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海上,与红树林共舞

让英国人赞叹的海上森林

李正军见过旭日东升时的红树林。当晨曦涂满树枝间的空隙,海水也覆上一层玫瑰色。潮水轻轻冲刷树根,整个滩涂在发光。有白鹭飞到近处觅食,李正军藏在树枝后,看它们低头啄食小鱼。

这幅“和平”时期的景象,安谧得如一个古老的梦。很少有人想到红树林是世上最惊心动魄的植物。一旦飓风来临,它们要用比手腕还粗壮的树根紧紧攥住土地,抵抗滔天大浪。

62岁的李正军是深圳保育红树林的志愿者。他珍视红树林,因为有无红树林的海岸是迥然不同的命运。2004年印度发生海啸,死亡人数接近23万。而印度南部的瑟纳尔索普渔村,距离海岸仅几十米远的172户家庭却躲过一劫,因为那里的海岸有一片茂密的红树林。

红树林大都生长在远离城市的海边,深圳却是唯一的在市中心福田区也有红树林的城市(其余红树林分布在267公里的沿海线上)。李正军来深圳二十多年,在福田区的福民新村住了十多年。他为红树林的维护和复种奔走,如今已是第五个年头。他的人生轨迹和自然紧密交织在一起。出生在安徽的他祖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16岁时他加入中石油的石油勘探队,以油田为家,走遍大半个中国。直到八十年代企业改革,他离开中石油到深圳创立了一家外贸公司。当年纪渐长,他将生意交给接班人,寻思着“做点有意义的事”。2013年,他加入 “深圳绿源环保志愿者协会”成为一名志愿者,现为协会的荣誉理事。“我当时留在深圳,是因为喜欢这里的环境和气候。”在驱车前往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路上,李正军和我聊起他的过往。“你看路两旁的绿树”,他指着窗外说,“外地的朋友来深圳,看到高架桥下的花园和楼顶上的花园都很羡慕。”

和城市共生的红树林更是一个奇迹。1986年,世界野生生物(国际)基金会主席、英国女皇的丈夫菲利普亲王到深圳福田的红树林考察,感叹这里资源珍贵。之后不久福田区政府便建立了国家级的封闭式红树林保护区,将市中心的红树林完整保存下来。

可惜城市的发展背后必定有自然的牺牲。经历三次大规模填海造陆后的深圳,红树林的面积对比30年前剧减了75%。红树林防风固堤、净化水质的功能减弱的同时,很多被列为珍稀动物的候鸟也失去了它们的家园,这对生物多样性极为不利。危急时刻,李正军脱下西装皮鞋,换上了绿马甲和雨靴,怀揣对自然的敬意,踏入了神秘的海上森林。

湿地是宝贵的福地

到达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李正军沿路为我讲解遇到的树种。有叶片椭圆的秋茄、枝条纤细的海桑、闪闪发亮的银叶树……英国作家毛姆有一本小说集《木麻黄树》,我在这里惊喜地见到了树叶如马尾一般蓬松婆娑的木麻黄。

“很多人知道深圳有红树林,但不知道这些绿的树为什么被叫成红的。”李正军说。原来红树植物的树皮内含有丰富的单宁酸,这种物质遇空气极容易氧化变为红色。红树林的叶子通过蒸腾作用可以排解海水中的盐分,树种在海上漂浮两百年都不会坏,遇到滩涂地便生根发芽。

整个自然保护区对福田的气候环境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李正军刚接触环保教育时,对红树林也是一窍不通。团队积极邀请深圳大学、厦门大学的教授给志愿者讲课,并安排志愿者到香港米埔、广西北海、海南三亚等红树林生长的地区考察。他在课堂上学到不少知识,课下研读相关书籍,在巡护过程中积累经验。“每参加一次巡护,便受到一次教育。”2015年他受聘成为自然学校的老师,“感觉责任无比重大,我年纪也大了,要加倍努力学习才跟得上。”

红树林湿地有独特的生态系统,落叶为滩涂的土地提供养分,许多伴生植物在潮湿的环境里茁壮生长,吸引了昆虫,也让鱼、虾、蟹在此安居。李正军最喜欢跳跳鱼,那是一种褐色的、像泥鳅一样的小鱼,潮水落下时在林间弹跳行走。阳光下,一大片跳跳鱼从滩涂中跃起,“看过去非常美丽。”

