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奶奶的文化课堂

  • 来源:中国慈善家
  • 关键字:贺永强,爷爷奶奶一堂课
  • 发布时间:2017-06-07 14:03

  贺永强:爷爷奶奶一堂课项目发起人,和公益创办人、理事长

  许孝义也想来给孩子们讲两堂课。这是贺永强不曾想到的。

  许孝义是山东潍坊临朐县关工委(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作为嘉宾参加过临朐中学举办的“爷爷奶奶一堂课全国伙伴培训交流会”。参观并了解完项目后,许孝义说,自己是不是也可以来跟孩子们分享一些童年故事?

  这绝不是出于“关工委”的职务行为,“爷爷奶奶一堂课”项目发起人贺永强觉得,这是一种个人的价值取向,“是从一个爷爷的角度,希望为孩子们贡献力量。”

  虽然计划尚未成行,但贺永强已经把这看作是对“爷爷奶奶一堂课”最好的肯定,是对这种模式的认可。

  “这是我老家”

  78岁的傅绍信老人被当地人称为“故事口袋”,这是孩子们喜欢的身份。看到傅爷爷走上讲台,教室里自动响起掌声。

  “今年是解放军建军90周年,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我们临朐人和解放军的感情。”这一次,傅绍信面对的是临朐中学附属小学三年级的学生。

  山东抗日根据地是华北抗战的四大根据地之一,潍坊市临朐县是抗战“重灾区”。1938年日军侵入临朐,大肆杀戮,制造了一系列惨案。八年抗战期间,“大扫荡”“三光政策”“无人区”在临朐轮番上演。

  幼时的傅绍信家里曾有八路军借住,他把自己记忆中的情形转述给孩子们听。这些故事和历史书中讲的不一样,孩子们对故事里的每一个地方都很熟悉。

  “日本人第一次进咱们村子,就杀了十多个人。”傅绍信说。听到熟悉的地名,孩子们显得很激动。

  爷爷奶奶一堂课是一个全国性的公益项目,旨在通过当地老人对本地历史、人物、文化、风俗、地理五个层面的讲述,传承和保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2016年10月落地临朐中学附属小学。

  傅绍信是第一批加入的“爷爷”,半年来,他的听众基本覆盖了临朐中学附属小学全部的学生。

  学校给每一位上课的爷爷奶奶配有助教,负责接送老人上课,也帮忙备课和整理课件。牛纪叶是傅绍信的助教,每次听完傅绍信的课,总有孩子跑来跟她说,“傅爷爷讲的这个地方我知道,这是我老家。”“我家就是这里的,傅爷爷说,我们那里的人抗战不怕流血不怕牺牲。”

  退休前,傅绍信在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志办公室工作,也是临朐县志主编。他的故事总是信手拈来,通过一个个小故事,串起一条村庄的发展史。

  “跟着学生们听课以来,我自己的收获也非常大,觉得临朐原来是一个这么漂亮可爱的地方。” 牛纪叶说。

  项目最初阶段,寻找能为孩子们上课的爷爷奶奶,是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临朐中学附属小学校长武素红把这形容为技术活,“动用了很多关系”—教育局、文化馆介绍,给家长发寻人倡议书,公开征询有故事的爷爷奶奶。

  65岁的史素芳就是文化馆推荐的,也是第一位来为孩子们上课的“奶奶”,她教大家年画制作。

  临朐年画是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它不使用机器印刷,全部依靠手绘。史素芳从2003年开始研究年画,作品曾多次参加展览并获奖,是山东省小有名气的年画家。

  孩子们总是一片玩心,用故事提起孩子们的兴趣,也是史素芳惯用的手法,她通过年画把好人好事、喜庆的过年过节氛围、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讲给孩子们听。

  史素芳热爱这个工作,开课以来,每周两次课程,一次都没耽搁,她觉得通过讲授让孩子们把年画的手艺传承下去,比自己拿再多的奖项都有意义。

  一种荣耀

  2017年春节,山东广播电视台少儿春晚有一个特别的节目《淌水崖水库观风光》,由小学生表演传统戏剧周姑戏。

  周姑戏原名“肘鼓子”(或周姑子)戏,以唱腔优美动听、语言生动风趣、表演朴实细腻而著称,地方特色浓郁。2009年,临朐县周姑戏被评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加《淌水崖水库观风光》表演的是临朐中学附属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们。此前,每周二下午,临朐县文化馆冯爱芳都会来学校教他们表演周姑戏。

  难度很大。“周姑戏旋律很难唱,跟音乐书上的儿歌完全不同,孩子们一开始学得很难,一个星期学一句。”副校长刘玉凤说,别说孩子们难学,连老师在旁边跟着都唱不好,慢慢学会几句之后才开始顺起来。

  “要带有感情,注意表情和肢体配合。”冯爱芳试图用更具体的意象来调动孩子们的情绪,唱到“八月里来桂花香,临朐大地有人忙”时,她告诉孩子们,“你们就想着桂花开了,你们在树下闻着桂花,是不是很香?很舒服?把那种感觉表现在脸上。”

  从一句一句朗诵,一句一句演唱,再加上动作,教唱了一个多月,孩子们登上了山东省中小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的舞台。此后,他们又在庆祝建党95周年文艺汇演上演出,并参加了2017年山东广播电视台少儿春晚。

