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的“老黄牛”——记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辛庄村“第一书记”王华明
- 来源:中国扶贫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01-03 16:11
整洁的乡村道路,排列整齐的太阳能路灯,繁花盛开的八个主题花园,老人聚集在文化活动室喝茶打牌,一头头黄牛在养殖区内悠闲地晒着太阳……这不是一幅浮世绘,而是山东省定贫困村——淄博市高青县辛庄村的日常。自从2015年6月辛庄村来了“第一书记”王华明,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短短9个月的时间,王华明从思想脱贫入手,身先士卒,精准发力,以“老黄牛”般的韧劲着重推进辛庄村“村社合一”和美丽乡村建设。在他的带领下,这个贫困村正大步走在脱贫奔小康的路上。
“发展自己,自己发展”
“一切陈旧的思想都将会成为脱贫攻坚的阻力”。2015年6月,刚到辛庄村的王华明在经过深度调研后得出这样的结论。为了根治辛庄村的贫困,他并不着急开始搞建设,而是选择了一条最艰难的路: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帮助村民解放思想,带队外出考察学习,引导他们用长远的眼光看待经济发展,完成思想脱贫。
“你待群众有多好,群众就待你有多亲。没有做不通思想工作的群众,只有不会做思想工作的干部。”王华明在村里开会的时候经常这样说,“村‘两委’首先要解放思想,做好模范带头作用,才能带动群众思想统一,完成思想脱贫。”
“要想建设富裕辛庄,就得不等、不靠、不要,自己发展,发展自己。”王华明在村民大会上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脱贫仅靠“输血式”帮扶是不够的,需要“走出去”学习先进地区的致富模式,因地制宜,结合辛庄村耕地多等特点引进项目,发展自己的特色经济。
2015年7月初,王华明带领20余名村民代表及村“两委”成员到寿光、临淄学习特色种植,到高青县茹窑村等地参观学习“村社合一”,开阔了视野。回到辛庄村,他们加班加点探讨方案,探寻出路,打破传统的玉米、小麦种植模式,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机合作社和肉牛养殖合作社,发展循环经济。截至目前,肉牛养殖产业从无到有,存栏量达40余头;西瓜、白菜、菠菜等种植项目规模迅速扩大。预计村民年人均收入将增加1000元。
“王书记,我想通了,我申请加入种植合作社,明天就去村委会签入社协议。”村民柴某在电话里对王华明说,放下电话,王华明长舒了一口气,这是发生在2016年3月23日深夜的一幕,验证了王华明“思想脱贫”做法的阶段性成效。
此前,“村社合一”推进过程中,柴某坚持自己经营,不愿入社,影响了合作社的统一管理。为了做通柴某工作,王华明一有空就去柴某家拉家常,来来回回不下10次,他还对柴某的父母、公婆、小姑子做思想工作,请他们“组团”劝柴某,经过王华明“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劝说,柴某终于同意入社,将土地托管经营。
柴某只是9个月来王华明游说对象中的一户。在推进美丽辛庄建设中,他从思想工作入手,挨家挨户宣传做工作。在他的鼓舞下,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动用大型机械5台次,义务出动劳力200人次,对村内坍塌房、垃圾堆、杂草堆、柴火堆、石堆等进行集中清理,共清理垃圾1000余立方米,短短几个月就完成了道路硬化、旱厕改造、主题花园建设、绿化美化、太阳能路灯等多项民生实事。
在冬春季绿化中,王华明身先士卒,不怕脏,不怕累,埋头苦干,脸晒黑了,手脚冻裂了,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在推进辛庄村经济转型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中,他带领村“两委”和党员率先垂范,分工负责,发挥了战斗堡垒和模范带头作用。他们就像是辛庄发展的星星之火,点燃了村民的发展热情,让村民看到了脱贫奔小康的曙光。
“借鸡下蛋,借势借力,推动辛庄实现新发展”
“输血”容易,“造血”难,辛庄想要彻底摆脱贫困的帽子,最关键的还是要借势借力,引进资金,让扶贫政策落地。在辛庄村,王华明认真研究学习党和政府的精准扶贫政策,积极争取上级的扶贫开发政策,为投资者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2016年3月,王华明经多方考察,与山东中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合作开发巨菌草种植项目,发展特色种植业,增加村民收入。目前,巨菌草种植项目一期种植300亩,青苗补偿款和半年收益已提前到位,一举打消了群众的疑虑,保障了项目顺利推进。
2015年底,在外地定居20多年的经济能人柴本强,由于经常在电话里听到村里的父老乡亲夸赞王华明书记为老百姓办实事,带着好奇心和信任感,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
“是王书记点燃了我回乡创业的激情,我想做个为家乡‘造血’的人。”柴本强有些激动的说。他曾与王华明彻夜促膝长谈,从儿时梦想到衣锦还乡的感受,从投资环境到辛庄村未来蓝图设想,很快一拍即合,柴本强决定投资200万元,回乡成立一家塑编厂。截至目前,柴本强已与辛庄村签订投资意向书,工厂建设也在筹备中,据了解,竣工之后将解决40人就业。
“当太阳能路灯齐刷刷地亮起,樱花园前的广场上,村里的女人们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你会发现辛庄的夜晚美得不像话,像是梦里才有的场景。”在深圳工作的柴某回乡时颇为感叹,王华明听后心里感到很欣慰。
安装屋顶光伏发电的辛庄村幸福院建设也在规划中。辛庄村幸福院规划占地500平方米,可容纳15名老人居住,配备洗澡间、厨房和文化娱乐室等。屋顶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届时将并入国家电网,预计每年发电8000度,除幸福院自用1000度,其他用于出售,按每度电一元的价格计算,每年收入7000元,用于幸福院的日常开销和维护。现年71岁的村民温玉西惊叹道:“幸福院还能挣钱,俺真是想都不敢想呢!”
“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背后是整个单位”
“经济搞上去,文化就要跟上来,要不容易出现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王华明说。为了避免这些状况,响应文化惠民的号召,他从单位筹资建起了老年文化活动中心,里面有棋牌等娱乐设备,十里八村的人都骑车去玩。另外,他还建起了“农家书屋”,供年轻人学习种植和养殖知识,还为跳广场舞的妇女们配备了移动音箱。
2015年下半年以来,淄博市公安局先后投入、协调资金30余万元,为村里实施了道路硬化、旱厕改造、绿化美化、视频监控、文化活动室建设、太阳能路灯等,辛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淄博市公安局11名党委委员分别结对帮扶辛庄村的一户困难家庭,坚持日常走访和节假日、重要节点走访慰问相结合,已发放补助物资2万余元。
作为派驻高青县的“第一书记”,王华明不仅心系辛庄村,更不吝啬将自己的力量与社会资源奉献给高青县。去年,他充分运用“互联网+”的红利,协调调动各种社会资源,联系天津、淄博的14名企业家及8家媒体,联合其他市派“第一书记”,组织了“第一书记、情系高青”系列活动,不仅为高青多个乡镇的17个困难家庭、寒门学子送去温暖,还成功为高青瓜农、菜农推销农产品7万余斤,带火了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高青西瓜”、“高青西红柿”等农产品在中心城区的销售。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王华明说,《论语》中孔子对于和谐社会的描述,也是他在辛庄村奋斗的目标。他坚信,小村庄也可以有大作为,希望以自己的严实作风、百姓情怀和吃苦奉献精神,在党委、政府领导及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全力推动“村社合一”和美丽乡村建设,让辛庄村彻底摘掉省定贫困村的“帽子”,成为富裕、秀美、生态、文化、和谐的“五有辛庄”。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扶贫办)
王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