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2017外援新政实施后,联赛的整体进球数却大幅度攀升,2016赛季总进球数是640个,但2017赛季却暴增至732个。进球数的攀升和外援质量的攀升有相关,但也和各队的防线实力、质量下降有关联。
当然,外援们的进球比例大幅度下降,让中超的本土球员有了更多的存在感。
本土火枪手有了存在感
武磊的单季20个进球,是中超最近11年的纪录,在此之前的2006赛季,李金羽打进了26球,郑智打进了21球。在这段间隔中,最接近武磊的是2010赛季韩鹏的17个进球。
外援仍旧占据着各队的锋线和射手榜前列的位置。射手榜前20中,只有武磊一名本土球员,20之外的才是郜林(9球)、于汉超和谭龙(8球)、肖智(7球)等球员,这说明,尽管中前场的本土球员的出场数增加,但锋线这个至关重要的位置,外援们仍旧是各队的核心所在。
然而,亮点仍旧闪亮。比如在边翼的位置,郑达伦(29场、1840分钟)就打进了6球,他是以U23球员的身份打进的,也是U23最佳射手。
此外,胡靖航(27场)、杨立瑜(26场)、桂宏(13场)这几名年轻的前锋球员开始出现在锋线的位置,胡靖航在U23球员中的出场时间排名第五,杨立瑜则排名第十二,其中,胡靖航打进了3球,杨立瑜打进了2球、桂宏打进了1球,虽然进球数并不多,但如果没有外援新政和U23新政的配套使用,他们恐怕不会获得机会。
实际上,战术的演变也为本土球员的攻击球员提供了更多机会。在过去几个赛季,中超的主打阵型几乎是清一色的451,那个时代前锋位置几乎没有本土球员,但在2017赛季,战术打法开始多样化,比如鲁能、国安等队多采用442阵型、建业的532阵型以及广州富力极为成功的352阵型,很多球队开始采用双前锋的打法,在外援上场名额缩减的背影下,这其实也为本土锋线球员提供了登场机会,双前锋战术也是中超本赛季进球数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年轻后卫是意外之喜
从近几年国家队的表现来看,目前中国足球最迫切任务的就是锋线球员的培养。其实哪怕给锋线球员替补出场的机会,对于中国足球都是非常珍贵的,相比较而言,中后卫的位置不用过于担心,毕竟双中卫或者三中卫的配置,本土球员的出场机会相对较多,但2017赛季非常有意思的一点就是:外援新政与U23新政同时实施,让年轻的中后卫意外地获得了成长良机。
在这个位置上,我们可以看到刘奕鸣(28场)、黄政宇(30场)、高准翼(25场)等年轻中后卫的成长,其中,黄政宇(2524分钟)和刘奕鸣(2475分钟)更是U23球员出场时间排行榜的冠亚军,另一名入选了国家队的年轻中后卫高准翼(1533分钟)的出场时间也排名U23球员的第十位。
这对于中国足球的整体提高应该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没有U23政策,他们未必能够获得机会,但U23政策的推出让他们获得了机会,占据了主力,而且坐稳了位置,自然而然,未来国足也不必为中后卫人才断层担心。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