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田义:我不是一个人在奋斗
- 来源:世纪人物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沈田义,奋斗,团队,人物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12-14 13:33
初冬,寒冷笼罩北京,但冰冻不住燃烧在人们胸中的激情与梦想。在那样一个明媚的午后,我们如约到了朝阳区建外外交公寓。一栋高楼下,有冷风袭过,一名武警战士在站岗,在他一丝不苟的看身份证、登记、开门等一系列检查后放行,这让我们对下午的采访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当笔者与沈田义先生厚实的手紧握在一起的时候,感受到的是一种质朴和真诚。窗外透进丝丝柔和的阳光,倍感温暖,而面对这个人,又觉得那么亲切,从娓娓道来的话语中,让我们在那个秋日的午后,有太多的感慨,太多的回味……
“1+1”大于“2”
1978年,邓小平同志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中国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企走出国门,参与世界经济活动更是日益频繁。在“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实施中,有一个“身影”活跃其中,“她”是中间人,也是参与者,“她”不但大力将世界的资本引进来为我所用,而且积极地推动民族企业走向国际,这个“身影”便是中国专业国际投资有限公司。
中国专业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已经成功在国内投资兴建的项目有山东的石油码头及储油项目、高速公路项目、黑龙江的水力发电站项目、山西的煤矿及热电厂项目、江苏的出口汽车配件项目、甘肃的汽配项目与云南的环保项目。国外成功投资兴建的项目有孟加拉国天然气电厂项目、哥伦比亚高速公路项目、美国蒙大拿天然气开发项目等等。
“我们公司是以项目投资和产业投资为主,兼顾企业投资咨询服务,是在各投资领域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资本融资和资产管理服务的大型专业化投资公司。因为我们公司和境内外的一些财团、社团、基金会及银行均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再加上国家民营经济的发展,VC和PE的进入,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舞台。现在,我们公司投资总额在六百亿人民币以上,我们在境内总投资近300亿元人民币,境外投资近310亿元人民币。”沈田义介绍道。
作为公司掌门人的沈田义,投身于投资领域已有十多年,俨然已是一位“老江湖”。不为外界所知的是,这位投资数百亿人民币,运筹帷幄数十个项目的“老江湖”,竟是七一年出生的人,放在投资领域公司老总职位上定格,这位七零后可谓是个“少帅”。
然而,正是这位年轻的老总,却是世界经济十大华人投资风云人物,世界华人集团联盟主席,被誉为推动民营企业走向国际的排头兵。
“数学运算中‘1+1=2’,但企业间的合纵连横是不遵循这个规律的,我们做的加法永远是‘1+1>2’。”沈田义的语气铿镪顿挫,掷地有声。
走出去,开辟新天地
沈田义认为,要做好一家投资公司,要必须满足三点:第一,要有他的资金源和资金链;第二,要有专业化、国际化的团队;第三,要熟悉世界各国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如今,中国专业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秉承“专业、创新、共赢”的精神,已与世界上的三百家资本银行建立了合作关系。公司的业务每发展到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华人组织、基金会、财团便会来支持公司的发展,并纷纷与之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因为这些战略合作伙伴非常清楚当地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所以给予公司非常宝贵的支持,也增强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2010年6月24日,沈田义跟随胡锦涛主席一行出访加拿大,参加了第四届中加经贸合作论坛。此行,只是沈田义奔波在外的一个缩影。一直在做境外信托业务的沈田义,在世界多个国家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结识了大量诸如欧美同学会的会员、海外博士会的会员。沈田义的诚挚、敬业和热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凡是和他接触的这些人都逐一成了他的朋友。而这些人都在世界各大金融体系工作,他们背后的资金链也非常强大。其中有一些人,也正是看准了沈田义公司的发展前景,主动找到沈田义,要求加入其中。现在,沈田义的队伍越来越大,仅中层管理人员就将近一百人,而且百分之七十都是海归,具有一定的海外工作经验,这些人组成了一个专业化、国际化的工作团队,赢得了客户的信赖。
“我们的人脉为我们带来了财脉,有了财脉,我们又可以做许多事情,而在做事中我们有了更广的人脉,就像滚雪球一样,这就是我们的优势。我非常感谢这些人,这些团队,这些组织的支持,有了他们,我们在境外才会做的得心应手。”提到这些,沈田义非常感恩。
沈田义同时强调,企业要增强国际竞争力,作为一个企业的灵魂人物,企业家更应该把目光放长远。
“但问题是,国内的一些企业家,从来没有考虑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我曾经带过一个企业家出国,这个企业生产的童鞋,在美国纽约的市场价格是九十六美金,当时那个企业家很惊讶的嚷道‘不会吧,我们国内的出厂价才是二十六块钱一双!’”沈田义现场与那个企业家进行了比较,他建议那个企业家:“你要是了解这个市场,不用中间商来做,自己出来跑市场,这种利润率不是更可观吗?”
