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国特色创新生态圈”

  • 来源:互联网经济
  • 关键字:中国特色,创新,经济
  • 发布时间:2017-01-11 10:39

  当前,中国已坐实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回顾前苏联、日本的历史,“世界第二”总会面临着来自外部的诸多打压;此外,在国内还面临生态恶化、人口老龄化、产能落后和过剩等诸多挑战。如何能够变“大”为“强”,并冲破 “第二魔咒”?

  究其根本,国家的竞争就是创新的竞争。“一个民族的繁荣取决于创新活动的广度和深度。”经济增长理论代表人物埃德蒙菲尔普斯深入分析了西方19世纪英国、美国的相继领跑,比利时、法国、德国等国的快速追赶崛起,以及荷兰和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停滞落后后,指出 “国家层面的繁荣(大众的兴盛)源自民众对创新过程的普遍参与”。

  当前,如何培育和打造符合国情、具有特色的“创新生态圈”,成为国家发展的必须,而认清和紧抓中国优势与时代机遇是重中之重。所谓创新生态圈就是一个能够在创业资源、创业环境、创业培训各方面培育创业主体的生态圈。我国现在已经将创新驱动作为国策,创新氛围日益浓厚。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目前中国创新的资源配置并不合理,创新效率还不高,要打造创新生态圈,要看到我们发展创新生态圈的机遇,更要有一些措施培育创新生态圈发展。

  信息产业与制造业是中国竞逐全球创新赛场的基础

  第一次科技革命,旧时代的中国在天朝大国的迷梦中被西洋诸国远远抛在后面。第二次科技革命,美、德、英、法、俄、日等国为了输出资本、扩张市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中华民族更加羸弱,亡国灾难更加深重。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革命,始于20世纪中期,中国虽错失了计算机、集成电路、移动通信等发展先机,但迅速发展并赶上了潮流趋势,并在互联网时代实现了局部超越,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实现了全面领先。目前,以阿里巴巴、腾讯、华为、中国移动等为代表的中国信息产业,无论从规模还是技术水平上,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而在欧洲和印度,甚至日本、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这些地方,很难找到如此体量与实力的企业能与中国大陆和美国的企业比肩,更难以找到如此大规模主体型的产业生态圈。

  中国的制造业生态系统规模庞大,市场巨大的规模和发展健全的供应链,能够给中国企业家提供约15%至20%的成本优势。未来,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能够产生一系列革命性创新产品,而在西方国家光靠一两个企业主导的改革是比较困难的,很难做出革命性变化。中国目前具有大量的小型制造企业,非常分散化,以前我们说是弱点,但是在网络时代很有可能转化为一种优势。随着互联网的连接,小型制造企业能够快速适应市场的变化,更好地进行自由组合,更好地进行柔性供应。让柔性生产网络在中国进一步兴起,这也许是中国的另一种后发优势。

  开放式创新、社会创新等创新模式的重大转变正在发生

  “开放式创新”正在逐渐成为企业创新的主导模式。麻省理工学院黄亚生教授认为:“一种众人参与创新、更加开放、自下而上自发的社会创新模式在各个领域悄然兴起,并在整个社会创新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开放式创新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获得更多的收益与更强的竞争力。目前,中国建立起全球领先的大平台、巨网络、富生态,能够帮助创新者更方便快捷地在互联网开放的市场环境中寻找市场需求、风险投资、技术合伙、委托研究、技术特许、战略联盟、商业模式等等,并能更快更好地把创新思想变为现实产品与利润,这极大地降低创意从产生到最终成为产品进入市场过程中的损耗。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应用在中国迅速蔓延,这进一步扩大了中国的竞争优势,超过7亿的网民随时、随地、高频的“连接”, 越来越多行业开始接受和拥抱“互联网+”。

  新一代年轻人具备创新者潜质,已进入黄金时期

  目前,中国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口比日本总人口还多4000多万,研发工程师的成本相当于美国的1/6,和发达国家比,中国在研发领域有明显成本优势,潜力巨大。而80后、90后的一批人,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批人,在青少年时期他们集中接触到了发达国家历经数十年积累的文化和科技精华,更为普遍地接受高等教育,更为深刻地理解市场经济,具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他们率先使用互联网破除了信息壁垒,能够自如的出入于网络生态。他们不仅能够自己进行创新,也能充分利用外界的创新。

