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材料与建造方式的传承设计研究——以陕西省当代建筑创作为例

前言:

陕西地区传统建筑中土、木、砖、石、瓦作为传统地域材料有其独特的建构方式,而这些建构方式是形成肌理艺术表现的关键性因素。传统建筑中的装饰艺术不论是造型特色、纹饰内容、图形构成要素均反映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观、宗教观、民俗观、伦理观,体现着陕西地区就地取材和精湛的营造技艺。陕西地区的当代建筑创作对传统材料的应用与传承方式可分为建筑形式、建造技艺的延续与内涵的衍生两种,都以表达传统建筑空间形态的意蕴为主要目标。

1 石材的肌理性砌筑

在陕西地区当代建筑创作中,石材作为围护材料应用于墙体营造时,天然石材与混凝土框架的结合与石材幕墙两种建造方式比较常见,以形成规则、不规则的肌理特征。规则性肌理特征常表现为石材幕墙建造时,相同规格石材层状砌筑以干挂或者贴面的方式建造。干挂石材幕墙的做法传承了料石砌筑的规则层状砌筑肌理的做法。由于其规则质朴的肌理效果使得石材幕墙成为现代建筑设计中常见的一种墙体饰面类型。西安秦二世陵遗址公园博物馆(如图 1),建筑师用干挂深灰色石材作为主要的建筑表皮材料,预制好尺寸的石材表面剖光后层状砌筑,石材与石材之间采用错缝砌筑的形式,符合规则性肌理特征。

不同形状石材的随机性肌理效果 , 能展现原生态的乡土情怀以及陕西地域性情感特征。天然石材与混凝土框架结合是陕西地区一种传承毛石砌筑的方式。例如蓝田父亲宅,整个建筑由钢筋混凝土浇筑建筑的整体圈梁框架 , 在框架之间填充石材 , 为了弥补随机的大小石材之间的缝隙 , 建筑师采用了混凝土砂浆浇灌将石材和混凝土内芯墙体粘结起来 , 并将缝隙填满,恰恰体现了建筑师利用地域性材料及其建造方式进行再创作。

2 砖的肌理性砌筑

2.1 砖围护墙体

现代建筑多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搭建建筑主体结构,建筑师希望从砖的传统砌筑方式的延续来继承陕西传统文化,形成点、线、面三种不同的砖墙肌理效果来实现原有砌筑方式的创新。点状肌理效果可以通过砌筑时将丁砖或者顺砖抽出一定的距离形成;线性肌理效果可以通过将垂直砖墙面的连续的几匹砖进行凸凹变化砌筑的方式形成,也可将垂直砖墙面通过不同颜色的青砖和红砖交替砌筑形成;面性肌理效果则是以砖的凸凹变化拼合而成的图案性肌理。灞柳驿精品酒店(如图 2)的山墙面,通过突出的丁砖形成点状肌理效果,配合砌筑时预留的方形孔洞用瓦片构筑传统文化符号使得传统文化在建筑中的体现与传承。

2.2 装饰性构件的传承与创新

陕西传统建筑中砖雕艺术灿烂丰富,集“天人合一”、宗教礼制、伦理民俗等文化与一身,在现代设计创作中结合新型材料将砖雕艺术得以进一步的发扬。陕西临潼榴花溪堂(如图 3)整个的建筑形制和砖雕的装饰纹样延续了传统关中民居的形态特点,将现代建筑新的功能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结合,墙壁上的砖雕纹样采用自然植物花草纹样居多,屋顶神兽砖雕占据着屋脊和山墙的尽端,反映出自然崇拜的文化内涵。

3 木材的线性编织

陕西地区传统建筑中木材作为建筑承重结构,大量使用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结构,及民居中的木雕艺术均反映着浓厚的地域文化特征。在现代建筑创作中,利用木材的易切割和抛光的特点将其与新材料结合进行转译与创新,反映陕西传统建筑的意蕴与精神。

3.1 木材与金属的碰撞

中国传统木建筑的结构连接也有用金属件辅助连接的形式,现代设计当中则调配了金属与木的比例。在陕西现代设计中往往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尺寸较大厚度较厚的木板拼贴组成很厚的砌块状使用金属节点链接砌筑而成,另一种方式板材的应用方式是通过木条线性拼贴铰接将其嵌入预制好的金属钢框架之中。厚木板通过合页或者转轴的方式将每块木板连接在一起而形成围护墙面,也可转动角度形成图案式镂空的肌理效果(如图 4)。

