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摆盘儿”到“烤串儿”

  • 来源:汽车博览
  • 关键字:互联网,VR技术,汽车
  • 发布时间:2016-11-07 11:25

  时代潮流必须应对,虽然我们不太情愿

  虽然用了这么个“料理系”的标题,但我其实想说的还是我们做杂志的这点事儿。什么是摆盘儿?据说厨艺的高低可以用“色香味意形”这五个维度来评价,菜品上桌之前的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摆盘儿”,它可以进一步强化菜品的色、意、形,激发人们的食欲。

  在杂志的那个时代,我们把文字、图片这些传统的内容载体铺陈在纸面上,斟酌图片的位置和大小,推敲段落的长短和衔接,还要仔细考量如何码放才能最有效地激发大家的“食欲”,怎样润色才能让大家咀嚼之后还有“回甘”,最重要的--还必须保证那些“干货”给大家带来足够的营养……这一切是不是像极了高级厨师的烹调过程?当我们把精心制作的图文在纸面上码放好呈现给大家的时候,不就是“摆盘儿”吗?

  什么是烤串儿?这个不用解释,快餐文化,相信人人都体验过。原料新鲜,火候适当,香气扑鼻,当然,分量要足,要让大家看到性价比。这样的“作品”,哪怕只是出现在小吃摊儿上,也绝对令人大快朵颐。

  在如今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精心制作的杂志即便传送到大家的手机上,也无法呈现出最佳的摆盘儿,所以我们的新菜品就是“烤串儿”,也就是ams车评微信公众号。这个类比可以吧?原料--全球最新汽车资讯,足够新鲜吧?火候--专业团队深入浅出的分享,肥而不腻吧?香气--小编们奇思妙想的标题,吸引眼球吧?分量--这个最没有争议,几乎每一条都是一两千字的长文,每次推送的内容都够大家吃好几顿。

  相信能读到这段文字的朋友都是我们杂志的老朋友,你们当中的很多人甚至追随我们追了十几年。从“杂志”到“画报”,再到“博览”,一路跟过来,一路看着纸媒逐渐被网媒取代,再看着PC端被移动端取代。我们做内容的这帮人就在大家的关注下不断地转战,而我们的内心其实是焦虑的。

  比如我,就一直觉得“摆盘儿”的方式是最好的。阅读的氛围让大家有思考的余地,更容易发现细节和推敲逻辑,对知识的汲取更加系统化。还能在翻阅杂志的过程中,在你不是特别关注的栏目里,不经意间发现一些有趣的知识点,从而逐渐完善自己与汽车相关的知识体系。

  “烤串儿”就不同了(大家读微信的过程是不是很像撸串儿),人类的认知习性会催着你尽快“撸完这串儿撸那串儿”,不知不觉就用“知道”代替了“知识”,而且在选择内容的时候还很容易偏食。不过“撸串儿”模式倒也有一个好处:我们能看到大家对每一条内容的评论了,这种互动在“摆盘儿”模式下是无法想象的。

  怎样融合?如何突破?我们在试,也在等,等VR技术(虚拟现实)普及,杂志这种信息架构的媒体或许能得到一次转世重生的机会。

  ams车评执行副主编 朱丹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