军中国大陆地区的展览市场,随着公司在中国的展览业务与日俱增,法兰克福展览(上海)有限公司在2002年3月正式成立,并在2003年设立了北京办事处。
时至今日,法兰克福公司所举办的展会已经遍布中国内地多个重要城市,每年在北京、上海、广州,以及深圳等地都会举办20多场国际展览,为各行业企业提供了优质的贸易平台。法兰克福公司业务覆盖五大类核心行业展览,包括汽车零配件、纺织品、建筑技术及照明、消费品和乐器及音响产品。此外,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也不断开发新型展览,如环保、水资源和安防等。
法兰克福公司多个旗舰展会在其所在市场中居于领军地位,其中既包括于2013年春季相继召开的有纺织品板块的香港国际春季成衣及时装材料展、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春夏)博览会,以及中国国际纺织纱线(春夏)展览会,又包括技术和制造板块的北京国际建筑电气及节能技术展览会、ISH China&CIHE中国(北京)国际供热通风空调、卫生洁具及城建设备与技术展览会,以及SIAF中国广州国际工业自动化技术及装备展览会等。法兰克福展览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国际性展览活动旨在为全球各地企业提供高品质的商贸及交流平台,带领它们更好地拓展海内外市场。
综合以上信息可以看出,海外品牌展会在中国复制举办子展,其目的地一般选择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展览行业则以更加贴近人们的日常消费商贸为主,其展会专业性与生活性并重。
品牌效应、国际化的行业理念与本土化的执行能力是海外品牌展会立足中国市场的法宝
在法兰克福展览公司于1996年进军中国大陆市场的时候,同年在德国柏林首次召开的国际绕线展,成为CWIEME系列展的起源母展。CWIEME系列展是全球公认的所在行业内权威性的专业展会。作为德国线圈行业的权威展会的中国分展,CWIEME China汇聚行业精英同台竞技,则致力于为您呈现一场绕线设备与线圈行业的饕餮盛宴。
在2013年4月份之前,CWIEME就已经在中国设立分展。作为中国分展,CWIEME China于2012年在广东深圳的首次亮相即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CWIEME China 2013中国(广州)国际绕线设备与技术展览会,于2013年5月8-10日在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再度拉开帷幕。以全面服务于线圈、马达、变压器产业的发展为宗旨,展会贯穿整个线圈行业的绕线机、线圈、磁材、绝缘材料、变压器及电机制造产业链。
为期三天的展会再度荟集众多行业知名厂商。人们不禁要问,CWIEME China究竟为什么能够获得中国市场的认可呢?众多行业专家展会的品牌效应、国际化的行业理念与本土化的执行能力是海外品牌立足中国市场的三大法宝。
海外品牌展会悠久的历史、高端的定位、健全的服务体系,能够很好地服务于中国的市场
CWIEME China的中方主办单位——上海万耀企龙展览有限公司在中国市场主办展览会已经超过20年,截至2013年,每年在国内主办约20场国际展览和会议,每年在上海举办的DOMOTEX Asia是亚太地区及世界规模领先的行业大展,每年举办的R+TAsia遮阳门窗展成为亚太区的领军展;而CWIEME China更是在初次登陆中国后就开始引领行业的发展。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国际展会落户中国,为各个行业带来了国际先进的营销与服务理念。这些品牌展会大多有着悠久的历史、高端的定位、健全的服务体系,能够很好地服务于中国的市场,并提升国内相关行业展会的整体水平,而CWIEME正是这样的一个“海外品牌”。
作为德国线圈行业的权威展会的中国子展,CWIEME China在2017年3月15-17日的上海世博展览馆,制造巨擘将再次如约而至,汇聚一堂,电机马达与变压器行业等制造巨头与众多参展商拭目以待。CWIEME China主办方表示,在中国的国际化大都市举行的CWIEME上海展是CWIEME全球系列展中最具有活力的一个,供应商们可以在这样一个立足中国、辐射亚太区的平台上向高质量的、确有采购能力的专业观众展示他们的产品,而专业观众也能够通过展会把握行业的脉搏、了解行业的动态并建立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业务关系。
专题策划:葛菁 执行:陈猛、葛菁、韩莉、查章维(统筹) 校对:田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