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业改革三大障碍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基金业,改革,障碍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12-02 13:42
基金业亟须克服费率机制僵化、内部人自肥泛滥、“老鼠仓”屡禁不止等三大障碍
自吴清于2009年3月接任证监会基金部主任以来,国内基金业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对于广大投资者深恶痛绝的“老鼠仓”,监管部门不再一味心慈手软,先后处理了融通基金原基金经理张野、长城基金原基金经理韩刚和刘海、景顺长城原基金经理涂强共四起“老鼠仓”案。
吴清在短短一年半内打击“老鼠仓”的成果,达到了此前11年的两倍。
同时,根据国务院依法行政的总体要求,证监会基金部在产品审核方面也在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
从今年1月1日起,基金部对基金产品实施分类审核,每家基金公司可以同时上报一只偏股型基金、一只固定收益类基金、一只QDII基金和一只创新产品,同时还可以开展专户业务,改变了过去一个公司只能上报一只产品的状况,使得在基金产品审批环节曾经存在的严重设租、寻租现象得以明显改善。这为基金产品审批由核准制向备案制过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然而,基金业的改革进展与广大投资者的期望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例如,今年上半年,基民合计亏损近4400亿元,而各大基金公司的股东和管理层却旱涝保收,财源滚滚。
目前,基金业亟须克服三大障碍---费率机制僵化、内部人自肥泛滥、“老鼠仓”屡禁不止,以实现基金持有人、基金公司管理层、基金公司股东三类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发展。
费率机制僵化
自1998年以来,无论基民盈亏,国内主动型股票基金一直实行按不低于1.5%的高费率收取管理费的制度。在暴利诱惑的驱使下,各大基金公司为了达到多收管理费的目的,经常片面追求管理资产规模的增长,漠视持有人利益,令投资者损失惨重。
以2007年9月至10月首批出海的四只QDII基金为例,当时,南方全球精选、华夏全球精选、嘉实海外中国股票、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在股指处于周期性高点附近,向国内投资者合计募集了近1200亿元的巨资,投入到海外市场。截至今年6月30日,这四只基金系QDII累计亏损共达413亿元。尽管如此,南方、华夏、嘉实、上投摩根等四家基金公司依然能按1.80%至1.85%的年费率提取管理费,同期收取的管理费合计达35.53亿元。
针对这个问题,早在2008年2月,前证券投资基金法起草工作小组组长王连洲就一针见血地说。“现在一概按基金资产净值计提管理费用的办法,管理人旱涝保收,涉嫌行业价格垄断之嫌,存在着权利和责任不对称、收益与风险不对称。这既不利于投资者利益保护,也不利于调动基金管理人履行责任的主观能动性,更不利于通过市场竞争提升整个基金业管理水平;反而有可能大大增加管理人有意无意损害投资者权益、丧失诚信操守的冲动。”
必须指出的是,改革当前按过高比例费率提成的收费制度,并不意味着基金公司可以提取业绩报酬,因为全世界公募基金业都禁止这样做。如果允许公募基金像私募基金一样提取业绩报酬,那么在盈利就可以获得奖励、但亏损却不用赔钱的利益驱动下,基金公司就会进一步放大风险,疯狂追求自身短期利益。因此,基金费率制度改革的重点应是顺应国际潮流,采取有效措施倡导和督促基金公司下调管理费率,降低持有人的投资成本。
对于华泰柏瑞、长信、中邮、长城等长期以来总体上不能为投资者带来盈利,甚至发生巨额亏损的基金公司,相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彻查问题,并督促整改。
内部人自肥泛滥
长期以来,基金业就如同烟草、石油、电信等行业一样,实施特许经营,具有高度垄断的特征。目前,国内仅有61家基金公司,公募基金的经营牌照身价高昂,公募基金产品之所以能获得大量投资者的认购,并不是建立在基金公司管理层或基金经理的个人信用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监管部门或国家给予的信用基础之上。
在这种高度垄断和保护的环境中,很多基金公司往往成立一两年就能实现盈利,获得超常规发展,而成立于1998年至1999年的“老十家”基金公司更因为具有先发优势,每年都可以获得高额利润。
近两三年来,很多基金公司的高管和基金经理们凭借身处垄断行业的优势,每年都能获得数百万元以至上千万元的年薪,成为行业发展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令人遗憾的是,作为国有资产的受托管理者,他们中的一些人不但没有因此而心怀感恩,反而私欲膨胀,贪得无厌,欲以股权激励的名义,图谋私有化基金公司股权。