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在沈田义的老家江苏有个汽配企业,以前一直是通过中间商来做销售。沈田义几次带领这个企业的董事长出国,让他直接跟境外企业做业务,自主进出口,直接将产品卖给国外的经销商。观念的转变,使这个企业最终赢得了丰厚的利润。
“在这样一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一个企业做大做强,最终的发展趋势是走向国际。所以,一个企业经过七年的稳定期后,必须要考虑与国际资本接轨,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当你的企业十年后再不跟国际资本接轨,你就会举步维艰。你势必要和国际接轨,必须的!”沈田义的手随着他的言语在我们面前画了一条弧线,那漂亮的弧线似乎就是一架与国际接轨的拱桥。
投资低碳长袖善舞
“信心比黄金还要宝贵”,当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之时,沈田义深刻的体会到了温家宝总理的这句话。他带领公司全体员工,上下一心,在危机中寻求机遇,始终保持着行业的领先地位,并跻身国际投资机构100强。
很多人认为,“铁公基”(铁路、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块永远也吃不完的蛋糕。而在前几年,中国专业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方向也是大力倾向于基础设施上面,但是随着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沈田义审时度势,对企业的投资方向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他放弃了大家都争着抢的那块“蛋糕”,将投资方向转向低碳环保领域。有朋友见他把大部分经历放在低碳投资上,而放弃了那块“大蛋糕”,觉得他有些“不务正业”,他们劝说沈田义,“低碳”看起来很美,但它是一把“双刃剑”。
在一次会议上,沈田义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所谓低碳,就是要减少能源的利用,增强低碳技术的应用。现在世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低碳经济必将渗透到各个领域,这不是中国一个国家的问题,这是世界的大趋势。”而他,也最终是果断带领公司将投资方向作了大幅度调整,在这一两年内,基本上投向低碳、环保等领域。
“用煤发电,要耗用大量的煤,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越用就越少,最主要的是燃烧煤炭会产生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但是空气发电,只要有设备就可以了,这笔账很明显。”沈田义说,现在公司已经掌握了空气发电,海水淡化、无公害零排放垃圾处理等核心技术。
其实,照我们国家的现状,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是非常有限的,人们所说的低碳“双刃剑”也不无道理,沈田义对此非常清楚。为此,他制定了一条铁律,跟着国家的政策节奏走。在投资时,首先要看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在符合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还必须选择经过省市级以上发改委立项的项目。
有了严格的把关,每一个项目,都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现在,只要是沈田义认定的项目,基本投资从没有落空过。
“谁了解社会,谁就会掌握市场,赢得市场。商场和战场一样,需要勇气,但更需要智慧,只要方向对了,不打则以,打则必胜。”沈田义的目光中透出睿智和自信。
富而有德财富德茂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沈田义觉得,做公司和做人一样,一定不能两眼只盯着钱,作为一家投资公司,有义务多做一些关系民生的善事。
一次,公司接到一个公路项目,这个项目临界两省,并且利润上也不是很可观,但沈田义考虑到,这个项目如果做下来,最起码是对周边的老百姓有好处,方便了他们的出行,于是毅然接下了这个没有多大利润的项目。
还有一次,同样的问题摆在沈田义面前:那是一个码头项目,当公司核算完后,觉得也没有多大的意义。而沈田义却觉得,一个沿海城市的发展都是以港口带动内陆经济的,这个项目做下来,是对当地老百姓最大的贡献,况且当时这个码头项目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可以适当解决当地的就业压力。想到此,沈田义二话不说,就签署了投资协议。
富而有德,财富德茂。作为公司掌门人的沈田义,一直怀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他始终认为,一家国际性专业投资公司,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一定不要忘了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2010年1月份的海地地震,牵动着沈田义的心弦,他通过互联网了解到,海地没有上规模的港口,没有一个能跟国际接轨的国际标准机场,尤其是灾后的海地,更是百废待兴。作为中国的一家投资公司,他希望能为海地重建贡献自己的力量。也许是心有灵犀,当海地代表团来到中国以后,特地找到沈田义洽谈,并热情邀请沈田义前往海地对海地一些港口和机场进行开发,如今,海地政府和工商部已和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
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沈田义一直遵循这种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的做事风格。作为一家资本运作的本土公司,中国专业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是把境外的金融机构、私企资金进行整合后,投入到国内企业。与此同时,致力于把民族企业推上国际舞台,增强国际竞争力。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可是真要涉入其中,将会有多少风险?而作为公司带头人的沈田义,却需要何等的雄心和魄力,又需要付出多少艰辛和努力?