湿地还吸引了以鱼虾为生的鸟。据统计,整个自然保护区内有194种鸟,其中最珍贵的当数黑脸琵鹭。它们的嘴很像中国的乐器琵琶,姿态极其优雅。黑脸琵鹭属于濒危物种,全世界仅存2000多只,每年它们沿着全球海岸线迁徙,约摸11月时飞到深圳。

李正军和团队用行动维护一个宜居的福田。在巡护过程里,他和队友曾多次发现有市民带着孩子在滩涂上抓鱼捕蟹,更有甚者将地笼放入浅水区大肆捕鱼。不少人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意识不强,志愿者们及时劝阻了他们。有一次李正军在林子里悬挂着捕鸟网,几十只鸟撞到网上动弹不得而死去,其中有一只鸟鲜血淋漓,奄奄一息。李正军心疼不已,“我们还要更努力地唤醒大家对自然的保护意识。”

这个坐落在市中心的保护区,不远之外便是高楼大厦。“我自从接触环保,就了解到高楼对鸟类的影响。”李正军听说有不少建一百层以上高楼的申请,都被福田区政府否决掉了。因为高楼一旦建起,鸟儿看到反光的玻璃,便不敢飞来这里。“我们还是需要一个鸟语花香的福田。”李正军说。

在自然中得到全新的快乐

绿源志愿者协会每周都会对红树进行一次巡护。整个团队共有134人,被分成9个小组,每一组巡护30公里的海岸线。大家自备水和干粮在早上集合,九点半开始巡护。深圳每一棵红树都有自己的“身份证”,巡护过程里发现树有问题便立刻记录、解决。志愿者年龄限制在70岁以下12岁以上,未满12岁但有自理能力的孩子可以在家长的陪伴下参加活动。曾有一名81岁的老者坚持跟随志愿者到海滩种树,大家不让他干活,他便坐在礁石上为大家唱歌鼓劲。人与自然在这一刻分外和谐,“很多人想加入我们,因为觉得很有意义。”

种树是李正军每个月固定要完成的任务。因为填海造陆毁掉的红树林,正在志愿者的努力下获得重生。2015年,李正军户外累计工作时长有超过1700小时,得到了深圳义工联颁发的特别贡献奖。到目前为止,他已经种下了一万八千多棵红树。

对于李正军来说,做志愿者工作,最开心的是发现问题后相关部门能够尽快解决。他清楚地记得去年9月28日台风登陆深圳,他第一个发现龙岗区的坝光有一棵515年的银叶树被吹倒在地。他立刻上报政府建议给古树增加保护措施,第二天古树四周便有铁栅栏加固,这让他很高兴。

“第二开心的,是做公益得到快乐。”每次巡护完,志愿者一起野炊,或者大家把自己带的便当拿出来分享,“摆好之后手机先吃,然后我们吃。吃完后大家拍照,”李正军讲到这,脸上露出了笑容,“大家开心了,公益也做了,劳逸结合,很快乐。”

志愿者的工作很辛苦,没有任何酬劳,全凭对自然的一腔热爱。“看到他们快乐,我也快乐。过去我到公司上班,这种快乐是体会不到的。”李正军刚做志愿者的时候,家人并不理解,“好好的公司老总不做,跑去种树,觉得我‘不务正业’。后来他们了解到红树林的宝贵,理解了我在做的事,也参与进来。”李正军欣慰地说。他和他的团队感染了越来越多的深圳市民,2013年他们获得了“福田好公民”的荣誉。今年是绿源成立第四年,在线注册的志愿者达到三万多名。随着市民环保意识的提高,福田区乃至深圳的宜居环境,越来越有保障。

保护红树林的队伍正在不断壮大。在我写下这篇采访稿的时候,李正军还在坝光的海边种树。昨天台风过境,有志愿者坚持驻守在复种区旁。他微信发给我他们今早种下的树芽照片:褐色的土地上,立着一排排纤细而柔嫩的绿芽。它们的姿态活泼得像是在跳舞,鲜明的绿色叫人精神抖擞,充满希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