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将无“免费停车”,然后呢?

  近日,在北京市政协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的小组会上,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表示,目前北京市停车情况相对混乱,有免费路侧停车,也有乱收停车费的情况,但根据交通部门的相关规定,停车都需要付费,目前正在完善相关立法。

  此言一出,立即引发关注。北京要向“免费停车”说再见了?然后呢?停车一律收费,能从根本上解决拥堵这一“交通病”吗?

  治堵,经济手段不可或缺

  周召华(环保部公务员)

  以拥堵为代表的“交通病”,不是北京“专利”。

  大城市普遍有“停车之痛”,牵一发而动全身。哪怕只有一辆车乱停乱放,也有可能导致交通堵塞。建立和升级更科学的静态交通管理系统,迫在眉睫。

  以经济杠杆撬动拥堵顽石,也并非北京独创。世界上一些特大城市的实践证明,停车收费或涨价是“治堵”的必经阶段。

  有调研人员发现,有些新建住宅小区配建了地下车库,但利用率很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地下车库价格贵,而小区路边不收费。

  须知,停车行为背后,是对土地等稀缺资源和公共设施的挤占,提高收费标准只是在回归“用户付费原则”。我们说,通过停车费等经济手段调节交通驾驶行为,有一定的合理性,是因为此举体现了社会公平。

  判断交通公平的大前提,不应局限于有车族的出行需求,而是考虑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出行需求;不应局限于城市居民的购买力,还应考虑资源环境的承受力;不应局限于当代人的购车权利,还应考虑子孙后代的生存权利。

  车多车位少,是现实,无可回避。城市管理者当然需要以更多的资金投入建设更多的停车空间,以应对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和停车位缺口持续增大的困局。

  但同样重要的是,引导居民接受停车入位、停车收费的理念。因为如果让公交车与小汽车同时处于拥堵状态,就是最大的交通不公平。

  当然,与民生相关的涨价抑或收费行为,都将面临巨大的舆论压力。价格杠杆手段的全面铺开牵涉面广、影响范围远,启动前应充分论证、做好调研,保证人们的“获得感”。

  应在增加停车资源供给上下功夫

  徐杨(媒体从业者,北京私家车车主)

  跟免费停车说再见,就能一劳永逸治好“交通病”?

  北京市静态交通管理的最大难点在于目前停车位严重短缺。2016年11月发布的《2016中国十大城市静态交通调查报告》显示,北京的汽车保有量已达560万辆,现有车位302万个,车位缺口达258万个。

  在此情况下,提高收费估计很难解决问题,因为刚需难以满足。

  为缓解停车难,北京此前不断推出相关政策。

  2011年开始,北京实施“购车摇号”,限制购车人的权利,让首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500万辆的时间延后了11个月,客观上减缓了停车难的升级。

  北京市交通管理部门也曾多次上调中心城区和重点区域的停车费,以期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调节交通流量,缓解重点地区交通拥堵。有关部门还曾酝酿“把拥有(购买或租赁的)停车泊位,作为申请小客车摇号的资格审核条件之一”,至于舆论热议的“拥堵费”,也在持续调研当中。

  但我认为,在考虑进一步扩大停车收费范围之外,更应从供给端入手缓解停车难题。

  比如,通过加强停车场规划和建设,积极增加停车资源供给;通过大力发展公交、提高便捷度与舒适性,以“替代效应”减缓机动车、停车位的需求。在缺少停车位的老街区,可以通过社区自治、合理规划使许多车位“无中生有”“错峰泊车”。可以进行的尝试有,倡导公共设施和有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夜间开放车位;引导、协调有条件的商业设施和写字楼向周边居民错时开放车位。

  上述做法和思路,其实北京市一直在探索和尝试,可以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推开。

  差别、阶梯收费也是可以考虑的方案

  武磊(交通警察)

  停车难,是城市管理中的紧迫难题。但一味靠“限”破题,可能不是最优的管理思路。

  中心城区停车费上涨,完全可以理解。通过提高停车费的手段,可以缓解机动车进入中心城区的比例和时长。曾有报道称,在纽约地区停车费最贵的两个地区曼哈顿商业区和纽约中城区,前者一个月平均停车费为533美元,后者为541美元。

  这反映的是,停车费水平跟土地价值的正相关关系。市中心路侧停车收费或者涨费,可谓合情合理,而从中心城区向边缘城区延伸是否可以考虑实施差别收费管理政策呢?郊区停车位充足,能否考虑设定一些免费停车区域呢?通过有效疏解的方式让进城车辆减少,将车停在中心城区之外,是否也是一种可选方案?

  比如,北京和上海一直在研究和推进的机动车区域准入制度。在中心城区范围内,以及连接外围区域与中心城区的放射线走廊上建立“低排放区”,禁止高排放车辆进入,这方面的管理方案是否可以作为治堵和减排的对策尽快落实?

  公共政策的制订,应以最大化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和诉求为目标。城市治理是复杂的难题,“堵”要科学,“疏”更紧迫,只有最终加强和改善公共产品的供给,才能彻底解决停车难题。

  同时,如果以后停车一律收费,停车收费管理混乱的难题需要尽快破解,巨额停车费的使用方向需要确保能够反哺于交通治理,收费之后的停车引导和服务也需要及时跟上。

  破解停车难,要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毕亚楠(旅日华人,商社职员)

  东京集中了日本全国十分之一以上的人口,拥有各类机动车约450万辆,但开车出行很少遇到停车难的问题。日本解决停车难问题,与其有完善的停车场配置与成熟的公共交通系统关系重大。

  在东京街头,停车场到处可见。地面的、地下的、立体的,几乎都是无人值守的机器收费模式。此外,由于东京有着快捷便利的公共交通系统,反倒是在公交系统不发达的农村地区,才会出现几乎人手一车的情况。

  东京在解决停车问题上能给我们的更重要的经验,是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1962年6月,日本开始实施《机动车停车场所之确保法》。该法规定,汽车拥有者必须拥有存放场所。这就要求车主在上车牌的时候,必须提供车库证明,确保在距离住宅直线距离2公里之内有存车场所。如果是独户小院,警察会实地调查院内是否有停车位置。确保了停车位再给汽车上牌,大大降低了乱停车的几率。伪造车库证明、拥有车而没有停车位都属于违法行为。

  为了控制机动车增长趋势,北京市政府曾实施“停车泊位证明”的措施,保证停车泊位实现“一车一位”。但因停车位赶不上汽车数量的增长,“泊位证明”造假现象出现,该政策被迫停止执行。

  这就要求管理部门执法必严。日本街头有专业队伍对路面上的停车秩序进行不间断管理,对于违章停车的行为处以高额罚款。一旦违法停车被取证贴条,车主将被处以高达1.5万日元(1日元约合0.06元人民币)的罚款。如果车主白天在道路上停车12小时以上,夜间在道路上停车8小时以上,最高还可以处3个月以下刑期和20万日元以下罚款。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