然而,对于沈田义来说,自己付出多少艰辛,碰到多少困难并不可怕。真正令他忧虑的是一些企业和项目方对国家的宏观政策和法律法规不了解,甚至有的对项目的流程、程序都不是很清楚。
有一件事令沈田义到现在记忆犹新。
几年前,山西省有三个年过六旬的老人,倾其所有拿到了一个发电厂的项目。这三个老人很兴奋,拿到这个项目后立即跑了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等地去融资。很多投资公司看到项目后都说“很好,我们马上考察。”随后,给三位老人要了很多的考察费,但等考察费花完以后却都没有下文了。这三位老人吃了许多亏之后终于明白,原来这个所谓的“考察费”是一个骗局。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三个老人后来又遇到一个更大的“骗局”。有一个“投资者”说这个资料很好,我们需要拿到国外,但需要几十万的翻译费用,当三个老人拿出几十万给那个“投资者”后,那个“投资者”竟杳无音讯了,再也没有和三位老人联系过。
沈田义说,当我见到这三个年过花甲的老人时,他们已经走了一百多家投资公司,而没有一个跟他们说实话的。其实这三个老人的项目没有问题,但那个项目环保总局环评是2003年4月份,有效期是5年。在我遇到他们时,环评已经过期了。
看到三位老人失望的眼神,沈田义感到痛心疾首,他很为三位老人感到惋惜。
为此,沈田义一有机会便会呼吁:加强行业自律,加强对企业决策者进行政策和法律法规方面的教育,否则,企业将会走很多弯路。
沈田义说:“面对一些投资企业和投资人的所作所为,我更感到气愤。所以,面对每一个合作伙伴,我都不会让他们失望。我们非常注重企业的发展与自身完善,在合作中,我们会以严谨的态度揣摩市场趋势,深入的探讨研究,谨慎的资本运行,最终赢得客户的信赖,几年来,我们已将国内二十余家企业成功推到国际上了。”
也许是沈田义先生的性格过于坚强,亦或者他是谦虚,当谈到企业自身在发展时遇到哪些困难,他都是轻描淡写。
“有是有,譬如在国内,项目运行到一半,由于经济或其他各方面的原因,就停滞了,当我们再重新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就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在境外呢,当我们‘走出去’或‘引进来’时,有一些国家开始可能会设置一些壁垒,像天然气开发,石油开采,在中东一些国家会给我们一些限制,这对我们来说算是一些困难吧。”
对于这些,沈田义却表示能够理解:“其实,这正是我们国家的困难,随着国家的强大,出现这些现象也是必然的。但是,可喜的是我不是一个人在奋斗,我有一个好的团队,我有优秀的合作伙伴,最主要的是我们背后有强大的国家来为我们撑腰。我们之所以能有这么好的发展,是因为国家改善了投资环境,提升了国际竞争优势,以前是发达国家来中国投资,而现在是中国去发达国家投资,这是国家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好‘势’,我们只是顺势而为。当我们顺势而为的时候,就一定会有机会乘势而上。”
是的,天有时,地有利,而人又和合,在这个追求天人合一的土地上,承载着多少个华夏儿女的激情和梦想。如今,中国经济撬动世界,许多游子们也纷纷“回家”。采访结束之时,沈田义的公司来了两位加拿大华侨,要与他商议在北京郊区开发北美风情旅游景区的事情……
结语:“大鹏展翅腾飞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专业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会引进更多的资本,把更多的民族企业推向世界,我们期待“少帅”沈田义,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怀着一颗敬仰的心一起祝福他和他的团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