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被“防霾食品”忽悠了

  食物跟那些大于0.1微米的颗粒完全没有见面的机会,自然也就无法“清除”

  进入冬天,不少城市都出现了严重雾霾。调侃雾霾的段子层出不穷,“降霾措施”的高下也争得不可开交。

  这当中,“防霾食品”“清肺”食品,格外有吸引力。可问题是:这些食品真的能减轻雾霾对身体的危害吗?

  “雾”和“霾”是空气中的微小颗粒。它们的含量高低和颗粒大小是影响健康最关键的两个因素。颗粒越小,危害就越大。空气动力学上直径大于10微米的颗粒可以被鼻腔内的纤毛拦截,而比这小的颗粒则可以被吸入体内。通常所说的PM10就是指空气中小于10微米的颗粒浓度。

  10微米是个很小的尺度。人的头发直径大约为50-70微米。也就是说,要把一根头发竖着切成5到7片,每片的厚度才小到10微米。因为它们能够通过呼吸进入肺里,所以被称为“可吸入颗粒”。

  如果颗粒小于2.5微米,那么还能进一步达到肺的细支气管。当这些颗粒沉积在支气管上,就会影响肺里的气体交换,导致各种呼吸道症状。因为它的危害比通常尺寸的“粉尘”要大得多,所以空气质量监测中会专门测量小于它的颗粒含量,就是大家熟知的PM2.5。

  这个大小的颗粒会留在肺里。其中小于0.1微米的那些,还可以进一步穿过肺泡进入血液,并随着血液流窜到其他器官,包括脑。它们沉积在血管中会导致血管硬化,从而危害心血管健康。

  这些颗粒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基于物理作用。要“清除”它们,就得让“清洁工”与它们见面。而食物从消化道进入体内,经过胃肠,大分子被消化分解成小分子。跟食物中的其他小分子一样,穿过小肠绒毛进入血液,然后被运送到人体各处的细胞中。

  对比空气颗粒物与食物在体内的动向,会发现,食物跟那些大于0.1微米的颗粒完全没有见面的机会,自然也就无法“清除”。而那些进入血液的极其“细小”的微粒,在食物的小分子面前依然是庞然大物。虽然逻辑上不能排除“老鼠打败大象”的可能,但并没有实验证据显示靠这些食物分子能够清除那些颗粒。

  那么,传说中的那些“除霾”“清肺”功效是怎么回事?

  “清肺”说法来源于传统医学,但传统医学中的“肺”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肺。拿清传统医学中的“肺”的食物,来清“现代医学上的肺”,纯属忽悠。

  在各种“除霾食物”“清肺食物”的传说中,还有形形色色的“证明”。比如,有一些食物吃了之后大便变黑,就被许多人认为是“清肺”“除霾”“排毒”的结果。

  大便的颜色确实跟食物有关,在临床上也可以通过大便的颜色与质地来作出一些推测。而黑便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是消化道出血,尤其是消化道溃疡或者癌症。除此之外,一些食物和保健品中含有比较多的铁,而铁也能导致黑便。

  吃动物血制品“清肺”差不多是全中国都知道的“偏方”,但从没有人能给出合理的理由。或许只是有人吃猪血或者鸡血鸭血导致了黑便,而被当作“清肺”,于是流传开来。动物的血中含有较多的铁,如果真的出现黑便也算正常,但它跟“清肺”实在搭不上关系。

  没有什么特定的食物能够“放霾”“清肺”“排毒”。我们需要的,是全面均衡的营养。合理营养加上适当的锻炼,可以让身体处于良好的状态,对于污染物也就有更强的抵抗力。

  如果条件许可,在家里安装空气净化器是直接有效的办法。在空气质量太差的时候,减少出门,也是有效的方案。

  云无心:美国生物与食品工程专业博士,科普作家,著有《吃的真相》等系列作品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