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经济学的春天
-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行为经济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11-17 11:18
行为经济学不是叛逆,而是回归了原点。
2017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由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塞勒斩获。颁奖委员会称,塞勒研究和探索有限理性、社会偏好及缺乏控制力的后果,并展示出这些人类特质是如何影响个人决定,以致影响市场效果。曾经被主流经济学家视为旁门左道耻笑的行为经济学,终于堂堂正正地登门入室,被承认是经济学的桂冠之一。那么,行为经济学的春天到来了吗?
正统的古典经济学,始于亚当.斯密,在观察现实中的自由市场型社会的基础上,以一系列基本假设为前提,如人类行为理性,自动地趋利避害,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很多方面,古典经济学与物理教科书颇为类似,描述一个自动运转、走向至善的人类社会。
经济学领域的边缘学派以及其他社会科学,一直在挑战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如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指出市场运转经常发生失灵,导致次优甚至有害的结果,很多行为经济学家也加入了这个阵营之中。
如果我们承认现实的无限复杂性的话,行为经济学的确在很多方面展示出极大的解释力。
比如最经典的行为经济学理念“损失规避”,人对损失的心理估值要大于收获的心理估值。这在普通人的生活中很常见,例如人丢失100元钱,甚至10元钱后会感到非常懊悔,但人很少因为自己偷懒而失去赚到100元钱的机会而如此懊悔,按照经济学的理念,不作为而导致的损失也是一种“机会成本”。
这个现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很多现实。比如大城市的市民往往认为,被外来移民夺走了工作机会。外来移民的确会造成蓝领工作领域竞争加剧,可能导致A因此而失去工作,A及他的家人会对这个损失评价非常大,以至于迁怒所有外来移民。事实上,该领域的竞争加剧也使得服务费用压低,比如A家庭可以花较少的钱买到更好的家政服务,他们对此的心理评价较低。
又比如,自由贸易给美国人带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廉价商品,但也冲击了一些美国低端制造业,导致失业和传统工业带的危机,而前者是润物无声的,后者却在选民的心中无限放大,导致他们倾向于选择反对自由贸易的民粹主义领导人,尽管这最终会损害所有人的利益——毕竟每个人都是消费者。
又比如另一个著名的行为经济学试验:给甲乙100元钱,由甲来分,对于甲的决定,乙只能选择接受或否定。假如人是绝对理性的话,即使甲只分给乙1元钱,这也比乙否定方案导致自己1元不得要好。现实中,不公平的方案会遭到乙的否定(一对组合只做一次试验,乙无法通过否定来传递信息,迫使甲在再次分配时更“公正”)。这说明人是一种天生的社会动物,会把他人得到很多想象为对自己的不利,尽管自己也分到了一定的利益。这个理论对解释极度贫富不均社会里的激烈冲突很有帮助。
其实行为经济学也不是叛逆,在某种意义上是让经济学回到起始点,比如亚当.斯密本人就有不少对人行为方式的观察,而且并不把自己的理论视为绝对的科学,鼓吹对自由市场的迷信。机械化的古典经济学遇到了现实的金融危机,也暴露了自身盲点,所以,有助于弥补这些盲点的行为经济学的春天,来得越早越好。(本文作者系FT中文网评论主编)
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