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青春期

  • 来源:海外文摘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04-27 16:34

青春期的孩子们经常被认为情绪不稳,父母们也为此深感烦恼。

成天离不开手机,又不爱洗澡,忽然之间五官长开了,个子蹿高了,又或者是含胸驼背、胸部外扩。青春期的小孩儿很难讨人喜欢,连他们自己也不喜欢自己。

这真叫人头疼,尤其当自己的孩子进入青春期的时候。众所周知,青春期开始于童年阶段之后。无论你听说过、了解过多少相关知识,青春期都跟你想象的不同。因为你无法预知突然而至的陌生感会让你多难过。含糊地哼一声就算是回话了,设置了新的手机锁屏密码,或者来一句“我周六去莱亚/汤姆/妮娜家过夜”。真的没有作业要写了吗?全班同学都可以去参加海边派对了吗?青春期的孩子们经常被认为情绪不稳,父母们也为此深感烦恼。

德国《明星》周刊邀请了一些青少年及其家长,与他们聊了五大引发矛盾、造成家人间隔阂的话题:学业、智能手机、毒品、性和情绪化。接下来,他们会讲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稍微冷静地想想,其实这也没什么值得担忧的。走廊里臭臭的球鞋、房间里的主视角射击游戏(FPS)、14岁青少年的热裤,虽然令人不愉快,但是大概也没有比这些更糟糕的了。所有针对青少年的研究都显示:与父母一代当年的表现相比,当今13-17岁的青少年更少吸食毒品,几乎不抽烟,意外怀孕也更少。

德国Sinus研究所从事当代青少年研究的研究人员与青少年采访对象会面,地点定在孩子们自己的房间,以便了解他们真实的生活。其中一位说,他们在采访时一直要控制表情,忍着笑或是忍着诧异:孩子们的话里总有一些口头禅,经常聊到墙上贴着的那些明星。

当青少年们被问及如何设想自己的生活时,他们总会做出同样的回答:“其实我只想做个平常人。”

研究结果表明:“脏话已不再流行。”无论处于哪个阶层,当今的青少年都想要一段稳定的恋爱关系,在30多岁的时候成家,不想把初恋浪费在错误的人身上。谈及价值观,他们的用词传统得令人震惊:家庭、秩序、稳定、谦虚,当然还有勤劳和纪律。只有少数离经叛道的人想要有个性、与众不同。改变还在于,他们选择学习经济管理专业,而不再是哲学;想去马略卡旅游,而不再是背包环游世界。

此外,家长们曾经害怕孩子们过度依赖智能手机,这点担忧似乎也没多大必要了。多年来,研究人员首次看到了青少年对电子产品需求的饱和。他们对电子产品不再有更多的渴望,甚至觉得自己的孩子以后可以不需要网络。

与父母年轻时候相比,大多数青少年确实显得更加温顺。也许是父母自己的青春期记忆引发了他们对孩子的忧心,而孩子们并未感受到那样狂野的人生阶段。就在七月初,图宾根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父母常觉得孩子比以前更加内向,而孩子自己则说,他们变得更加外向。他们尊崇的是“走出去!别让爸妈跟在身边”。父母感觉自己被排除在外了。看起来似乎如今是父母需要独立于孩子,而非要求孩子不依赖父母。与《明星》对话的一位母亲认为:“这真是很困难。十几年来我们一直参与孩子的生活,现在却突然被排斥在外。我还需要适应。”但是她也说,青春期最糟糕的事情基本上也就是这一件了。所有参与访谈的家长和孩子都觉得:他们想象中的青春期其实更加烦心。一位父亲说:“现在我觉得,青春期也不过是一个人生阶段而已。孩子们生下来之后就让你没个睡觉时间,后来他们又会在超市里大吵大闹。现在到了青春期,我们又不可避免地要讨论一些鸡零狗碎的事儿。这些都是正常的。”

奥利弗,46岁

“起初我真觉得:我的孩子已经完全沉迷其中了!她跟朋友们已经没有现实中的联系了吗?”

