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科技 中国诞生AI芯片首个独角兽

  近日,人工智能芯片公司寒武纪科技(CambriconTechnologies)宣布完成1亿美元A轮融资。此轮融资由国投创业,阿里巴巴创投、联想创投、国科投资、中科图灵、元禾原点、涌铧投资联合投资。A轮融资将用于推动寒武纪科技系列处理器在终端和云端的产品化和市场化,促进各类终端设备的智能化,提供高性能低功耗的云端智能处理解决方案。

  据悉,寒武纪科技由陈云霁、陈天石两兄弟创立,主营业务为AI芯片。根据公开的信息,寒武纪科技在完成A轮融资后,成为中国AI芯片领域第一个独角兽公司。这也预示着,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中国在不断地缩小与全球科技巨头的差距。

  估值十亿美元进军独角兽

  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应用,尤其是神经网络的广泛应用,对于计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CPU在进行神经网络运算方面的弊端显现,AI芯片应运而生,也成为AI领域的热点。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深度学习市场的价值将达到172.29亿美元,复合增长率65.3%。由于对运行深度学习算法高计算能力的硬件平台需求的增长,2016年至2022年之间硬件市场增长可观。

  一般来说,大规模神经网络本质上是包含了矩阵乘积和卷积操作的大运算量函数。具体到训练,需要先定义一个包含回归问题的方差、分类时的交叉熵的代价函数,再数据分批传递进网络,根据参数求导出代价函数值,从而更新整个网络模型。这通常意味着至少几百万次的相乘处理,计算量巨大,处理速度很有可能受到影响。此外,神经系统网络越深,需要的训练时间越长,一些网络如果使用串行的X86处理器来训练,很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因此,通用性高的CPU在运算方面的弊端开始逐渐显现。GPU、FPGA、ASIC、类脑芯片开始被作为可行的AI芯片方案被关注。

  国外方面,巨头纷纷涉足,Intel收购Nervana、Altera,研究制造机器学习专用芯片;LeCun透露,高通也在研制专门运行神经网络的芯片;nVidia聘请了主攻人工智能芯片构建的Clément Farabet,IBM也在研发硬件结构与神经网络设计类似的芯片。面对强大的芯片需求,以软件见长的Google和微软也已涉足芯片制造行业,今年CVPR期间,微软公布了AI芯片制造计划;2016年时,Google I/O大会推出了TPU芯片,今年将向云计算业务的客户出租该芯片的使用权。

  国内方面,除了像华为这样宣布研发AI芯片的大公司,也出现了深鉴、地平线、寒武纪科技、云天励飞等知名初创公司,并获得资本青睐。深鉴科技今年完成数千万美元的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赛灵思、联发科、清华控股、方和资本,早期投资方金沙江创投、高榕资本跟投,近期很可能完成新一轮融资;去年年中,地平线机器人公布融资,投资方包括双湖投资、青云创投和祥峰投资,晨兴、高瓴、金沙江、线性资本和真格基金等种子轮投资机构也继续追加了投资,融资金额不详,但业内人士普遍表示估值非常高。今年3月,云天励飞宣布获得数千万美元的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山水从容传媒投资有限公司、松禾资本、深投控、投控东海、红秀盈信等多家投资机构。

  根据寒武纪科技网站上的介绍,2016年公司发布的1A芯片是全球首个商用的能够“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处理器芯片,面向智能手机、安防监控、无人机、可穿戴设备以及智能驾驶等各类终端设备,在运行主流智能算法时性能功耗比全面超越传统处理器。

  寒武纪科技CEO陈天石解释道:“目前深度学习的应用这么多,但全都基于传统的通用处理器,如CPU或者GPU。例如几年前,谷歌花了上万个CPU去训练猫脸识别模型。未来想要扩展至人脑规模的神经网络,不论是CPU还是GPU,都不足以支撑。”他表示,基于历史的经验,在智能时代,我们需要有一类专门的智能处理器芯片。陈天石说:“寒武纪科技就是一个专门针对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而设计的处理器,在图像、语音识别领域比传统处理器性能至少提高两个数量级,集成度也是传统处理器的数倍,让手机等移动设备搭载人工智能芯片成为可能。”

  针对通用芯片和专业芯片的区别,寒武纪科技联合创始人陈云霁用“瑞士军刀”和“菜刀”做比喻。他认为,普通的处理器就好比“瑞士军刀”,虽然通用,但不专业,造成浪费,但是做菜的时候,还是菜刀得心应手,而专业的深度学习处理器就是这把更高效、更快捷的“菜刀”。

  陈云霁表示,寒武纪科技1A芯片可以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显著提升计算机系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运算效能,可以超过传统中央处理器和图形处理器芯片两个数量级;二是终端产品的离线智能化,让很多用户数据不必上传,保证了信息安全。

  目前寒武纪科技终端处理器IP产品已衍生出1A、1H等多个型号。寒武纪科技正在紧锣密鼓地将芯片推向市场。据陈天石介绍,商业化主要是两方面:一是终端,二是云端。终端产品就是手机、智能眼镜、手环等等,需要芯片去识别图像、影音和文字。而在云端,像科大讯飞、曙光这样知名的云端客户,都已经是寒武纪科技的客户。

  中国芯片路遥几何

  寒武纪科技团队成员的平均年龄只有25岁,甚至很多骨干成员在校期间已经开始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其实,不止寒武纪科技,中国从事人工智能芯片研究的科研团队普遍具有高学历、年轻化的特点。

  Gartner研究副总裁、芯片行业分析师盛陵表示:“根据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战略,人工智能芯片在安防、军事、视频人工智能算法等方面都有用武之地,而且是刚需,订单不用担心。”

  “智能时代迟早要到来。”陈云霁表示,“每个时代都有其核心的物质载体,比如工业时代的蒸汽机、信息时代的通用CPU,智能时代也将会出现这个核心载体。”

  咨询公司Tractica的预测数据显示,到2025年,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深度学习芯片组市场收入,将由去年的5亿美元升至122亿美元的规模,复合年均增长率超过40%。

  相关链接

  独角兽不是创业的终点

  大额投资的不断进入,造就了一个个独角兽。2016年,中国独角兽企业达到131家,总估值逾4876亿美元,蚂蚁金服、小米和阿里云等知名企业入选。这些企业主要以京沪深杭为主的一线城市和准一线城市。北京的中关村,这里诞生的独角兽企业多为引领行业新模式、新技术;在上海的独角兽企业中,六成为新型互联网+企业;深圳四成属于技术驱动型企业;杭州的独角兽企业有12家,且极具“阿里特色”,其中一半围绕阿里巴巴的生态圈展开,以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为主。2017年,摩拜、知乎、学霸君、ofo、网易云音乐、寒武纪等先后获得过亿美元融资进军独角兽俱乐部。估值达到10亿美元,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家初创公司的成功。但是,对于创业者来说,成为独角兽远不是创业的终点。

  本报记者 张欢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