在这场要实行基金公司股权激励的鼓噪声中,南方基金总经理高良玉、嘉实基金总经理赵学军、易方达总经理叶俊英都充当了急先锋。赵学军说:“如何平衡股东和管理层的利益,使基金公司核心团队增强归属感,应该是行业制度变革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股权激励作为一种增强核心团队归属感的重大制度创新,在以人为核心竞争力的基金行业中应该考虑推行。”
但是,上述论调很难得到市场的认同。最近,基金部副主任洪磊公开表示:“把股份给了高管就能解决基金公司的治理问题了吗?今天的基金公司,特别是大型基金公司所形成的资产管理规模固然有团队的付出,但实际上更多的是整个社会给予的。而他们得到的报酬和收入已经远远高于对社会的贡献。如果把基金公司私有化到他们手上,对社会是不公平的。”
“老鼠仓”屡禁不止
早在2000年7月,上证综指就已到达2000点。2010年10月11日,上证综指收报2806点。10年来,虽然我国GDP每年高速增长,房价也翻了数番,但股指的涨幅却仅有40%。股票市场短期波动过大,长期呈零和交易的倾向,这与基金作为市场的主要买方之一没有真正形成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的理念有很大关系。
热衷投机导致基金公司管理层和基金经理的行为模式短期化,并成为基金“老鼠仓”的温床。“老鼠仓”给少数处于关键岗位的内幕信息知情者带来了远远高于合法薪资的收益,但却直接损害了投资者利益,威胁到整个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从2007年至今,证监会开始逐渐加大对基金“老鼠仓”的查处力度。今年9月,长城基金原基金经理韩刚成为中国基金史上第一位因“老鼠仓”而被追究刑责的基金经理。这是查处“老鼠仓”取得重大突破、基金业发展出现良好开端的标志。
不过,需要清醒认识到,虽然上投摩根原基金经理唐建、南方基金原基金经理王黎敏双双在2007年受到查处,但是,融通基金的原基金经理张野、长城基金原基金经理韩刚和刘海、景顺长城原基金经理涂强在2008年之后依然继续作案,这说明如果对于“老鼠仓”的处罚过轻,就难以收到理想的震慑效果。
解决“老鼠仓”屡禁不止的问题,要求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完善监管措施,加大处罚力度。在已被发现的六起“老鼠仓”案中,长城基金原基金经理韩刚和刘海、景顺长城原基金经理涂强都是在证监局的现场检查中被抓,而融通基金原基金经理张野案则是由媒体通过上市公司所披露的公开信息发现。如果相关职能部门今后能通力协作,综合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可能发生“老鼠仓”的证券账户进行系统调查和实时监控,那么,基金“老鼠仓”屡禁不止的问题就能得到有效遏制。■
……
自吴清于2009年3月接任证监会基金部主任以来,国内基金业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对于广大投资者深恶痛绝的“老鼠仓”,监管部门不再一味心慈手软,先后处理了融通基金原基金经理张野、长城基金原基金经理韩刚和刘海、景顺长城原基金经理涂强共四起“老鼠仓”案。
吴清在短短一年半内打击“老鼠仓”的成果,达到了此前11年的两倍。
同时,根据国务院依法行政的总体要求,证监会基金部在产品审核方面也在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
从今年1月1日起,基金部对基金产品实施分类审核,每家基金公司可以同时上报一只偏股型基金、一只固定收益类基金、一只QDII基金和一只创新产品,同时还可以开展专户业务,改变了过去一个公司只能上报一只产品的状况,使得在基金产品审批环节曾经存在的严重设租、寻租现象得以明显改善。这为基金产品审批由核准制向备案制过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然而,基金业的改革进展与广大投资者的期望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例如,今年上半年,基民合计亏损近4400亿元,而各大基金公司的股东和管理层却旱涝保收,财源滚滚。
目前,基金业亟须克服三大障碍---费率机制僵化、内部人自肥泛滥、“老鼠仓”屡禁不止,以实现基金持有人、基金公司管理层、基金公司股东三类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发展。
费率机制僵化
自1998年以来,无论基民盈亏,国内主动型股票基金一直实行按不低于1.5%的高费率收取管理费的制度。在暴利诱惑的驱使下,各大基金公司为了达到多收管理费的目的,经常片面追求管理资产规模的增长,漠视持有人利益,令投资者损失惨重。
以2007年9月至10月首批出海的四只QDII基金为例,当时,南方全球精选、华夏全球精选、嘉实海外中国股票、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在股指处于周期性高点附近,向国内投资者合计募集了近1200亿元的巨资,投入到海外市场。截至今年6月30日,这四只基金系QDII累计亏损共达413亿元。尽管如此,南方、华夏、嘉实、上投摩根等四家基金公司依然能按1.80%至1.85%的年费率提取管理费,同期收取的管理费合计达35.53亿元。
