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的第一要素是有趣和故事性,好的科普从来不是布道,而是新媒体时代下的“服务行业”,故事是承载知识最好的载体,让别人去讲道理,我们来说点故事吧
过去十多年,做物理学研究的同时,我还做科普。开始的时候兴趣就不小,可是,讲得很专业。随着时间推移,我的兴趣没有减退,不论做科普讲座,还是写科普文章,着力点却越来越通俗。这个世界上,没有我们不能理解的事物,也没有不能传授给大众的知识。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天都在学习,同时都在将自己的知识传递给别人。
我是从研究物理中最基本的理论--弦论开始的,1999年回国,慢慢转向宇宙学研究。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最根本的地方在于,我们不仅会通过语言交流,还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对万事万物背后的驱动力量感兴趣。大自然对我们好奇心的报答相当丰厚,我们可以通过努力找到那些驱动力,同时还利用这些驱动力改变我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结果我们占据了食物链的顶端,成为地球的主宰。
我们要保持好奇,勇敢地去追问,一旦心智的大门被打开,一个人就会一发不可收拾。我就是这样,上了北京大学的天体物理专业还不够,还要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读研究生,进而出国。
在发表了数十篇物理学论文之后,我回国开始做科普了,才慢慢发现,将自己研究的东西讲给别人听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开始的时候,我还脱不了自己的专业背景,喜欢用专业名词讲专业的事,于是就有了《超弦史话》。三年半前来到中山大学组建新的学院,我开始向科学管理转型,同时给大学生讲一门课,叫做《人与宇宙的物理学》,这门课是用讲故事的方式将日常的、眼前发生的和未来有可能发生的不可思议的事情讲给大学生,这门课在中山大学很有名,以至于一直讲了三年学生还继续要我讲。同时,我出版了《三体中的物理学》,这本书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得了十几项奖。
今年年初在博雅小学堂给孩子们讲量子力学,是我做科普的一个转折点。现在,我有一种自信,我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讲给任何人听。用有趣的方式讲知识并不容易,但我们能够做到。博雅小学堂的这门课只有四节,但内容足够丰富,基于讲课内容我最近出版了《给孩子讲量子力学》,销量真不错。
其实,直到五年前我才醒悟,科普的第一要素不是严谨和准确,而是有趣和故事性。好的科普从来不是布道,而是新媒体时代下的“服务行业”。喜马拉雅付费节目的火爆、罗辑思维公司开办的“得到”专栏,这些都是知识时代走在前面的实验。科普在中国面临的最大困境是科普创作者跟不上受众的需求。国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对科普感兴趣,一些科普读物每年可以卖到几十万册,这在十年前是无法想象的。然而,科普的受众增加了,科普的提供者却远远不够。在当当、亚马逊等图书购物网站的科普类畅销榜上,排在前几名的大部分都是国外科普作者的作品,如《时间简史》《万物简史》等,国内的优秀科普作品则比较少见。
世界读书日刚刚过去,谈谈如何选择好的科普书当然重要。我个人觉得,要选那种用讲故事方式讲科学的书,故事是承载知识最好的载体,好的故事让我们记得很牢,记牢了一个故事,就会不知不觉地记住一个知识点。《万物简史》为什么好?它说故事。当然,我也极力向大家推荐我的《给孩子讲量子力学》,从书名看上去是给孩子讲的,其实也是给家长和成人讲的。有人告诉我,一个8岁的孩子一口气读完了全书。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让别人去讲道理,我们来说故事。
文/李淼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