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紧平衡中落地改革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2017年经济工作重点,宏观政策的调整一方面由于增长和通胀稳中有升;另一方面则是金融风险的上升。

  12月21日,A股暂别近期调整,止跌反弹,石油石化、交通运输、国防军工三大板块领涨A股市场,电力、通信板块涨幅居前。

  这几大板块正是2016-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要“迈出实质性步伐”的“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市场对此虽略显迟钝,但最终还是意识到对“混改”的这一非常具体的表述所蕴含的机会。

  像这样清晰的政策指引,甚至更具体更实在的表达,在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新闻通稿中并不鲜见,也延续了上一年的风格。而2015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6年的影响在即将结束的一年已经充分体现,所有颇受瞩目的政策与变化都可以在其通稿中找到源头。

  与2014年及以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告对比,这两年更具有针对性。这些变化体现改革的整体框架布局搭建完成后开始逐项落地。早在2016年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次会议上,习总书记已经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头3年是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3年,2016年则是要力争把改革的主体框架搭建起来。本次会议已经确认,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架初步确立。

  2017年的重点任务

  “2017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在日前召开的“2016-2017中国经济年会”上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行了解读。杨伟民指出,2017年务必着力推进关键性、基础性的重大改革,一是深化国企、国资改革;二是产权保护制度建设;三是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

  2017年预计会从四个方面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上一年的结构性改革任务中,有关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仅仅是第四大任务“扩大有效供给”的一小部分内容;本次工作会议显然更为重视农业,将农业单独列出作为供给侧改革的第二大重点任务。

  农业政策导向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不再强调量,更加重视质。本次会议“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要加大农村环境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力度,加大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力度”,相较于2014、2015年泛泛的提到的农产品质量和安全,这些更为具体且贴合当前热点民生问题。

  这些政策叠加对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的改革以及“做好政策性粮食库存消化工作”,可能会对农产品市场产生较大影响。从供给的量上来看,2017年很可能延续2016年粮食减产的趋势。

  再如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十八大”以来,中央对产权态度的变化可借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出。2012-2013年还只是笼统地提到保护知识产权、发挥企业家才能;2014年首次提到“保护产权”,但也只是夹在文中某处带过;到2015年,明确提出了“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合法利益,提高企业投资信心,改善企业市场预期”。2016年则进一步强化,首次清晰地提出了“产权保护制度”,“抓紧编纂民法典,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甚至提出,“坚持有错必纠,甄别纠正一批侵害企业产权的错案冤案。”此举若是能改变企业家们的预期,或可改善民间实业投资。

  房地产调控思路显著变化

  “针对2016年以来房地产泡沫扩大的问题,这次经济工作会议专门把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杨伟民表示。

  房地产政策的定位已从2015年的“化解房地产库存”转向“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去库存”政策已收缩至库存仍然过高的三四线城市,政策重心让位于“抑制房地产泡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这一说法。北大国发院教授赵波在“朗润·格政”论坛上指出,这次房地产调控的目标是“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维稳仍是短期政策的核心。

  会议明确提出,“在宏观上管住货币,微观信贷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住购房,严格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中银国际地产分析师卢晓峰预计,短期内见效较快的各地限购限贷政策仍将延续,投资投机需求或被大幅挤出,但也不可避免错杀部分改善性需求,2017年上半年成交在高基数下大幅下降仍是大概率事件。

  除了金融手段外,更值得关注的是土地政策的变化。显然,中央已经意识到土地供应在本轮房地产价格快速、大幅上升中的作用。

  本次会议提出,一是要落实人地挂钩政策,根据人口流动情况分配建设用地指标。二是要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供应,提高住宅用地比例,盘活城市闲置和低效用地。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房地产政策也从扩张需求转向增加有效供给。

  赵波认为,这是一种短期可操作的措施。可以预期,2017年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的土地供应会增长,地价增速将有所放缓。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如往年一样并没有提及房地产税,仅仅笼统地提出要采用包括财税、立法在内的综合手段。

  总需求政策将稳中偏紧

  尽管本次会议依然延续“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表述,但整体用词都较上年偏紧。

  财政政策仅仅要求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并没有像上年那样非常确定地表示要“实行减税政策,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无论是会议通稿还是杨伟民的解读,都很难看出2017年会有大的减税措施。“减税、降费、降要素成本”可能会更多着眼于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如中介评估费用、用能成本、物流成本。本次会议明确指出,要“推动企业眼睛向内降本增效”。上年赤字率已经达到3%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在经济周期性趋暖的大背景下,2017年的赤字率预计不会进一步上调。

  本次会议明确表示,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上年的“灵活适度”、“降低融资成本”、“社会融资总量适度增长”统统不见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被“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所代替。如何应对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如何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或将成为2017年央行的工作重心。2017年流动性环境将继续维持2016年四季度以来的紧平衡。

  上述宏观政策的调整,一方面由于整体经济的趋稳,物价、就业、出口都表现出回暖的特征;另一方面则是金融风险的上升。本次会议明确表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申万宏源宏观分析师李慧勇指出,要处置的风险点可能包括,打破刚兑和处置僵尸企业、金融领域降杠杆、规范保险银行券商资金运用等;要完善的监管领域则包括MPA管理、进一步规范理财以及一行三会联合监管的架构。

  防控金融风险的重点已从上年的地方政府债务转向企业债务。会议强调,“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杨伟民也讲道,去产能要紧紧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通过处置僵尸企业来达到去产能的目的。

  虽然2016年由于供给侧改革带动了“黑色系”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但是杨伟民称,要继续推动钢铁、煤炭化解过剩产能,严格执行环保能耗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推动企业兼并重组。

  他同时指出,要防止已经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同时用市场化、法治化的办法做好其他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去产能工作。“也就是说去产能的行业不仅仅是钢铁和煤炭,要扩围,但是必须是市场化、法治化的办法。”

  本刊记者 刘林/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