皮亚的手机总是在忙。我不能和她一起看,也不能不劝她停下。起初我真觉得:老天,我的孩子已经完全沉迷其中了!她跟朋友们已经没有现实中的联系了吗?坐那儿不动好几个小时了!看电视我们还能有个适可而止的度。玩手机真的不好说。因为手机既有聊天还有其他功能,比如拍照、记事,这些功能我们自己也离不开。

皮亚给我们看了一些YouTube上的视频,我们觉得的确蛮有意思。如果不是孩子,我们也不会知道那么多新鲜事物。皮亚和姐姐汉娜都能适度使用手机,这让我们很高兴。她俩采取的方式不一样。汉娜快16岁了。她觉得上网不好,就重新用起了没有上网功能的手机。她还说,我们做父母的也应该注意,不要过度。对皮亚,我们实行22点原则。晚上10点,我们就把手机收走。皮亚也明白手机的哪些功能对自己不再有益。比如阅读软件Wattpad。我们从来没觉得阅读软件有什么坏处,但是皮亚自己放弃了。这让我们觉得可以放心地给她自由。她心中有数:我该关注什么?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垃圾?她对待事物有很明确的态度,甚至我们在她这个年纪可能都没有这样的认识。

皮亚,14岁

“我不只是单纯地挂在网上。我还看那些做了超赞事情的人。”

我爸妈经常说,我应该把“这东西”扔到一边,出去玩玩,见见朋友。但是我每天在学校都会见到朋友们,他们也不是每个下午都有时间!再说了,我不只是单纯挂在网上瞎聊天。更多时候,我看YouTube,看那些真正做了超赞事情的人。比如我很喜欢弗洛。他的博客里有很好的视频:关于网络上的性别主义、另择党或者是品牌服饰。还有很多时候,我用阅读软件Wattpad看书。Wattpad上有其他年青人写的故事。我非常喜欢。

不过,最近我都不玩了。因为自从用这个软件阅读,我都不读真正的书了。你根本停不下来。我曾一度卸载了它。现在,我正试着不过度沉迷于它。把握分寸真的不容易。我爸妈坚持晚上10点之后,我的房间里不许有手机。老实说,这招有点管用。

我现在还不敢在YouTube上发布关于自己的视频。我更喜欢看别人的视频,思考自己该怎么看待事情。如果我看到有些视频中有人谈论我觉得很蠢的事,就不会点开它们。比如有人骗了自己父亲,说自己是同性恋,然后把他父亲受到惊吓的样子放在了网上。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这样做会让那些真正有这样困扰的人更加没有勇气!我忽略了这条视频的所有链接,这样就不会有更多的人去点。

卡门,53岁

“我不想在厨房里见到只穿着小内裤的姑娘!”

一天早上,卢多站在我面前,我想:小伙子长得越发帅气了。那时候我也意识到,他天真烂漫的童年一去不复返了。我是意大利人。在家里,我们总是无话不谈,除了性。在这方面,我也希望我的儿子能这样。就这个话题,他在我面前提的越来越多。我总是说:不要讲细节!我不想什么都了解得那么仔细。不久前,有女孩儿来家里过夜,但是我不想再有这样的情况。因为我不想在吃早饭的时候,看见儿子的女朋友只穿着小内裤在我的卡门和儿子卢多维克:只能在妈妈上班的时候,带女孩回家。

汤姆和妈妈布里吉特:他一直相信自己能做到。她曾经没那么确定。

厨房里晃荡。因此我们约好:等我上班了,卢多才可以带姑娘回来。

我知道这样的事会发生得早一些。因为卢多从小就会说:“哇,妈妈,我觉得女人真是太漂亮了。”我们早就提过做好保护措施。他应该明白,男孩和女孩有一样的责任。卢多在这个话题上这样开放,我显然是自讨苦吃。我认为在一段关系中,男女双方都可以表达。因此,我从来不让卢多和他哥哥只说“好吧”或者“没什么”。要是我察觉他们有什么问题,我就会问:“你怎么了?”回答是:“不知道。”我就会继续:“不知道,没有这种说法。”他会说:“哎呀,我就是感觉不是很好。”然后我会说:“什么叫不是很好?你生气了,还是病了?究竟怎么了?”这很费劲,但是很有用。卢多现在真是很好的聊天对象。但是当妈的也不需要事无巨细都知道。

卢多维克,15岁

“嗨,朋友,性是很正常的事情,好吗?”

