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HR都有笑里藏刀的功力

我和木子约好晚上见面,她下午参加了一个HR聚会,正从南山区的某别墅区赶过来。在那片每平方米均价十一万的富豪地盘,木子与她的同行谈笑风生,吃着某著名品牌为他们专门定制的下午茶。我们寒暄一番后,木子坐在沙发上编辑她的朋友圈,打算把下午的照片发送出去。

身为HR的木子最近成功跳槽到世界前500强企业里。我鲜少在她的朋友圈里见她发自拍,“我比较低调,更偏爱做幕后工作。”经过几番清理,她的微信好友如今只有800人,其中有两个专门的分组,一个是“求职组”,另一个是“人才储备组”。木子给每一个人都仔细备注了姓名、专业,等到有合适的岗位出现,她便能第一时间联系他们。

“刚入行时为了积累人脉,什么人的微信我都加,到最后不翻聊天记录,根本不知道谁是谁。”木子说,她基本上每天都能认识新人,“识人”经历了一个从追求数量到重视质量的过程。她作为HR的生涯里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是将某美妆品牌在宝安区的分店员工总数double了一倍。“我调过去时公司只有30人,一年半后我离职,公司已有60多人。”凭借自己的长处为公司打下半壁江山,慧眼识英才的本领,在木子这里已经修炼得出神入化。

等到她终于编辑好朋友圈,发送后,便收到不少点赞,当中包括了数位求职者。大概,敏感的人从HR的一条朋友圈也能嗅到职场的机遇气息。

面试就像挖掘冰山下的东西

电影《杜拉拉升职记》里,HR这个职业经由徐静蕾的演绎,代表了一类成熟、专业、光鲜亮丽的女白领。初次见到木子,我就被她的干练所吸引,那是一种简洁犀利的、不受衣物干扰的气质。她在日常生活里只穿黑、白、灰三种颜色的衣服,“因为不容易出错”。

“HR真的没有很高高在上的姿态,私底下我们其实挺苦逼的。”比如面试时要重复问问题,相当枯燥;老板和用人部门也会一直施压。“有时候你可能真的把前程无忧、智联的简历都翻遍了,所有的HR群你都求遍了,就是找不到那个人。”或者是,好不容易面试了几十个人正要从中挑选,老板却临时加一些条件,于是之前的努力又白费。

在HR群体里,大家会吐槽老板的要求:比方说一个普通前台的职位要求净身高168cm、英语八级的女生,或者颜值很高能开跑车的女司机之类。专业的HR会先了解业务,分析招聘需求,“并不是说上级招多少,我们就招多少”;而且要过滤掉一些不合理的招聘条件。

木子根本记不清自己看过多少份简历,她心中对优秀简历的标准之一,是尽可能简洁。“一定要突出你对这个岗位的熟悉度、认知和胜任能力。简历,是我们初步判定想不想跟你进一步沟通的前提。”

在HR群里很流行一幅冰山图,冰山上是HR能看到的东西,而冰山下是HR面试时要挖掘的东西。“第一印象很重要,大概率来说,第一印象就会决定你会不会留下来。着装不一定是穿正装,但你这个人透露出来的气息要让人感觉你和公司是比较搭的。”

说到底,HR在面试时最关注的是应聘者和岗位的匹配度。“比方说,我们想招一个有经验的人,我们就会比较关注你之前所在的那家公司是怎样的。假设你原来是在一家流水线的工厂做行政,后来想到腾讯这样的互联网里面做行政,其实你不一定合适。因为两家公司跨行业太大了。”在比对了前任东家的情况后,HR接下来便会了解应聘者曾经做过什么,以评估他对岗位的胜任能力。

除了面试时的双方博弈,见面前的礼仪也十分重要。“我遇到过一个蛮无厘头的,约他下午见面,结果他上午出现。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上午来,他告诉我因为他上午就在附近,所以就过来了。这种情况,我们对他的印象会减分,或者直接PASS掉。”

