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八旗” 跟八旗有关的那些地儿

  • 来源:时尚北京
  • 关键字:北京,地名,八旗
  • 发布时间:2017-03-21 16:49

  北京地名中,许多带有军队色彩,比如校场口、蓝旗营、北营房等,说到这些,就不能不提八旗军。“旗”最早起源于关外女真族人以血缘为基础的集体狩猎活动,清太祖努尔哈赤在此基础上,独创了这种军政合一、寓兵于民的社会组织。他把自己招募的人马,按照不同颜色旗帜划分来实施管辖,起初只设有黄、白、红、蓝四旗,后来又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加上原有四旗,统称八旗。这里,红色代表太阳、黄色代表土地、白色代表水、蓝色代表天。满族人常被称作旗人,就是从八旗的说法而来。

  “游手好闲”的八旗子弟

  德胜门内大街路东有一条大石虎胡同,胡同甲1号,是雍正元年至六年,正黄旗满、蒙、汉军都统衙门;乾隆至清末,正黄旗蒙古都统衙门的旧址所在。从现状来看,这组建筑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处八旗都统衙门遗址。该院现为北京市公安局所属,大部分辟为北京市公安局幼儿园。正黄旗都统衙门相当于正黄旗的军区司令部外加区政府,既有军事职能又有行政职能,还得管理八旗子弟兵的生活劳动。

  公元1644年,满洲八旗入主中原,顺治皇帝入主紫禁城。北京城由内城与外城两部分组成,清军入关后,实行满人居内城,汉人居外城的政令。但其实内城只住满人也不尽然,因为北京内城除了满八旗,还有汉八旗和蒙八旗。之前八旗子弟都是满人,但是随着清军一边打仗一边扩大队伍,久而久之,投降的汉人越来越多,为了方便管理,清政府又把随军打仗的汉人编制成了汉八旗,同样以蒙古族为主要力量的士兵也被编制成了蒙八旗。

  这满、蒙、汉二十四旗的军民统称“旗人”,除了旗人之外的老百姓称为“民人”。所以严格来说,是旗民分居。

  清代定都北京后,八旗逐渐有了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上三旗是正黄、镶黄、正白,归皇帝亲自统领,成为八旗的核心,其他为下五旗。除正阳门外,八个城门都有旗兵驻防。正黄旗居德胜门内、正白旗居东直门内、正红旗居西直门内、正蓝旗居崇文门内、镶黄旗居安定门内、镶白旗居朝阳门内、镶红旗居阜成门内、镶蓝旗居宣武门内。简单来说,就是两黄旗守北、两白旗守东、两红旗守西、两蓝旗守南。清朝统治者认为最大威胁来自北方,因此德胜门和安定门是防守的重中之重,皇帝亲自指挥正黄、镶黄两旗驻防。

  八旗士兵在入关以前,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平时务农。入关后,清政府对八旗子弟的优待政策很多。顺治皇帝进入北京的这一年,摄政王多尔衮就颁布了命令:所有的八旗壮丁,除了世代当兵以外,其余所有的义务全免。随着时间的推移,八旗子弟的人数也随之增长,依靠朝廷全部供养是不可能的,因此第二年,清朝开始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京师方圆500里的耕地全部被征用,这些土地被分给八旗士兵,每个士兵30亩耕地。如今地铁四号线上有一站海淀黄庄,其实早年间应该叫“皇庄”,另外,昌平的西官庄,通州的大黄庄,这些地方当年都是分配给八旗子弟的庄稼地。八旗士兵的土地可以不缴纳赋税,但是也不准随意买卖。由于八旗子弟都住在内城,也就是如今的二环以内,离被分配的土地很远,因此他们大多把耕地租给汉人,收取佃租,很少有旗人自己种地。

  顺治皇帝还下令八旗子弟不许做工、不许经商。到了康熙继位初期,清廷实行饷米饷银政策,规定只要是男性旗人都有自己的一份饷银,其中儿童半数。也就是说,一个旗人刚出生就有工资。此外,他们的婚礼和葬礼全部都由国家报销,自己不用花一分钱。

  康熙朝还推行了一项经济政策,叫做出旗为民,针对的是汉八旗。意思是汉八旗的旗人只要自愿放弃旗人身份,就能成为普通百姓,不但清政府减轻了经济负担,汉人也有了就业的机会。

  只对皇帝负责

  今天的北京地图上,还能找到北营房、南营房、东营房之类的地名,这些当初都是驻守城门的八旗士兵的营房。北京宣武门外有一条胡同叫校场口,历史上这一带曾经是八旗兵练兵、习武的地方。过去北京各类“校场”非常多,如今的东安市场原来就是校场。早在1903年以前,东安市场所在地是专供皇帝检阅八旗军队用的演兵场。讽刺的是,这座用来彰显八旗雄威的操场在1900年被八国联军烧得一塌糊涂。三年之后,慈禧从西安回来,一看演兵场被毁,于是索性把皇城根底下那些无证摊贩都轰到这里,形成了老北京的东安市场。