当我突然想到“不,我可不能留着这样的发型去学校”的时候,我意识到青春期来了。我变得更有勇气了。我经常模仿哥哥,骂人啊、行为举止之类的。以前我很安静,突然就变得健谈了,开始对世界对女人感兴趣。

我第一次和女孩上床是在14岁的时候,当然是做好了防护措施的。我不明白为什么大家总得这么强调。我妈上次想跟我谈这事的时候,我立刻就懂了她的意思。我迅速进房间拿了一个避孕套,这是我常备在床头柜里的,感觉这样可以让我妈放点心。我在德国的朋友们并不是很乐意讨论这些。我想说:“嗨,朋友,性是很正常的事情,好吗?”也许因为我是意大利人,我在意大利的堂兄弟们也都这样。我可以跟他们聊好几个小时女人以及她们的美妙。

另外,我还发现了一点,就是这儿的大多数女孩都很循规蹈矩,尤其是跟我同龄的。长头发、大眼睛,紧紧地闭着嘴唇,都像芭比娃娃,所以我对她们不怎么感兴趣。我觉得,女人在说她不喜欢什么的时候最迷人。当有人对她们说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或是说你看起来这样或那样的时候,为什么这些姑娘都不反驳一下。我想说:喂,到底怎么回事?你们的妈妈曾经为何而战?我真的好气哦。

汤姆,18岁

“我跟家人说去朋友家过夜。他们都信了。”

13岁的时候,我第一次和两个朋友喝掉了6瓶啤酒。起初只是在周末喝,后来不限于周末。我不确定我妈有没有看出来。15岁的时候,我待在家里就感觉很焦躁。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在公园长凳上睡了一夜。当时我们跟家人讲,自己会在对方家里过夜。其实我们原本打算喝酒,然后去撩妹,睡在妹子家。最后我们都喝多了。早上8点多的时候我们被冻醒,后来就各自回家了。我跟我妈讲,我朋友已经去参加手球比赛了。她真的信了我的话。不过,我后来跟另一个朋友吹这件事,我妈听见了。然后我当然被训了。

去年,我经历了一件相当糟心的事情:我跟女朋友吵架了,在操场上喝了一瓶伏特加,然后我骑自行车了,当时心里还想着:“哈哈!没啥!”但是接下来我就失去了意识。我可能是在交叉路口闯了红灯,只记得我在警察局里对着垃圾桶呕吐,然后我妈来了。她啥也没说。第二天早上,她只是说了一句:“当我看到你那副样子的时候,你就已经得到了惩罚。”近3年来,我的另一个问题是玩电脑游戏上瘾。回想一下,我至少在游戏上浪费了一整年的时间,是我的女朋友救了我。

布里吉特,51岁

“我那时失望极了。我曾经是孩子可以谈心的人。”

我曾经是一个很好的谈心对象,为什么突然间孩子撒了这么多谎?公园长凳事件很严重。当时我失望得大哭。听着他跟朋友吹嘘我上了当,我简直气昏了。他后来也哭了,不过主要是看到我那么震惊,被吓的。我将他禁足一个月。禁令结束后,他还觉得反正他也长大了,翅膀硬了,真想出去的话,我也拦不了。我不想讨论这个,他说得对:他长大了。不过我跟他说:“没错。但是你要明白,我也可以有办法让你过得很不爽。”这话可能奏效了,因为他回我说,这不过是一种可能性。

很遗憾,他口中的可能性又成了现实:汤姆要承担因醉酒骑车而引起警察介入所产生的全部费用,并且20岁之前不能考驾照。在警察局里,我说我会对此负责。我当时一定非常严厉,连警察都觉得可以放行了,觉得汤姆在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里长大,我并不这么认为。汤姆能感受一下男性权威,对我这样的单身妈妈也算是助力。我依然尼哈尔和儿子杰穆:一切围绕学业,一切因此而烦心。