会聊天的人适合当HR

“很多人对人力资源的感觉是,招招聘,炒炒人,发发工资的岗位。其实哪有那么简单。”我问木子什么样的人适合做HR,她忙不迭地解释起HR分为六个板块的工作内容,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员工关系管理。“比如你想找一个男朋友,你考虑这个需求,就是在做人力资源规划。你列出找男友的标准,类似年龄、工作、性格——这就是招聘与配置。你终于找到心动的人拍拖,你告诉男友你不吃香菜,就是在培训他了解你。在接下来三个月的试用期内,假如你的男友经常在吃的东西里放香菜,这就涉及到绩效考核,你要给他扣分。”

木子这番深入浅出的解释令我印象深刻。“你问我什么样的人适合做HR?首先,一定要会聊。”HR必须善于沟通,在种种人际关系里长袖善舞。“一个比较资深的HR,他可能是个笑里藏刀的人。表面上有一些气场和亲和力,但内心一定有自己的想法。”

针对应届毕业生、没有职场经验的小白,木子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面试时HR的气场要强大一些,有些求职者就会有一种姿态,觉得自己是弱者。他们可能连站起来都要小心翼翼地把椅子推回去。我的建议是双向选择:面试其实没那么可怕,不过是公司在选你,你也在选公司。”当然不排除有一些公司的HR在面试时态度恶劣,毫不专业。木子认为遇到这种情况当下就怼回去,“不专业的公司,不去也罢。”

问木子做HR这么久会不会有职业病,她很坦白地告诉我:有。最近她在相亲,跟相亲对象一起吃饭时,尽管觉得自己是本着认识好友的心态在与人闲聊,问了几句:“你从事什么工作?”“你的家住在哪里?”对方却说接受不了她的气场。

“他们觉得我就是一个面试官。”木子哭笑不得地说。

毕业生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深圳作为国内创客最多的城市,许多毕业生面临去创业公司的选择。“我觉得不管大小公司,只要跟对人,以及自己努力,这两个因素是最重要的。你的前辈、教导你的那个人他会影响到你,还有你自己要用功。哪怕我丢给你一个在整个行业特别有口碑的大咖,你不努力,叫你打杂就去打杂,那你跟谁都没有用。”

“如果这两个因素你都具备了,我个人认为能选大公司还是先选大公司。年轻时,你在大公司工作,会形成自己的做事风格。以后再去到小公司,你就能身兼多职,接受面更广了。反之,一开始在小公司,你做的事情很琐碎,之后跳到大公司,如果没有很好的人带你,你自己思路不清晰,就很可能跟不上。”当然,市场是会饱和的,并非人人都那么幸运可以进入大公司。“就算最后去了小的,只要注意跟对人,自己努力,你一定会进步。”

热心的木子常常对后辈求职给出建议,对她而言,做人力资源蛮有成就感的是,不管是网站的回馈还是别人邮件、短信的回馈,她经常能收到求职者对她的好评。那些经她的手得到工作机会的人,有的也和她成为朋友。有一次她与面试过的设计师谈心,对方非常感谢她给了他一次在深圳工作的机会。“联系他的那天,其实他都把回老家长沙的高铁票买好了。他说深圳很多公司都不要新人,结果收到我的面试邀请,犹豫很久还是过来了,结果就被我们录取,把回家的票退了。”

“因为我的一个面试邀请,改变了他接下来的命运。”获得工作的设计师从实习生开始做起,后来独当一面负责公司项目。“很多年轻人一毕业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工作,这很正常,说明你需要去尝试。25岁之前是大家的职业摸索期,虽说是摸索,但你也要有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一旦认准了,贵在坚持。”

