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卉洲 大咖成长记

  • 来源:时尚北京
  • 关键字:赵卉洲,设计师
  • 发布时间:2017-03-21 15:20

  去年得知由艺之卉时尚集团打造的艺术空间“十=十|设计·生活·家”在深圳欢乐海岸启幕,因其多元融合的特点被艺之卉称为时尚“新物种”,记者并不感到意外,这样的空间像极了艺之卉时尚集团创始人、首席设计师赵卉洲的生活。多年来,她走遍世界各地,游览博物馆、美术馆,收获了许多件藏品,这成了她的生活方式之一。她的服装设计中很多闪光点也来源于她的艺术修养。

  “我们一直做收藏,十几年如一日,这就是我的兴趣,有时好像是品牌做好了去养我的艺术爱好,但是现在时代变了,我们有机会将对艺术的热爱呈现给消费者。在‘十=十’,我们每个月都有艺术展,艺术的影响力可以提升普通消费者的审美意识,也能让消费者对品牌DNA有更深刻的理解。”她说。

  艺之卉品牌1997年由赵卉洲在深圳创立,20年之后,艺之卉用青春的模样说着自己的情感,讲着自己的历史与未来,“艺之卉百年时尚博物馆”、“你的气质原来可以被阅读”、“设计改变生活”、“2014年APEC北京会议中各国政要女配偶、女领导服装设计”、“米兰时装周专场发布”……成了赵卉洲的大咖生活。执着与才华将赵卉洲带到了眼前这片宽阔地带。

  作品里的情感记忆

  赵卉洲是充满幸福感的设计师。她把这种幸福感渗透到她设计的服装当中。“设计”、“生活”、“家”交融共生。“‘+=+’分为艺术、轻餐、服装、亲子四大板块,‘+=+’有我的设计灵魂,有我对生活的理解,是一个像家一样与朋友轻松交流的地方。”她说。

  多年前,一位销售人员的话“我们的作品一定是要有温度的”,引得赵卉洲思考。她说:“让作品有温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想,让一个作品有温度,其实是你要打动人,温度真的在于情感的记忆。赋予作品情感记忆的唯一办法,就是设计师要把情感完全放进去。设计师只是做出一件形式感的衣服还是完全投入情感,消费者是能感觉到其中的差别的。未来我们的持续创新力与情感的记忆是脱离不开的,前提就是我们必须热爱生活,持续对生活有敏感度。”

  她说:“有段时间,我觉得做设计特别疲惫,有时感觉自己就像机器一样在运作,然后我就发现,当我从设计当中获取不到快乐感时,其实作品就已经死了。所以我最终一定是在生活中有快乐感,再把这个快乐带到作品当中,这个作品一定是有温度有灵魂的。”

  换个角度认识服装

  在服装品牌展位上没有服装,取而代之的是26台老缝纫机、42个烫斗,以及若干线板、市尺……最小的一台袖珍缝纫机来自德国,只有巴掌大小,依然能够正常使用,而且机身上的钢针是可以替换的。最大的一台是美国Singer胜家牌缝纫机最早期的产品,距今100多年,它的踏板、轴轮都藏在柜子里,只要按动机关,台面上的缝纫机就可以缩到柜子里面去,整个柜子看上去便成了一件古老的家具,丝毫不见缝纫机的影子。

  一台费歇尔牌军用缝纫机不仅表面漆成了军绿色,而且制衣的面板可以折叠起来,两边的底座还可以卡在手提箱的底部,直接上锁,方便携带。

  最古老的那台汉代铜烫斗形似现代的长柄汤锅,在里面放入开水,青铜迅速导热,在衣物上慢慢移动,就可以熨平衣服上的褶皱了。一台铜首龙柄花卉鸟兽纹烫斗尤为精美,手柄成龙形,斗身上刻满了花鸟生灵,小小烫斗上刻了20多只动物。一台清末明初时期的烫斗,雕了雄鸡,扳开面前的鸡头就可以打开盖放入木炭,前面的鸡胸就是一个自动合拢的机关,已经有了现代烫斗的雏形。