尼哈尔,33岁

“杰穆伪装成家长,总是先同意老师的会面要求,然后在最后一刻毁约。”杰穆10岁的时候,变得比以前内向,对此我根本没有准备。以前他乐于交谈,也许是我对他要求过多,现在他变得沉默了。他有3个兄弟姐妹,经常要照顾他们。他错误地认为在学校可以放飞自我。杰穆的原则是上半年啥也不干,下半年玩儿命补。他想要一辆摩托车,很快着了迷,对摩托车的方方面面都了解得非常透彻。要是他在学习上也这样努力的话,那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

最近问题爆发了。一次家长会,老师问我,为什么我丈夫和我一直不愿面谈。我们的表情是:什么?最后我们发现,杰穆以我的名字建了一个邮箱。他伪装成家长,总是先同意老师的会面要求,然后在最后一刻毁约。这简直令人震惊。我真的不太能接受。现在我得常常跟自己说,如果他一次没做好,还可以再有一次机会。比如最近他去买东西。第一次他并没有按计划来:他只需要一条裤子,却买了帽子和背袋。不过,第二次他就做得很好了。

杰穆,14岁

“第一次拿了五分(在德国,五分相当于不及格)之后,我就真的没了兴趣。”

最近我朋友用他的125cc排量的摩托车捎带了我一段路。自那之后,我也很想拥有一辆。但是我还得等两年,等年满16岁。来去自由自在多好,不用一直等汽车。爸爸同意了,但是妈妈觉得有点危险。就算是过马路也是有危险的,我真不想谈这个话题。一切都围绕着学业。我当然知道,要学习,这样才能升入高年级。但是,过了6周暑假,我依然是度假模式,还提不起干劲。拿了第一个五分后,我就真的失去了学习兴趣。情况因此更糟糕了,家里的气氛也不好。

直到成绩出来,然后约谈学习计划。接着就开始了每天9小时上学,附加额外补习。目前,一切都进展很好,尽管没什么意思。一旦我没写作业,老师就立刻通知我父母,这一点很有用。我不想被叫家长,所以我乖乖写作业。邮箱事件东窗事发的时候真的挺可怕,但是我又感到一丝轻松,因为不用再担心秘密泄露了。

坦尼亚,42岁

“我们定最少的规矩。”

小学结束后,情况就不同了。10岁、11岁的时候,米莱娜总想要自己做决定:房间怎么布置,穿什么衣服之类的。她突然就变样了,我看着这孩子想:你是谁?!那感觉真不好。我们家不断发生冲突,所有人都得忍受着,包括我们做父母的、她的兄弟姐妹和他们的爷爷奶奶。我们对这些压根没有准备。米莱娜一直是个好孩子,一眨眼就像变了个人。

她反正不理会我们。我们起先严密控制她,甚至制定了每日、每周计划:你今天必须做什么,否则24小时不许碰手机之类的。这样反倒使事情变得更糟糕。我们开始担心再也管不了孩子。于是,我们决定重视与女儿的关系。我们给了她更多自由,定最少的规矩,情况变得好多了。我们甚至说,好的,你可以不去读文理中学。回想一下,这真是无比正确,尽管当时我心里充满疑虑。谁也没想到,她自己几分钟之内就又决定去参加毕业考试了。后来,她更加倾向于自己拿主意。最重要的是,我们又喜欢彼此了。

米莱娜,15岁

“我就是受不了别人支使我。”我在青春期阶段,自己也注意到了自己的坏脾气。我跟爸妈关系其实很不错,但是我就是受不了别人支使我。学着点!去做!整理房间!我真的很容易爆发,比如最近我找不到耳机,就冲妈妈大喊:“耳机哪儿去了?你又把它收哪儿了?”接着我冲进房间甩上了门。我知道这样做不对,但是我控制不住自己。我一眼看见耳机就放在房间里。我发现反应太过激动了,过错在自己,这个打击好大。

我的这种行为也让我自己感到难受,会大呼小叫,心中余怒和懊悔交加。爸妈为我做了很多,我全都知道!小时候,我给他们写过一封道歉信。现在我能当面道歉了,好在我妈妈对此也比较能让步。一段时间以来,他们给了我很多自由,特别是在学业方面。也许这促成了我的决定:在职业学校的咨询日上,我决定参加中学毕业考试。从那时起,我们几乎不再感觉有压力了,就是这样:我得做自己真正想做的,然后就变得简单多了。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