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来初地——华林寺

  华林寺位于广州市荔湾区下九路西来正街,始建于梁武帝普通八年,迄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每年吸引大量的爱国华侨和香客游人来此观光朝拜。这期,将前往华林寺,探访这块西来初地的历史渊源。

  最先传扬佛教的圣地

  华林寺前身是“西来庵”,据说达摩遵从师父自训谕,西来弘化禅宗妙旨,远渡印度洋,经过三个寒暑的跋涉奔波,并于梁武帝年间从海上到达广州城外的珠江北岸,“结草为庵”,潜心苦修。不久梁武帝邀请其前往建康,后至嵩山少林寺面壁,传心法要,大阐宗风,被世人尊为中国禅宗初祖。后人尊崇他是来自西方佛国的高僧,便称他最初登岸的地方为“西来初地”。

  一千多年过去,昔日还是珠江边的“西来初地”一直沿用至今。如今人们依然十分敬仰禅宗初祖达摩,除称达摩登岸之处为西来初地,称其初建草庵为西来庵之外,今下九路一带的西来正街、西来后街及西来西、西来东、西东新等街巷均由此而得名。

  创建历经多朝代

  西来庵创建后历经唐、宋、元、明等朝代,曾与广州的光孝寺、六榕寺、大佛寺、海幢寺合称五大丛林。由于年久失修,至清顺治年间,已破旧不堪。顺治十二年从福建漳州云游至此的临济宗三十二代法裔宗符禅师,发起募捐并组织重建寺院,将西来庵改名为华林禅寺,建立丛林体制。清顺治十二年首建大雄宝殿,次建楼阁堂庞察室,改西来庵为华林寺,成为广州佛教四大丛林之一。

  道光二十九年该寺住持临济宗三十九代法裔祗园和尚兴建五百罗汉堂,于咸丰元年建成。整个殿堂呈“田”字型,水磨青砖墙,花岗岩石脚,面阔31米,进深44米,内有四个天井取光,堂内除供奉释迦牟尼、阿弥陀和弥勒三佛外,迥廊两侧分列五百罗汉,端坐在一米多高砖座上,当中一名罗汉还取形于在元朝做官十多年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之为“善德尊者”。此外罗汉堂中央还有一座阿育王塔,用青铜铸造,高4米,重750公斤,中部四面各有一天王托塔像,每层均有不同图案的花纹,精致非常。同治八年满载一千三百卷经籍和八件珍宝水运回寺,建尊经阁以藏之。据史载当时华林寺寺院、禅房、僧舍、庭园等遍布西来一带,蔚为壮观。香客云集,香火鼎盛。

  继宗符之后,嗣法弟子离幻和尚为第二代住持,又连续建设了十年,康熙四十年增建殿舍,殿内供有舍利塔。塔身高7米,以星岩白石制造,六面七层,每层刻有花纹,玲珑精致,造型华丽,有佛的舍利藏在下座的石、木、铜、银四重套盒内。

  西域宝甸辟华林

  由于华林寺没有大雄宝殿,所以五百罗汉堂就成了主殿。而达摩堂建成之前它又是寺中唯一的殿堂。走进五百罗汉堂,只见堂门前两旁各立有一个高达殿檐、手执金刚杵、面容威猛的金刚力士镇守着山门。殿门上方高悬“五百罗汉堂”石额。两旁石柱刻有一副对联:“证菩提心现应真相,登欢喜地得自在观。”进入殿门,只见一尊笑口常开且大腹便便的弥勒佛在迎候着您。佛的背后是寺院护法神将韦驮大将军。

  殿堂北端供奉着三尊大佛:释迦牟尼佛祖居中,兹师佛在左边,阿弥陀佛在右边。殿堂的西墙供奉着全身地藏王。殿堂东墙供奉的是一尊木雕的千手千眼观音立像,与地藏王相对。

  五百罗汉堂殿门向南,由殿门至北端的三宝佛像,为南北中轴线。东西两边是回廊,在高1米多的基座上供奉着五百罗汉。如此也!”一个弟子好奇地问道:“师父,你肚腩这么大,好似弥勒佛,如果被人打一槌,顶得住么?”广源和尚笑着说:“若不能顶,洒家还能在这里说禅么,哈哈!”这一说,众人更加好今,大多数新雕塑的罗汉像供奉在台基上,另有数十尊罗汉像紧密排列于“妙相庄严”东侧的高架之上。五百罗汉喜怒哀乐,形态各异,金碧辉煌,真令游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达摩堂是20世纪90年代为纪念达摩师祖而重建的。殿堂坐北朝南,堂前石柱有一副木刻对联写道:“东土禅宗传妙法,西域宝甸辟华林”,是赞颂初祖达摩由西来中国传播宗教文化事迹的。而殿堂北墙正中的白石基上供奉着身穿袈裟、左腿趺坐、右脚曲起、形如印度僧人的菩提达摩塑像。殿堂东西墙壁上挂有两幅雕画,内容是叙述达摩东渡来华的传奇故事,如“面壁九年”、“一苇渡江”、“只履归西”等。

  华林寺高僧传说

  清末,西关华林寺还有一个铁肚笑和尚,法号广源,人称广源禅师,据说是从罗浮山下来的一个武僧。大约在宣统二年初,笑和尚与十二三个皈依弟子在堂中吃茶论佛,讲授禅机。其中一个弟子忽然讲到少林禅派,说少林寺传达摩遗风,禅拳医一体。广源和尚点头称善,然后拍拍自己的肚腩,呵呵一笑说:“禅在奇,立刻有人提出试一下。广源禅师呵呵一笑,点头答应了。开始,弟子们随意击打他的肚子,尚不敢出力;每拳打去,都听见“嘭”一声,有如手击气囊。广源禅师便叫众人使劲打。说完离座走到堂中,一开四平马,任人捶击。众人于是你一拳、我一拳,“乒乒乓乓”猛打一气,累得精疲力竭,笑和尚却若无其事。此后,有不少武师都因无法击倒他,而先后拜到华林寺门下。

  在华林寺长达1400多年的历史中,曾经也有过不少在医学和艺术上卓有成就的名僧,医僧玄浩、琴僧闻一便是其中的两位。

  自佛教传入我国,佛教徒多习“无明”之学,其中之一为“一方明”既医学,既可凭医术养生自疗,又可借行医以弘扬佛法。历史上有不少以医术名世的僧人,华林寺僧人也多有精于眼科医术者,可惜后来逐渐失传。远溯唐代、明代,广州寺僧为民治病而备受赞扬之事,不乏记载。唐朝天宝三年,广州眼疾流行,不少人因此致盲,导致人心惶惶,一若天灾之将至。华林僧玄浩和尚具大宏愿,怀悲天悯人之心,施赠方药,服之即愈,救人无数。1910年,华林寺成立了“改良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救济贫民病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