  2006年,艺之卉在深圳服博会上的创意展览,至今看起来仍然很有价值。

  EACHWAY艺之卉百年时尚博物馆筹建小组通过1年多时间,奔赴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安徽、浙江、贵州、四川等,以及欧洲、美国、日本地进行调研考察和征集实物,从民间征集到了大量艺术藏品。同时,EACHWAY艺之卉时尚集团专程远赴英国、美国、意大利、法国、德国、波兰、荷兰、泰国、香港等多个国家及地区,通过协商转让、拍卖等方式,抢救回大量有很高价值的中国文物,也收集到很多国外具有极高价值的藏品。总共征集到藏品3000多件,包括国内外各时期流行服装、织绣、银饰及织机、缝纫机、熨斗、尺、打字机、摄影机、油灯、民俗工艺品等。

  赵卉洲用这样的行为诠释她对服装公司的定义,这些历史与文化加深了艺之卉对服装领域的认识。一件服装商品可能不能算是艺术品,但是服装设计中的艺术修养,以及消费者在服装中看到的艺术修养,成了艺之卉的品牌基因。据介绍,百年时尚博物馆的藏品会定期在“+=+”展出,艺术爱好滋养着品牌情怀。

  20年快车道

  1997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名师、名牌、名企”三名工程,确立了中国服装名牌战略的发展方向。1997年12月,为期4天的首届中国服装设计博览会在北京国际贸易中心开幕,期间第一次全国服装设计师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服装设计师们正式登上中国服装产业发展的历史舞台。

  1997年,深圳服装行业协会经过充分调查,制定了《深圳服装行业发展战略》,在“三名工程”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五名”工程(名师、名牌、名企、名店、名模),鼓励没有自己品牌的企业创品牌,有品牌的企业创名牌。此时,深圳经过近10年的高速发展,拥有近1500家服装企业,但拥有品牌的骨干企业只有100多家。

  赵卉洲在此时创建了品牌“艺之卉”。艺之卉的艺,代表艺术;卉,代表花,而且与“荟”谐音,她希望这个品牌能成为“艺术的荟萃”,用各种艺术形式汇集、通过多种不同方式演绎赵卉洲对于生活、对于美、对于东方女性完美气质的追求和理解。多年之后,赵卉洲才发现,原来她开始的初衷就是创立一个“设计师品牌”。只是当时的行业环境还未出现这一名词。更强调设计师的个性审美趣味和风格表达的设计师品牌由于其小众化的定位,必然有着比商业品牌更为艰辛的发展历程。却更符合她的内心诉求。

  接下来的10年,无疑是中国设计师品牌和设计品牌突飞猛进发展的10年。中国的服装产业不同于欧美国家,中国走的是“先产业后设计”之路,不同于法国的“先设计后产业”的模式,这就决定了“设计师品牌”在中国的出现,只能建立在大规模产业化的基础上。在这种基础上,正因为有了自己对于审美和文化的坚持,造就了设计师品牌。

  艺之卉跟随时代进入了快车道,最多的时候在全国拥有品牌店面300多家。2003年,赵卉洲斥资2000万在福田保税区买下3000平方米的写字楼。之后艺之卉发展为艺之卉、HUI、SOFA等多品牌并行发展的格局。

  2014年3月,近5万平方米的艺之卉时尚产业园最新落成,分为有鱼楼、知鱼楼、飞鱼楼,主要包括六大核心项目:艺之卉品牌研究院、艺之卉设计研究院、艺之卉大学、艺之卉百年时尚博物馆、艺之卉新锐美术馆,以及艺之卉创意产业园本身的系统化运营。艺之卉看似不像传统的服装公司,有时又比传统服装公司更像服装公司。

  非遗传承设计创新

  赵卉洲在“十=十”实现了两个公益项目的落地。一是关于亲子教育的4点半课堂,给孩子们上服装设计课;一是非遗传承的改造,通过扶持年轻设计师,让传统手工艺实现再生。“传统手工艺需要通过设计师的创意转化成商品,反过来,设计扶贫其实也给予了设计师一个新的灵感支柱。我做设计20年了,每一个阶段都要去挑战持续创新力,我在2008年遇到创新瓶颈时就开始学习,之后调整产品结构,推动设计创新。这也是我过去几年一直在做的事情,给品牌赋予新的生命。中国设计的根不仅仅是一个形式感或者艺术调性,文化的根是你真的要置身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链接之中,传统文化给了设计师创新活力。”她说。

  设计师的生活让赵卉洲不知疲倦。

  文/本刊记者 陈珂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