二胎政策增加女性职场困境

前不久中国青年网发布了一篇职场性别歧视的调查报告,报告里称中国全面进入二孩时代,女性就业面临更大压力,有HR甚至自曝原则上不招生育一孩女性。

在HR圈子里流行这样一个段子:“女性还没生孩子,已经被打上‘以后要请婚假和生两个孩子产假的特大定时炸弹’的标签;生育一个孩子的女性,在职场会被贴上‘这是个随时生二孩定时炸弹’的标签;已经生完二孩的女性,职场上的标签变成‘没有精力工作’。”

“在深圳,企业养一个中下层岗位,比如运营、文案之类,连上你的五险一金,开支一个月内差不多都要一万块。一旦她休产假,虽然国家有补贴,但成本实在是太高了。企业又不是慈善单位,他们确实顾忌这些。”木子谈到二胎政策开放后,深圳女性可享受178天的产假,“这对女性是福利,但也是用人单位录用女性所要承担的风险。”

女性在就业上遇到的困境,与其说是歧视,不如说是事实矛盾。“女生从生理上来说就会比较柔弱一些,所以有些公司会有半天或一天的生理假。”木子说,“而在心理上,女性作为母亲,她会更惦记小孩。小孩若是要喂奶或者生病了,做妈妈的就是会比较揪心,会影响到工作。虽然爸爸也爱孩子,但中国这么久的传统下来,还是以女性照顾家庭居多。”

按木子的说法,30岁左右的求职女性在同等工作能力的情况下,已婚已育最吃香,其次是未婚未育,最后是已婚未育。当然这种情况也不是绝对的,“假如你在整个行业里非常拔尖,非常有影响力,那不管你是已婚已育,企业都会很想要你。”

职场白骨精养成记

和很多人的想象不一样,在大企业里工作的木子并非出身于名牌大学,甚至专业也不对口,却凭借努力和机遇闯出一片职场天地。毕业后开始实习,她一天做三份工作。

当时的老板有一间幼儿园,她因此额外进修了学前教育。每天早上七点半到下午五点半,她在那间幼儿园里工作。晚上六点到九点要到一户人家的小朋友做家教,中间来不及吃晚餐,就在超市买点小面包垫肚子。然后晚上九点到凌晨一点去另一户人家,给孩子讲故事,哄他睡觉。“最后我才回到自己的家,洗澡、刷牙、睡觉,晚睡这个习惯,好像就是从那个时候养成的。”

并不是勤奋,职场就能够顺风顺水,她也曾犯过错误。“曾经我刚进一家公司,工作任务便很重,而我太年轻,不懂得理顺那些事,经常就跟同事抱怨:‘哎呀,好忙好忙。’但是我领导更忙,所以我就被领导无情地咔嚓掉了。”木子在那间公司只待了短暂的一个星期,谈起这段往事,她用一种过来人的语气说:“不要觉得被辞退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每次失败都是一种提醒。”

她真正进入HR行业,是从总经理助理开始做起。“当时我在一家公司,八点半要到,我八点就到了。到了之后给所有人擦桌子,然后把当天20个人的水果洗好,给大家煮咖啡、煮豆浆,什么无糖啊五分糖我都要注意,这就是我刚来深圳时做的事情。”

“做助理时,我做的事情非常琐碎,但当时我如果好好地积累人脉,积累自己的经验,现在会更好。我在后面做人力资源的时候才开始积累人脉和经验。我觉得年轻时不要太多抱怨,多点尝试。慢慢到了25、26岁,你就会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了。”

去年,木子决定跳槽,不少大企业都向她伸出了橄榄枝,最终她进入了梦想中更宽广的平台。回顾自己的求职经历,木子颇有感慨地说:“我所有各方面的条件不会比我学历高的同学差。虽然学历确实会给我的就业带来一点困难,但我的能力会超越他们。”

到现在为止,这是木子在深圳工作的第九年。深圳是一座机遇之城,一只看不见的手将平凡变为传奇。“我的职场经历还蛮励志的”,木子最后总结了一句。将来的路充满变数,但在她眼里已十分清晰。职场上的刀光剑影,到最后不过云淡风轻。(李文霞)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