  其实镇守北京的八旗军本职工作并不是保卫国家,而是保护皇帝。康熙年间开始,八旗逐渐移居城外,因为当时在西郊营造圆明园,便从北京城内抽调八旗官兵前往保护安全。圆明园落成后,几朝皇帝每年都要在圆明园住上几个月,圆明园事实上已成紫禁城之外的另一座皇宫。

  所以八旗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城市部队,驻扎在内城;一部分则驻扎在郊区,专门护卫西郊园林,给度假避暑的帝王后妃们站岗放哨,叫外三营。外三营包括圆明园护卫营、健锐营和火器营。圆明园护卫营是专门保护圆明园的;健锐营相当于现在的特种部队,驻扎在香山;而火器营相当于现在的炮兵,营房就在海淀区蓝靛厂一带。正因为如此,北京北郊以“旗”、“营”为名的地名特别多,比如厢红旗、蓝旗营等,而其他三个方向类似的地名就比较少。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影视剧里的八旗士兵有两种军装,一种写着“兵”字,一种写着“勇”字。这两种士兵的区别其实在于编制,带有“兵”字的军队是清朝的正规军,根据清朝历史记载,兵是清代国家的常备武装力量。正规军包含:八旗军、绿营军,这些正规军都直属皇帝领导。带“勇”字的军队则是由临时士兵组成的武装力量,就好比民兵一样,战争结束就解散,即便有战功也不会长期留用。“勇”字兵都是汉人,因为所有的满人都有终身服兵役的义务,所以就不存在临时的问题。不过带有“勇”字的军队并非一直没有地位,太平天国期间曾国藩为了剿灭叛军组建了湘军,这些湘军就是“勇”字兵。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勇”字兵只是效忠于长官而非皇帝。

  八旗军火库

  去年,冯小刚凭借电影《老炮儿》斩获了第52届金马奖影帝。老炮儿的词源说法之一,是来源于北京的炮局胡同。炮局胡同位于东城区东北部,清朝顺治年间,炮局胡同属镶黄旗。清朝满人入关,内城八旗分治,各旗都设有铸炮厂,制造红衣大炮,炮局胡同由此得名。炮局胡同原有七座炮楼,现在仍有四处遗迹。

  而红衣大炮缘何而来呢?其实早在明朝开始,就进口红衣大炮了。一种说法是,红衣大炮原叫红夷大炮,源于荷兰人的发色是红色的,而这些大炮都是从荷兰进口的,日后说顺嘴了才称为“红衣大炮”。另一种说法是,有专家考证,明朝的大炮有一部分是从荷兰东印度公司进口的,但不是全部。到了清朝,清政府因为台湾问题跟荷兰关系紧张,所以大多数订单都是跟澳门葡萄牙人签订的。据说因为大炮进口到中国之后,不用之时都盖上一块红布,这才得名“红衣大炮”。

  后来铸炮厂被废弃,变成了大炮、军械以及废旧大炮的仓库。到了清朝末年炮局彻底废除,改为了监狱,成为“炮局监狱”。到了民国时期,清末的监狱变成了北平陆军监狱。到卢沟桥事变以后,又成为了日本陆军监狱。1945年以后成为北平陆军监狱,直到解放后,监狱由北京市公安局接管。

  民国时期,这个监狱关押了不少名人。比如爱国名将吉鸿昌,1934年时被国民党关押在此,同年11月24日,于监狱东跨院内英勇就义。抗战胜利之后,这里变成了关押汉奸、间谍的监狱,川岛芳子就曾被关押在这里。直到解放后,监狱改成劳改局,专门收押打架斗殴之类的流氓。流氓们以进局子蹲号儿次数多为骄傲,因此“老进炮局”的狂言就简化成“老炮儿”,成为了这类人的称呼。此处成为监狱后名气攀升,直至20世纪80年代,流传有“老实点儿,要不送你去炮局”的说法,那意思就是送你去监狱。2008年,奥运会之前,北京五环路内最后一个监管场所,建于1976年的可关押千余犯罪嫌疑人的“炮局拘留所(看守所)”亦称北京市第三看守所迁至大兴区新址。炮局胡同,终于终结了它关押犯罪嫌疑人的特殊功能。

  行人匆匆,很少有人注意这条普通的胡同。如今炮局胡同还有几处炮楼遗迹,只是炮楼并不是清朝原物,而是抗日战争时期修建的,它们向人们见证着曾经的那段历史。

  文/陆杨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