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失败者取经比向成功者讨教更重要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失败者,取经,成功者,讨教
  • 发布时间:2010-12-03 15:52
  时下是个创业的时代,创业成了热门的话题。不少创业者都热衷于向成功者讨教、学习,然而,却很少有人认为,在创业的过程中,还有比向成功者讨教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向失败者取经。

  一些先成功又步入失败的企业家,其一旦步入失败,就再也找不到剖析他失败原因的书籍或深度报道,让人无从知晓其失败的原因所在这是因为,不少人都觉得,向成功者请教、了解其成功的经验,可以保证自己在创业的过程中汲取成功的经验,加快成功的步伐;而向失败者取经,只能学到一肚子的失败经验,打击自己的激情和干劲,能有何益?

  因此,市场上很少见到有写失败者的书籍、文章,却充满了讲成功的书籍、文章——某人创业成功了、成了身家不菲的富翁,马上有十几本甚至几十本写他成功经历的书籍和铺天盖地的报道文章,对之进行宣传报道。似乎看了这些书、了解了人家的成功过程,效仿其所作所为就能保证自己同样也能取得成功一般;而有些先成功又步入失败的企业家,其一旦步入失败,就再也找不到剖析他失败原因的书籍或深度报道,让人无从知晓其失败的原因所在。

  笔者觉得,向成功者讨教、学习固然重要,然而,向失败者“取经”同样不可忽略,甚至比前者更重要。这是因为,成功者的成功,代表的都是过去——过去的市场环境、过去的思维及行为模式,而现在是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是唯一的不变”——在市场信息瞬息万变,连成功者自己都不得不随时紧跟进行调整,以防止失败突如其来的今天,一味去模仿人家过去的成功经验,按人家走过的脚印去走路,无疑是要承担巨大风险的。

  比如前些年,一些人利用当时法制法规不健全的法律漏洞,频频打法律的擦边球,通过一些不正规的手段和方式,积累了不菲的财富,取得了暂时的成功,当上了老板。由于当时法制不健全,所以他们没有受到制裁,按世俗的标准看,可以说是功成名就了。然而,他们身上的“原罪”却永远不能洗脱,除了后来及时金盆洗手、改做正规生意者,其他的大多都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如果现在还有人企图用同样的方法去致富,则不仅不能成功,还注定只能失败,身败名裂。

  以时下不少公司都热衷的上市融资为例,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上市对公司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企业一旦上市,乌鸡也会变成金凤凰。然而,上市同时也是一柄双刃剑,广东省惠州市房地产龙头企业——隆生公司董事长刘小波在《隆生为何不上市》一文中写道:“对于准备上市的公司来说,投行的CEO 们通常都会‘坦诚地’告诉我们,上市除了种种好处外,还有一些风险和成本。可惜,相对于对上市收益的渲染,我认为投行对风险的‘坦诚’披露是不够彻底的,他们所宣称的每一项上市收益,背后都隐藏着相应的经营和法律风险,而这些潜在风险通常未被列入所谓的‘上市成本’。”

  2008 年至2009 年地产界接连发生了几起因为上市失败公司可能会破产或几乎破产的报道。比如2009 年3 月21 日,恒大地产首度赴港上市正式宣告失利,一度引发其资金链已断裂、可能进一步引发其生死存亡的联想,各种负面报道铺天盖地而来;直至2009 年10 月20 日,恒大再次赴港重启IPO,进行路演,这些不利报道才暂告一段落。

  而早在数年前,一度曾挑战中国地产龙头公司万科的顺驰公司,也是因为上市失利而不得不将企业低价出售,在地产界乃至整个中国企业界都曾引起巨大反响……无疑,隆生公司董事长刘小波正是深切吸取了这些同行公司和国际上的经验,并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和情况,决定隆生不上市——在条件不成熟之前,不盲目跟风,不贪图“纸上富贵”,老老实实做一个企业公民、一个社会细胞!