针对这个问题,早在2008年2月,前证券投资基金法起草工作小组组长王连洲就一针见血地说。“现在一概按基金资产净值计提管理费用的办法,管理人旱涝保收,涉嫌行业价格垄断之嫌,存在着权利和责任不对称、收益与风险不对称。这既不利于投资者利益保护,也不利于调动基金管理人履行责任的主观能动性,更不利于通过市场竞争提升整个基金业管理水平;反而有可能大大增加管理人有意无意损害投资者权益、丧失诚信操守的冲动。”
必须指出的是,改革当前按过高比例费率提成的收费制度,并不意味着基金公司可以提取业绩报酬,因为全世界公募基金业都禁止这样做。如果允许公募基金像私募基金一样提取业绩报酬,那么在盈利就可以获得奖励、但亏损却不用赔钱的利益驱动下,基金公司就会进一步放大风险,疯狂追求自身短期利益。因此,基金费率制度改革的重点应是顺应国际潮流,采取有效措施倡导和督促基金公司下调管理费率,降低持有人的投资成本。
对于华泰柏瑞、长信、中邮、长城等长期以来总体上不能为投资者带来盈利,甚至发生巨额亏损的基金公司,相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彻查问题,并督促整改。
内部人自肥泛滥
长期以来,基金业就如同烟草、石油、电信等行业一样,实施特许经营,具有高度垄断的特征。目前,国内仅有61家基金公司,公募基金的经营牌照身价高昂,公募基金产品之所以能获得大量投资者的认购,并不是建立在基金公司管理层或基金经理的个人信用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监管部门或国家给予的信用基础之上。
在这种高度垄断和保护的环境中,很多基金公司往往成立一两年就能实现盈利,获得超常规发展,而成立于1998年至1999年的“老十家”基金公司更因为具有先发优势,每年都可以获得高额利润。
近两三年来,很多基金公司的高管和基金经理们凭借身处垄断行业的优势,每年都能获得数百万元以至上千万元的年薪,成为行业发展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令人遗憾的是,作为国有资产的受托管理者,他们中的一些人不但没有因此而心怀感恩,反而私欲膨胀,贪得无厌,欲以股权激励的名义,图谋私有化基金公司股权。
在这场要实行基金公司股权激励的鼓噪声中,南方基金总经理高良玉、嘉实基金总经理赵学军、易方达总经理叶俊英都充当了急先锋。赵学军说:“如何平衡股东和管理层的利益,使基金公司核心团队增强归属感,应该是行业制度变革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股权激励作为一种增强核心团队归属感的重大制度创新,在以人为核心竞争力的基金行业中应该考虑推行。”
但是,上述论调很难得到市场的认同。最近,基金部副主任洪磊公开表示:“把股份给了高管就能解决基金公司的治理问题了吗?今天的基金公司,特别是大型基金公司所形成的资产管理规模固然有团队的付出,但实际上更多的是整个社会给予的。而他们得到的报酬和收入已经远远高于对社会的贡献。如果把基金公司私有化到他们手上,对社会是不公平的。”
“老鼠仓”屡禁不止
早在2000年7月,上证综指就已到达2000点。2010年10月11日,上证综指收报2806点。10年来,虽然我国GDP每年高速增长,房价也翻了数番,但股指的涨幅却仅有40%。股票市场短期波动过大,长期呈零和交易的倾向,这与基金作为市场的主要买方之一没有真正形成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的理念有很大关系。
热衷投机导致基金公司管理层和基金经理的行为模式短期化,并成为基金“老鼠仓”的温床。“老鼠仓”给少数处于关键岗位的内幕信息知情者带来了远远高于合法薪资的收益,但却直接损害了投资者利益,威胁到整个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从2007年至今,证监会开始逐渐加大对基金“老鼠仓”的查处力度。今年9月,长城基金原基金经理韩刚成为中国基金史上第一位因“老鼠仓”而被追究刑责的基金经理。这是查处“老鼠仓”取得重大突破、基金业发展出现良好开端的标志。
不过,需要清醒认识到,虽然上投摩根原基金经理唐建、南方基金原基金经理王黎敏双双在2007年受到查处,但是,融通基金的原基金经理张野、长城基金原基金经理韩刚和刘海、景顺长城原基金经理涂强在2008年之后依然继续作案,这说明如果对于“老鼠仓”的处罚过轻,就难以收到理想的震慑效果。
解决“老鼠仓”屡禁不止的问题,要求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完善监管措施,加大处罚力度。在已被发现的六起“老鼠仓”案中,长城基金原基金经理韩刚和刘海、景顺长城原基金经理涂强都是在证监局的现场检查中被抓,而融通基金原基金经理张野案则是由媒体通过上市公司所披露的公开信息发现。如果相关职能部门今后能通力协作,综合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可能发生“老鼠仓”的证券账户进行系统调查和实时监控,那么,基金“老鼠仓”屡禁不止的问题就能得到有效遏制。■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