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环境下建筑设计课程“师徒式”教学法的改革与实践

1 问题的提出

1.1建筑学专业教育的特点

建筑学专业是我国最早开展职业教育评估的专业之一。始于 1992 年的建筑学专业教育模式及其评估制度,本身就是对我国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重大突破。其专业教育标准与评估机制奠定了建筑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职业教育,与高校其他学科教育有很大的区别。在建筑学课程体系中,实现其职业教育目标的主干课程是建筑设计类课程,该类课程是由面向不同年级授课的各类设计课组成的系列化课程。建筑设计类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建筑设计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构思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职业教育的目标。

1.2“师徒式”教学法的应用

基于上述教学目标,在建筑设计课程中,除了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需要学生在教师的辅导下通过练习、操作和评价掌握专业技艺和职业能力,这类知识可归为沉默知识。辅导教师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法,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在辅导过程中耳濡目染受到熏陶,学习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素养,并在他们的自身实践中,继承和利用这些知识。“师徒式”教学法是超小班规模的教学,更多地要依赖“一个人教一个人”的辅导方式。因此“师徒式”教学法存在显著弊端,即教学效率和效益低下。以建筑设计课程为例,按照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评估要求,建筑设计课程的师生比是 18 ~ 112,即 30 人的教学班级配 3 名教师。

1.3“师徒式”教学法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办学经费有限、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很多高校建筑设计课程的师生比远远低于 110 的标准,通常情况下授课师生比是 130,甚至更低。低师生比导致“师徒式”教学法在建筑设计课程中无法有效应用,也无法达成“传授沉默知识、掌握设计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

本研究将针对上述问题,运用现代教学设备推动教学改革,打破传统“师徒式”教学法的束缚,在低师生比的教学条件下,提高教学效率,达成教学目标。

2 课程改革与实践

2.1 课程概况

在建筑设计课程中,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大约需要 60 个课时,涵盖“基地认知与分析、案例学习与体验、设计实践与辅导、成果评价与总结”四个教学环节,而在每个环节中都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而在每个环节中,“师徒式”教学法都是必不可少的方法。在“设计实践与辅导”环节中,“师徒式”教学法是该环节最核心的教学方法。因此本文的教学改革主要以“设计实践与辅导”环节为例。

2.2 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

已有的相关教学改革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建筑设计类课程中的案例学习与体验、成果评价与总结等环节(韩,刘 2013);或者提倡在教学中运用网络技术实现师生互动、丰富课件的形式和学习内容、通过计算机软件提高绘图速度和精度等(郭,2009);而对于建筑设计课程的核心教学方法——“师徒式”教学法,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其教学效率和质量,却鲜有研究和改革实践。

2.3 改革的途径

图 2 反映了传统模式下的“师徒式”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和实施途径,主要依靠教师重复地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来完成教学任务。图 3 是改革模式下的“师徒式”教学,通过多媒体设备,由原来的“一对一”模式扩大到“一对多”的模式。

传统模式下的“师徒式”教学,其教学实施过程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二是教师的演示教学。演示内容是基于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的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已有设计成果进行修正演示,演示一般在学生的草图纸上进行。因此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声频以及演示教学的视频传播只限于教师和一位学生之间,这也是传统“师徒式”教学法效率低下的原因所在。而在改革模式下,借助多媒体设备,将互动声频和演示视频传播出去,扩大受众面,提高该教学法的教学效益和效率。

在建筑设计方案阶段,师生之间一般使用手绘草图进行设计和交流。因此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演示,可以通过预先制作 ppt 或者通过电脑操作进行演示,建筑设计课程需要在徒手草图与屏幕显示之间嫁接一个桥梁——大尺度实物投影仪,通过投影仪把草图绘制和修改过程同步投影到屏幕上。因此除普通多媒体设备外,还需配置一个大尺度实物投影仪,至少能显示 A2 的范围;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配置 A1 显示范围的实物投影仪。另外还需要通过扩音设备,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辐射范围扩大,传播到整个教学班。同时其他同学也可以共同参与设计方案的评价,并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

2.4 改革的实践

近年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建筑学专业在建筑设计课程中运用改革模式,在低师生比的教学条件下,借助多媒体设备提高“师徒式”教学法的教学效率,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1)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通过配置普通多媒体设备及大尺度实物投影仪,将师徒辅导的视频和音频信号放大并扩散,传播到每一位学生,师徒式教学从 11的师生比扩大到 130 的师生比,其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2)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场景

在改革模式下,由于多媒体设备的辅助,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到讨论中,对方案做出评价,提出修改意见。辅导讨论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所有学生参与讨论的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也通过对其他同学方案的点评,提高自身对设计方案的评判能力,从而对自己的设计方案有更好的理解和修正。

(3)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

在传统模式下,教师在一对一辅导过程中,无暇顾及其他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导致课堂教学组织相对松散,课堂纪律散漫。而在改革模式下,教师可以在一对一辅导的同时,督促和要求其他学生共同参与,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并加强课堂纪律管理。

(4)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传统的师徒式辅导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是一对一的私密交流,没有其他旁观者和参与者。而在改革模式下,在师徒式辅导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被放大和扩散,相当于是在公开场合进行表达和交流,在这样的环境下,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结语

实践证明,改革模式下的“师徒式”教学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还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有序组织,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场景,提高教学质量。当然,改革模式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从一对一的个体辅导转向对所有学生的群体辅导,教师的交流范围从一名学生扩大到多名学生,对教师的语言表达、临场应变、专业解答等各方面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改革模式下的“师徒式”教学法,尤其适合低师生比背景下的建筑学专业,通过增设多媒体设备,改革传统的教学实施途径,提高教学效率,达到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兼顾的教学效果,达成建筑学专业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