3.2 传统装饰构件的沿用

在陕西现代建筑创作中木材的线性编织肌理进行传承与创新,形成四经线编织、纬线编织、交错编织、图案式编织几种线性编织的形式。在陕西地区传统民居建筑中,门窗构件上的纹样所反映出来的“天人合一”、宗教礼制、伦理民俗的文化内涵是重点传承的,也是最快速度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认知的途径。在临潼榴花溪堂以及蓝田井宇中的门窗构件的设计上,延续传统的冰裂纹样和线条刻画构成几何图案,作为符号性质的设计手法来传承和表现传统建筑文化。西安曲江威斯丁酒店入口细木条横向排列转译木构建筑屋顶椽子的排列方式,形成经线编织肌理效果,引导人流进入入口,也凸显入口前厅的空间纵深感,与垂直方向的纵向木条配合形成入口半围合的灰空间,利用木条温和的颜色质感带来亲切地感受。

4 生土材料的营造与创新

生土建筑建造方式和建造技术的多样性造就了生土材料多样化的材质美,丰富的色彩、粗糙的质感以及建造过程形成的横向匀质肌理。因为传统建筑中生土材料的温暖的触感和厚重感,在现代建筑设计当中往往也成为设计师们反映陕西地域建筑文化的宠儿。当代工艺可根据设计意图控制生土混合料的成分配比,可以控制肌理的粗糙程度。除生土材料自身的厚重特性外,夯筑过程通过不同色料加以调整均质肌理效果,形成如国画般独特的纹理效果。

生土材料也许已不能满足现代建筑大面灵活空间的设计要求,但是要从传统材料中寻求与现代材料结合的新形式,在陕西地区传统建筑创作中,作为围护材料可以和混凝土、砖、石材、玻璃幕墙等进行结合,甚至可以作为围墙出现在整个建筑设计中,使原本冰冷的混凝土和玻璃有了温暖的气氛和容易亲近之感。西安万科大明宫住宅规划项目中夯土景观墙的设计,依旧延续传统夯土墙体的制作工艺营造新型夯土墙体,也能唤起人们对传统民居建筑的回忆,加深人们对传统民居建筑的亲切感。

5 瓦装饰艺术的再现

陕西传统建筑中瓦作为屋面构件,承载着防水、保温等实际功能,无论是官式建筑的彩瓦或民居的灰瓦,都反射出稳重、端庄的建筑气质。现代设计创作中,除它的屋面使用功能外,更多地利用灰瓦宁静、质朴的特性,将其运用到墙面装饰、地面的铺设、装饰品的再创作当中。

设计师传承与转译民居建筑、官式建筑的空间形态,对传统建筑形式再塑造,是瓦在现代陕西地区现代建筑创作中使用的比较常见的方式。例如临潼贾平凹艺术馆,就是对传统关中民居建筑形式的转译,通过转译建筑形式、置换功能来展现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设计的传承与融合。以关中民居门楼为设计原型进行抽象的形式提取和再创造,而此时的瓦当以及门楼已不是传统民居中的有建筑意义的入楼设计,转变为装饰性的构件出现在现代建筑设计当中。这样的装饰形式作为一种传统符号出现,确实能够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回忆,但是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作为装饰出现的频率和位置需要很强的控制能力,需与建筑整体形态、材料肌理、颜色表达进行统一协调。

6 总结

在陕西地区传统建筑中,土、木、砖、石、瓦作为主要材料承载当地劳动人民的营建智慧及精湛的技艺。而应用于地域性现代建筑创作中,可以采用的设计策略一种是直接延续传统建筑空间形态,利用传统材料与新型材料相结合的形式来满足现代建筑功能及空间需求;一种是将传统建筑空间形态进行功能重置后转译,发现传统建筑设计当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空间形态的原型、装饰艺术的内涵等,利用传统材料的营造方式或其所形成的肌理特征进行再创造。不能简单地把思维限制于利用传统材料复制传统建筑营造的方式,还需深入挖掘传统材料的建造技艺与形态塑造背后所蕴含的内涵,必须适应于当代社会经济发展、技术革新的基础之上进行现代建筑传承设计。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