  服务创新、数字创新前景广阔,是值得关注的重大方向

  产业的迁移是另一个重大机遇。目前,我国服务业占GDP的贡献率持续攀升,提供的就业机会也越来越多,但大多数人仍未意识到服务创新的重大意义和前景。2011-2015年前后发生的移动互联网浪潮,让中国的生活服务业以O2O的形式发生了一次巨大飞跃,租车、洗车、代驾、外卖、按摩、药品,甚至手机贴膜……更重要的是,作为信息技术与商业深度结合的全新产物,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范式的“商务服务业”迅速的崛起,平台与服务商融合发展,服务商生态集聚化,平台上多方之间互动频繁,服务商之间交流竞争更加充分、创新层出不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 “商业服务业生态” ,共同为亿万的买家、卖家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

  虚拟空间内的创新存在着极大的空间,人机交互、智能感知、虚实融合、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应用类创新正在进入快速突破阶段,未来将快速拓展到娱乐、教育、办公、医疗、商贸等关键行业形成示范应用。例如以沉浸式游戏、全息教室、数字展馆、工业仿真、手术模拟、虚拟实验室、军事模拟、虚拟战场等形式的应用将不断出现,进一步改变人们的生活,并能够为人类的自我实现和提升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最近几年,美国兴起了所谓“新硬件时代”,但是在数字应用的“偏软”的领域中,中国仍然具有成本、人员、产业基础等等诸多巨大优势。

  媒体、融资等外部环境正在快速发展成熟

  中国新一代创新创业者周边的媒体环境正在不断成熟,总体而言更是宽松而积极的。近年来,国内崛起的新锐媒体如虎嗅、36氪、钛媒体和PingWest等均以科技、创新、创业、互联网资讯与产业动向作为报道重心,而这几家新锐科技媒体的估值均超过1亿美元。这些新锐媒体倡导创客精神,组织创客活动,共同打造了中国式的创客文化。同时,众多科技、财经、商业自媒体的兴起为创新者提供了肥沃土壤,也极大地提升了创新效率,缩短了创新周期。

  与此同时,我国私募基金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资产管理行业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尤其是私募股权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为推动创新创业提供了更多的“源头活水”。根据咨询公司汇编的数据 ,中国有政府支持的风投基金2015年总计筹集了大约1.5万亿元人民币(约合2310亿美元)的资金,短短一年内使管理下的资金总量猛增两倍,达到了2.2万亿元。

  政策:中国政府确立以创新立国本的大政方针

  政府在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中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目前,中国政府正在大力地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等国家战略,全世界各个国家也都在力图占据新兴产业制高点。目前,以政策体制、金融体系、产业生态三位一体的创新势态逐渐成型,未来如果政策落地不出现重大偏差,在国家资源向创新与研发倾斜,社会体制也将向有利于创新的方向进化。

  过去中国主要参照发达国家的经验进行创新,是跟随性、仿制性的创新,往往在开始之前就知道要做出哪些创新。在创新跟随期,此举可以极大地降低新发明投入和风险,但是,在开始进入创新突破期的关键时点,原有的创新模式就必须要进行系统性转变。经济学家杨小凯曾指出,落后国家倾向于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管理而不去模仿发达国家的制度,这样落后国家虽然可以在短期内获得快速的经济增长,但是会强化制度模仿的惰性,给长期增长留下许多隐患。因此,他认为后发国家有“后发劣势”。因此,紧抓时代机遇,稳固发展当前打造“中国特色创新生态圈”的关键优势,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基点。要建立创新的生态圈,就需要社会各方面维护好这种氛围,建立以区域中心城市为中轴的创新格局;同时从学校起建立好围绕创新的孵化器,推动创新基础设施开放,从而筛选出优秀的创新人才。进行创新生态圈建设要在中国形成若干个创新中心城市,从而形成辐射效应。

  当前,创新环境不断向好,时代已经为中国的创新驱动战略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未来中国的创新生态圈将为中国的创新提供不竭动力。

  文/崔瀚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