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走红”的反贪硕士班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意外,走红,反贪,硕士班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12-09 13:07
11月2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楼0206教室。班主任刘晓丹在讲台上举起相机不停地旋转光圈,她身旁的PPT上展示着8张场景相同、亮度递进变化的照片,显示出不同光圈造成的拍摄效果。
这不是摄影课,而是一节物证技术课。该课程原是人大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的选修课,现在成为台下30名学生的必修课。他们,是人大“职务犯罪侦查方向法律硕士班”的首批学生,即外界广泛关注的“反贪硕士班”。
在接受《 望东方周刊》记者采访时,处于舆论中心的师生都对班级“走红”表示意外。课程的发起人、人大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家弘表示,没想到社会有这么大的反响。成立这个班的初衷并非专门针对反腐,而是进行法律硕士课程改革的需要。
基层侦查员多“老弱病残”
何家弘长期关注反腐问题,曾因提出通过“大赦贪官”推动官员财产公示制度而引来不少争议。
谈到建立“反贪硕士班”的初衷,他说:“最初的想法是在学校产生的,当时觉得法律硕士的培养方向不明确,因此希望培养一批更具实务性、更专业的学生。”
2006年,最高人民检察院首次在全国选了3名法学家挂职锻炼,何家弘是其中之一。2006年到2008年的两年里,他担任最高检渎职侵权检察厅副厅长。现任国家反贪总局局长陈连福当时任厅长。
从高校教研岗位来到一线实践岗位,何家弘对中国司法现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当时工作对口的职务犯罪侦查领域,让他觉得问题重重。
“当时是全国职务犯罪多发期,尤其是对渎职,在人员配备等方面地方上不重视,觉得那只是工作上的疏忽,没收钱不算犯罪。”
相比多发的犯罪现实,侦查人员的素质与实际需求有较大差距。“在基层,说句不好听的,搞职务犯罪侦查的都是‘老弱病残’。”
学校课程要改革,检察机关有现实需求。今年春节前后,何家弘逐渐形成了开设“职务犯罪侦查硕士班”的想法。
他找到老上司陈连福,此时陈已调任最高检反贪总局任局长,二人一拍即合。此后,陈连福将这一想法上报最高检。今年三四月间,顺利取得人大法学院支持的何家弘前往最高检商谈此事。
由于国内尚没有最高检和高校合作的先例,对于协议的表述和具体教学方法,双方都比较慎重,协议最终经请示最高检领导才得以通过。
最高检方面组织了8人的导师阵容。何家弘介绍,按照人大对兼职教授的要求,这8人均为厅级或副厅级干部,其中包括最高检反贪总局局长陈连福、最高检渎职侵权检察厅厅长李文生。
协议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未来毕业生的去向。学校希望能为学生毕业后的去向提供更大保障,但这与现行司法人员招录方法有冲突。“我们希望他们都能到检察机关去,但现在国家统一要求必须参加公务员考试,最高检也没有办法,”何家弘说,“不过我们还是希望能更明确一些。”
后来形成的协议是,如果学生们通过了相关考试,可优先录用。
研三到最高检办案
“职务犯罪侦查不是谁都能干的。”何家弘强调。
与公安机关侦查重视物证不同,检察机关进行职务犯罪侦查更注重人证,因此需要询问与讯问的技能,这既涉及科技手段,又涉及心理分析,而现在“一半的检察官没有受过这方面的训练”。
另外,职务犯罪侦查涉及很多银行账目问题,还有电子证据,这也是目前检察机关侦查人员缺乏的技能。“这不是看两本书就能学来的,需要很强的素质。”何家弘说。
因此,在此次研究生招录的面试环节,考官们并没有针对专业知识进行考核,而是提出“你认为中国反贪事业的最大挑战”之类的问题,以此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和人打交道、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招生情况来看,这届硕士班的30名学生中,有24名是本科为其他专业的法律硕士,只有6名为法学硕士。这24名学生,本科专业涵盖经济、金融、计算机、新闻甚至动物医学。刘晓丹说,不同的专业背景,尤其是经济、金融专业知识,正符合职务犯罪侦查的现实需求。
根据即将获得学校批准的课程设置和专业培养方案,这些学生经过一年的法律基础课程学习后,第二年将学习专业性和实务性课程。刑法学、证据法学,检查学、侦查学等法学院原有课程将更加侧重职务犯罪侦查方向,同时还新增了职务犯罪侦查技能和职务犯罪侦查实务两门课程。
职务犯罪侦查技能课由人大教师教授。该课程涉及具体的技术方法,比如心理测试技术。为提高学生们的询问、讯问技能,人大准备建一个带有全程录像和单向玻璃的讯问室,测谎仪等设备也将跟进。
职务犯罪侦查实务课由检察机关的导师来讲。按计划,8名导师每人讲一个专题。“届时他们需要拿出具体教学大纲。”何家弘说。
第三年的计划是一整年的实习。根据要求,学生们将跟着检方导师实习,到一线体验如何办案。刘晓丹介绍,法学院其他专业的学生,都是自主联系实习单位,对实习内容也未有太多硬性要求,这个班则不然,“一定要有一线工作体验”。
引起舆论注意的是,反贪硕士班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在开班仪式上,何家弘与学生约法三章:不许给老师送礼,不许请老师吃饭,要求学生做校内行为规范楷模。“我希望在这个群体里树立一种正气,形成好的习惯。即便是送小礼,对学生的行为方式影响也很大。现在送礼风太盛,很多腐败都是从送礼开始的。”
享受破解高智商犯罪的乐趣
吕凡和于龙翔是首批反贪硕士班的学生,他们本科时分别在人大新闻学院和信息学院学习。提到选择这个专业的原因,吕凡的同学金鑫打趣道:“我们都爱看柯南和无间道,喜欢享受破解高智商犯罪的乐趣。”
事实上,相比民商法等专业,职务犯罪侦查的就业前景并不理想。由于课程培养过于专业,毕业生的去向很窄。
对此,学生们心知肚明。学生李传文说,如果不能从事职务犯罪侦查工作,那这几年就白学了。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学生都对职务犯罪侦查工作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与何家弘在班级道德水准方面的追求一样,学生们也带有一些理想主义色彩。
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学生们完全没有料到。事实上,自从这个班级走红之后,他们的朋友们也常常问起硕士班的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是关于“如何测谎”、“如何识别指纹”等等。
媒体报道后,各种声音随之而来。一天,吕凡乘地铁,旁边站了两个男生,正好看到手机报里关于反贪硕士班的新闻,然后就“疯狂批判,批了有20多分钟”。后来吕凡实在忍不住了,对二人说:“同学,我就是这个班的学生。”两个尴尬的男生后来留下一句:“中国的未来靠你们了。”
对此,学生们并不在意,但是对于将来的去向,他们却不得不关心。
尽管最高检和人大的协议中有优先录用的字眼,但考虑到这些年公务员考试的火爆程度,学生们要跨过这一关,并非易事。
何家弘直言:“就业是我们比较忧虑的,我们希望他们都能进检察机关,能开个好头,否则和我们培养的目标就有差距了,但这些是我们控制不了的。”■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