  而更大的舞台还在等着他们。今年,学校准备把节目推向省外,将周姑戏传递给全国的观众。

  对于孩子和家长而言,这是一份不小的荣誉。“这样的荣誉感是学校希望带给大家的。”武素红说,最开始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学这些东西,觉得耽误了学习,学校想出一个办法,给每一个参加社团的孩子颁发一个荣誉证书,同时给家长发一条“恭喜您的孩子入选某某社团”的短信,让孩子和家长都觉得这是一份荣誉,而不是负担。

  洼子跑麒麟的学习就采用了这种方式。洼子跑麒麟是临朐的一种民俗文化表演,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在特别节日、庆典中表演,有祈福致庆的意义。随着当地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跑麒麟这一传统手艺渐渐找不到愿意学习的年轻人来传承。2016年底,临朐中学附属小学将其纳入爷爷奶奶一堂课的课程,邀请文化馆特聘特殊人才、洼子跑麒麟指定传承人孙强每周来教孩子们跑麒麟。

  有了证书的激励,每一次上课之前,孩子们总是早早来到训练室门口排队等候老师给自己换上麒麟训练服,在烈日下也练得热火朝天。

  家长的态度也在发生转变。在全国幸福教育联盟主办的研讨会上,临朐中学附属小学的同学们要准备跑麒麟的汇报演出,原本持反对态度的家长主动找到学校,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入选演出,参加训练。

  试水者

  贺永强明白传统教育体制的根深蒂固,在学校里拿出大把时间做一些和考试无关的事情,需要勇气。

  而这正是临朐中学尝试的事情。临朐中学校长孟宪波说,“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传承地方传统文化”是全校的探索,“人的培养必须从根做起,只有让孩子们对自己乡土的东西有了亲身感受,才能了解家乡,爱家乡,也才能爱祖国。了解越深感情越深,文化的根就扎得越深。”

  双方一拍即合,临朐中学附属小学 “爷爷奶奶一堂课”项目正式启动,如今则成为项目示范学校。

  这是贺永强乐于见到的,他最初的设想变成了现实。

  2014年,贺永强从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离职,到云南昭通鲁甸地震灾区进行灾区重建社区服务。在一个临时构建的安置区,他看到垃圾漫山遍野。

  贺永强和同伴请当地的一位老人帮忙编织竹筐收拾垃圾。老人编织的过程中,一些孩子渐渐围拢来看。编好竹筐,老人还给孩子们编织了一些小动物玩意儿。

  孩子们问了老人很多问题,“爷爷您小时候玩什么?”“爷爷您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爷爷的童年山清水秀,没有汽车、没有电视,一草一木都是最好的伙伴……爷爷的讲述给孩子们描绘了一幅美丽而质朴的“家”的图景。可眼前的一切,却与爷爷的童年形成了剧烈反差。

  老人把筐编完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孩子们两两结伴满安置区捡垃圾,变身环保小卫士。贺永强说,“孩子们行动起来,不再允许垃圾漫天。因为从这一刻起,孩子们眼里的土地变成‘这是我的土地’。”

  贺永强意识到,这种独特的价值,能够激发孩子们对自己故乡的认知,让他们了解和建立对故乡价值的认同,对周围环境的认同。

  他开始考虑把这件事推而广之。顺着这个思路,贺永强选了重庆合川、江西瑞金、福建龙岩武平县,找到三个社区开展试点工作 。效果显而易见,“老人开心,孩子开心,家长也放心。”

  2015年10月,“爷爷奶奶一堂课”项目正式成立,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下设专项基金。项目运作的进展比贺永强想象的顺利,因为价值认同,土家野夫、金锦萍、邓飞等文化界、公益界的名人也陆续加入,成为共同发起人。

  “爷爷奶奶一堂课”的理念和方法也逐渐被识别出价值,越来越多“关注孩子人格养成和健全发展”的学校看到“以人为本”的重要,加入了“爷爷奶奶一堂课”的“战壕”。如今,“爷爷奶奶一堂课”已经发展59个项目点,分布于山东、四川、甘肃、江西、黑龙江等17个省份。

  而让贺永强感到惊喜的是,“爷爷奶奶一堂课”也受到不同程度的“体制认同”,共青团、关工委、老年委、老干部局、文明办、广新局、教体局、档案局纷纷成为“爷爷奶奶一堂课”的合作单位。文化部公共文化司群众文化指导处处长尹寿松曾多次给予贺永强帮助,在项目落地的时候,尹寿松会亲自帮忙协调一些地方文化部门的关系和人。

  “我们发现来自民间的自下而上的努力、教育创新,是能够和政府找到契合点的。”贺永强说。

  但还是远远不够。

  目前“爷爷奶奶一堂课”主要依赖基金会捐赠和政府购买服务,贺永强觉得这不符合项目的价值规律,“这样一个产品既然能给用户提供价值,用户就应该对你有支付意愿,用户付费应该是主流。”

  在贺永强的设想中,未来“爷爷奶奶一堂课”要实现两种发展路径,一个是用户付费,听课的人愿意花钱,这个钱给讲课更好的老人更好的回报,第二个是周边产品的开发,比如文化演出、手工艺品,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获得报酬。

  “我的目标是它的价值能够被市场识别,能够造血,把教育目标自我实现,而不依赖于捐赠。”贺永强说,这是“爷爷奶奶一堂课”未来挑战的方向。

  撰文/谢舒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