  由此可见,刘小波是很擅于向失败者取经的,他及时从其他同行身上汲取经验教训,不盲目跟风、不贪大求全,从而成功避免了自己走弯路、甚至摔下阴沟翻船,一失足成千古恨。

  当你的目光一味盯在成功者的身上,为成功者的成功而激动不已、恨不得步其后尘的时候,却忽略了比起成功者当年开始行动时,客观大环境可能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少有这样头脑清醒的人。有不少创业者,被某些先行一步的成功者前期成功的光环照晕了头脑,因此,对其后期的失败视而不见,他们一味推崇成功者前期的成功,而忽视了其后期的失败。事实上,不少富翁成功的经历远在十几年前,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而其失败则是最近二三年间的事,究竟是其成功的经历更具有参考价值,还是失败的经历更具有借鉴价值,明眼人一看便知。

  既然如此,为何众多的创业者会弃失败者的宝贵经验而不顾,却一味去追捧成功者的经验呢?说穿了,就是因为大家都向往成功,觉得成功者身上才有我们可以汲取、借鉴的地方;而失败者,其身上所有的,只是我们应该刻意回避的因素,对之避之犹恐不及,又怎么会有人去虚心向失败者取经呢?

  笔者觉得,这种思想虽然可以理解,然而实际上却是创业者的大忌——当你的目光一味盯在成功者的身上,为成功者的成功而激动不已、恨不得步其后尘的时候,却忽略了比起成功者当年开始行动时,客观大环境可能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使没有发生这些变化,自己的资源、管理能力、创业毅力等是否能与榜样相提并论,也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以笔者认识的一个富翁为例——其发家于改革开放之初,凭着胆量大、“敢为天下先”,成了亿万富翁。可以说,这阶段的他,是值得学习和效仿的;然而,事业成功后,他却染上了不少老板都有的坏毛病,刚愎自用、自以为天下无敌,把谁都不放在眼里——对外,把客户当成坑蒙的对象;对内,把员工当成欺骗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他的事业很快便走上了下坡路,这时,他不是检讨和反省自己,而是一味抱怨市场环境,甚至因此退出这个行业,去从事其他自己认为比较容易赚钱的行业。

  遗憾的是,在那个他认为“容易赚钱”的行业,他同样遭遇了滑铁卢,不仅没有成为想象中的“行业大鳄”,反而成了一条离开了水的行业泥鳅,很快便把亿万家财败落了个差不多;而在原先的行业里,他的一些原来名不见经传的同行,却根据政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很快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取代了其在该行业的龙头地位。有人指出他的根本错误在于用人不当,建议他“不拘一格用人才”,从公司内部提拔人才,发挥这些最熟悉公司的员工的作用。

  他表面上听取了建议,对全公司的员工进行考核,承诺高分者将获得重用。然而,当考分出来后,由于前五名没一个是他喜欢的高层人士,而都是一些奋斗在最底层的员工,所以,他又反悔了,那些在一线奋斗的员工看不到希望,纷纷寻找机会离开公司,暂时没机会离开的,也开始无心工作,骑驴找马地磨洋工……因此,这个老板很快便从成功的顶峰坠入了失败的深渊——从亿万富翁变成了“亿万负翁”。

  然而,直到今天,他也没有反省自身,仍然一味在抱怨自己的失败是由于政策调整造成的,甚至喊出了“不是我没能力,而是市场太残酷”的口号。笔者觉得,这样的失败者,其失败的经验教训,非常值得所有创业者以及想要创业的人汲取,甚至比成功者的经验还宝贵——当然,在向这样的失败者取经的时候,不仅要听其怎么说,还要用心去分辨其说的是否真实,必要时,可以向其周围的朋友、手下的员工以及其他了解他的人进行侧面了解,确保不要被其为了顾全面子的虚假说法所蒙蔽,从而做出错误的决定。

  古人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创业也是一样——从成功者那里可以得到成功的经验,然而,成功也可能是失败之母,如果不考虑实际情况,一味照搬这些成功者的经验,则很可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落得个失败的下场;而从失败者那里得到的失败经验,则可以有效地提醒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避免使自己跌进类似的陷阱,成为失败者。

  这是因为:对于创业者来说,学会避免失败,永远都比学会如何成功更重要,也更有实效——创业的过程中,当你学会了如何规避失败,也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