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组织,比“平庸之恶” 更甚的是“道之恶”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手机,微信公众号
  • 发布时间:2016-12-14 10:06

  不幸的是,我们对“平庸之恶”不以为然

  每年秋季,国内几大手机厂商掌门纷纷站台,推出新款手机产品,发布会现场表演的成份往往多过产品的实质。对手机性能过分渲染,拿iPhone与自家产品作比较,标榜自家产品的独特性能,然而是否名副其实,则是大大的问号。

  国产手机厂商内部悄然出现“平庸之恶”,产品部说,我专心研发出了黑科技。市场部说,我们完成了既定的出货量。流程线上的每个部门都兢兢业业,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却从不曾发现问题。

  微信公众号刷量的突击整治,让不少微信公众号尴尬不已。在此之前,微信公众号刷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在很多公司的运营部门默认存在“真实阅读数”的概念,而对于第三方广告商,甄别真实阅读数是一项不可缺少的“能力”。

  我们太容易接受不合理事情的存在,太容易犯“平庸之恶”的错误。真正可怕的地方在于,不认为这有什么问题,长此以往犹如温水煮青蛙,对此习以为常,视作真理。

  更不幸的是,“平庸之恶”的背后是“道之恶”

  当产品宣传的过分夸大,甚至蛊惑消费者;当两家竞争企业不惜牺牲公众形象,互相语言攻击,左右公众判断;当P2P理财公司风控流程不完善,或者携款跑路。这时,超出了“平庸之恶”的范围。

  中国传统文化的血液里,趋向于用善去感化恶,而忽视了对恶的警惕与救赎。国内企业表现出的“平庸之恶”,经过思考,其背后反映出的是“道之恶”。而“道之恶”更需要警惕与遏制。

  微信公众号公开阅读量之初,微信团队对刷量问题睁一眼闭一只眼,是为了追求公众号自媒体平台虚假的繁荣。当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自媒体平台纷纷崛起,达到了可以与其分庭抗礼的地步,微信团队才带头整顿,维护平台规范,赢得广告主信任,布局下一步战略。

  商业战略的转型,总是喜欢拉拢“善”的名义来做陪衬。个人网盘业务相继关闭,各服务商纷纷表示为配合国家关于云盘传播淫秽色情信息专项整治行动,但长期无法通过有益途径盈利或许才是杀死网盘的“罪魁祸首”。互联网长期发展以来,或许由于用户都是免费地在用产品,用户感恩于互联网带来的便捷服务,于是我们忍受着无孔不入的插屏广告,我们怀疑着网购平台中的诚信,我们忍受着一次又一次的信息泄露……

  不作恶,并且保持思考

  众所周知,Google企业口号是“不作恶”,自Google在1999年提出至今,已然成为其企业文化和行为准则。Google相信“不作恶,即使我们放弃一些短期收益,但从长远来看,我们会得到更好的回馈。”在“不作恶”准则的引导之下,多年以来,Google鲜有负面爆出。

  白岩松在一次电商峰会上,提出了如下三点关于互联网行业的深度思考。

  1、如果互联网只是使富人变得更富,而穷人只是在淘宝上买一些便宜的东西,请问互联网有什么意义?

  2、如果互联网只是使大城市变得更便捷,人人向往,房价变得更高,而小城市(的网民)只是在互联网上打打电子游戏,请问互联网有什么意义?

  3、如果互联网只是使城市生活变得更美好,却让我们的农村依然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场景),(农民)还要靠天吃饭,请问互联网有什么意义?

  市场经济条件下,诸上问题难以解决,却可以为当下企业发展方向提供启发。

  结语

  当所有不正常的规则成为常态,变得司空见惯,作为普通公众,逐渐麻木、被动地接受。如果不能有始终保持思考的意见领袖去提出问题,谁又去正视掩藏在心底或多或少对不正常现象的发问呢?

  生存在这个无限大空间中的每一个人本应不囿于自己的身份职责,不止于做社会大机器的一个螺丝钉,应时刻保持思考,存“兼济天下”之心。

  文/翼轩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