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爱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部公路电影。

  出生是起点,离别是终点。我们改变不了起点和终点的长度,但沿途的故事与风光情味,却可尽情演绎并阅览。

  于是华裔科幻作家姜峯楠写下了《你一生的故事》,于是好莱坞导演维伦纽瓦拍出了硬科幻电影《降临》。

  鸡年春节前夕,一部硬科幻的美国大片《降临》,让我在大银幕前首次直面了向死而生的震撼。

  在这部软硬兼收的科幻大片里,讲述了外星人飞船降临地球后,语言学家露易丝被政府派遣与外星人“七肢桶”进行沟通的故事。露易丝在与七肢桶交流中,习得了七肢桶的语言,更神奇地获得了预知未来的超能力,与此同时,露易丝预见了自己将和物理教授相爱生女,但女儿却将在最美的年华因意外死去的痛苦未来……露易丝的内心纠结赋予作品很强的张力,并直达科幻题材反思人类的核心诉求。

  在这部外表科幻、内心柔软的故事之中,科幻只是一个喻体,它诉说的依旧是关于人以及人性的故事,在女主角流着泪拥抱既定命运的剧情中,我终于从内心真正领略了向死而生的巨大冲击。

  日本作家北野武写过一本《向死而生》的书,用死亡本体论的建构,阐明只有了解生与死的关系,才能勇敢地面对死亡,积极地生活于世上。也可理解为:为绝望所生,为希望所遗弃。

  海德格尔认为,死即“向死亡的存在。”(Being-towards-death)或曰“向死而生”。萨瓦特尔说:“认识死亡,才能更好地认识生命。”向死而生一直都是西方人的生活价值。中国人则不然。包括我。所以直至近期外公以耄耋之年离世的刹那,我才真正明白,原来死亡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课题。伤心不舍之余,却又稀松、自然,平常心看待。

  除了在科幻大片《降临》中隐喻死亡的降临是命运的必然外,西方还有像《爷爷变成了幽灵》这样精彩的绘本,在潜移默化里为每个儿童娓娓道出生而为人的真谛。

  《爷爷变成了幽灵》的主角是男孩艾斯本。有一天爷爷霍尔格突发心脏病而猝死,艾斯本伤心极了,哭个不停。当晚,爷爷回来了,坐在橱柜上。艾斯本很奇怪:“爷爷,你在干什么?你不是死了吗?”“我也以为我死了。”爷爷说。艾斯本说:“噢,你变成了幽灵!”艾斯本有本关于幽灵的书,书上说,只要幽灵愿意,就可以穿墙而入。“那我也来试一试。”爷爷说。他穿墙走了出去,然后又走了回来。“爷爷,你真成了幽灵,太好玩啦!”于是,爷爷每晚都来找艾斯本玩。然而有一天,爷爷叹气说:“我一点都不快乐,我不能总当一个幽灵吧!”如果一个人去世时忘了做一件事,就会变成幽灵。“我想了好多天,就是想不起是什么事。”为了帮助爷爷,小艾斯本和他一起想。爷孙俩回忆起了很多快乐的往事,仿佛重历了一次人生。“我想起来了。”有一天爷爷突然大叫起来,“我忘记对你说再见!”爷爷和艾斯本都哭了。“再见……”最后,爷爷穿墙走了。艾斯本不停挥手,目送爷爷消失于黑暗中。

  这本书不仅让我鼻子一酸,忆起了慈祥幽默、从事教育事业、对我的成长影响极大的外公,也引导着无数孩子正确认识人生——生命有开始有结束,这是生命的定数。生命到了这里,就该让它自然地离开。只有爱还留在人间。

  我想向死而生的人们也会这样,当你在穿梭于一帧帧灿若珍宝一样的意象中,逆光下亲人的发梢和伟岸身影,花和笑,爱和诗,他和她,即使你知道每一个人在未来都会离开彼此,但欢乐与哀愁,爱与诚,都曾经来过,消失于世上,却驻扎在心间。

  有人说:生命的意义在于一个充实而完美的过程,而在于辉煌的结局。向死而生,生而为爱。

  关于活着这件事,离别是最好的老师,但爱才是最好的见证者。

  胡炜斌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