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阻力

  • 来源:视野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11-15 14:33

  自从我在公众号上开专栏后,我妈的微信朋友圈里除了关于养生和女人如何骄傲地活的文章之外,又多了一个内容。有一次她截屏给我看那些回复里的赞美文字,顺便啧啧感叹:“看到了吗?都夸你是才女,听起来简直比红颜还薄命。”我被她气得不知该如何回击。

  尤其是她去电影院用心观看电影,了解了萧红的悲剧命运后,就更加对我的未来忧心忡忡。她才不管什么“来就来到人生喧哗交响的洪流”呢,对她来说,黄金时代就是一回到家玄关处洒落的温暖阳光,逛网店时咬咬牙就能网购的Ferragamo鞋子,她刚煲好红烧肉我就喊饿,爸爸出差回来,她一边埋怨“哎哟,你真的不会挑东西”,一边接过护肤品。萧红怕人生太短、故事太长,而我妈唯恐我交付太多、赢得太少。

  于是,我时常给她讲道理:像我这么爱慕虚荣的女人,跨出门前都要反复掂量,不会动辄倾听内心的呼唤而一去不回头。况且,才华需要横溢到一定程度,才能突破人生的瓶颈,我的这点聪明也只够做吃寿司时蘸的芥末,骗取一点眼泪。

  这就是我们最近对话的循环模式,只有我赌咒发誓在文化界必然混不出头,我妈才会放心地以“在台湾好好玩,不要老闷在宿舍里写东西,千万别省钱”作结。

  后来我却在一些前人的言行中,看到我妈熟悉的身影。譬如嵇康,他声称要“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宁愿打铁而不为官,孤介至此,以致被司马氏政权处死。然而翻阅嵇康留下来的《家诫》,讲的都是诸如长官处不可常去、亦不可住宿,长官送客时不要跟在后面,有人争论时立刻走开,等等。类似的状况也发生在苏东坡的身上,这个宋朝最睿智的人物,却写下这样的诗句:“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大文豪鲁迅却嘱咐儿子海婴干什么都好,不要做文学家——好像再伟大的人物,在子女面前,都撇不掉那点私心;再清高的人,在谈及爱的时候,都免不了俗气起来。所以我时常想:或许人都是在成为父母后,才学会了如明哲保身这一类市井气十足的生存法则吧。

  小学时,家乡要评百强卫生市,老师要求我们背诵“小学生卫生守则”和“文明市民守则”。我的记性好,常是班里第一个背会的。老师规定先背会的先休息。我在走廊上透过窗户看到一教室念念有词的同学时,感到既骄傲又寂寥,我抱怨道:“背这种东西真是浪费时间。老师闲得慌吧,干吗不放我们出来玩?”后来,这句抱怨传到了班主任的耳朵里。一天,她通知全班同学,当天的全部卫生由我来打扫。

  我妈来接我时,看到我满身都是肥皂水,袖管脏兮兮的,脸上还滑稽地带着点灰,明明狼狈得像逃兵,表情却骄傲又固执得像个将军。那件事后来被我妈圆满解决了,到底怎么解决的,我没问过。好像所有关于我不可一世的往事后面,我妈都会替我扫掉那激起的灰尘。

  成年后我们喜欢到处游荡,而很多父母一生都在做一份工作,大半辈子都待在一个城市。我有许多能力卓越的朋友,他们大多很少与父母沟通。我问他们原因,有人就说:“哎呀,跟他们说了,他们也不会懂。他们能给我什么建议呀,就那么几句话,多吃点,别省钱,跟周围人和睦相处,从我上小学时出门前他们就这样念叨,到现在就没变过。以后到底是出国还是跟着现在的导师继续干,也只能由我自己决定。”这些话听起来残酷,却把很多人匆忙撂下父母的电话、随便回复父母的短信时的心态,直白地说了出来。

  大概父母真的是子女在追寻伟大梦想道路上的阻力吧。那种趋利避害的天性,会让父母不顾你对崇高理想的穷追猛打,无视你对正义事业的满怀热情,只关心你的饭桌上是否有三菜一汤。他们无法给你提供实际的建议,却会用一堆似乎过时的大道理来束缚你的拳脚。或许大多数人只有在拳脚处的隐秘绳索倏忽消失时,才会感到一丝无所适从——你终于自由了,从此再没有人以爱的名义捆绑你;你也不必回头看,因为故乡只剩房屋,不再亮着灯。

  (蓉蓉摘自人民文学出版社《赐我理由再披甲上阵》)

  倪一宁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