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天刚蒙蒙亮就起床,生火烧水,帮爸爸翻身洗漱,端屎倒尿,哄着有精神病史的妈妈吃药;接着背上柴篓到家附近的山上捡枯死的柴火;吃过早饭,到池塘里去洗一家人的衣服;再到菜园里把一天的菜摘回家,择好清洗干净;午饭烧好后,先把爸爸喂饱后自己才吃;下午终于有点时间做家庭作业了;傍晚,烧晚饭的时间到了,我又要忙活起来了,烧饭、喂饭、洗碗……”这是铜陵市郊区安铜办马鞍社区15岁少女熊如杨的一篇名为《我的星期天》的作文。
班主任在班会上读完这篇作文,走到小如杨身边,把她揽进怀里,动情地说:“孩子,你的孝心一定会感动上苍,老师相信,你这棵在逆境中成长的小树苗将来一定会长成参天大树。”周围的同学们都拼命给小如杨鼓起了掌。
我要做奶奶身边的“小支柱”
熊如杨一家原有六口人——患有精神病的妈妈、智力障碍的姐姐、年迈的爷爷奶奶,这个贫困家庭的生活重担全落在爸爸一个人的肩上。为了生计,爸爸不得不到外地打工。然而,更加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一次施工中,爸爸双腿被倒下来的木柱打断了,高位截瘫,吃喝拉撒全在床上,排尿靠导尿管,大便靠家人用手接。
可是,灾难并没有就此停止,小如杨的爷爷也被生活的重负压倒了,不幸去世。面对一次又一次的生活重击,奶奶来不及伤心,擦干泪水,忍住悲伤,坚强地支撑起这个家庭!懂事的小如杨决心做奶奶身边的“小支柱”,撑起这个家。
每天天不亮,熊如杨就起床帮爸爸倒尿、翻身,再跟奶奶学做饭、洗碗、洗衣。两年下来,熊家的大小家务活几乎全由她一人包了。因为奶奶年纪大了,实在是做不了许多活了。安顿好家里大小事后,她让奶奶在家看着一家老小,自己才匆匆吃上几口饭,背上书包上学。每天晚上她也要忙到9点,在别的孩子已经进入梦乡后,才能坐下来做作业。
一天,小如杨的妈妈又发病住院了,奶奶去医院照顾妈妈了,家里只剩下瘫痪在床的爸爸和智障的姐姐。中午放学,小如杨一路小跑赶回家烧饭,一进家门,就闻到一股难闻的臭味。啊!不好!爸爸肯定又在床上大便了。小如杨赶紧放下书包,使出吃奶的力气,帮爸爸翻身,换掉脏臭的衣服和床单。接着,她又端来清水帮爸爸擦洗干净,给爸爸换上干净衣服。做完这一切,小如杨赶紧点火做饭。喂爸爸吃完饭,已经是中午一点多了。她草草地扒了几口饭,又匆匆赶去学校上课。
像这样的事,对熊如杨来说是家常便饭。也正是在这样的磨炼中,熊如杨这根“小支柱”已经真正长成了家庭的“顶梁柱”。提起小如杨,奶奶总是既难过又高兴,难过的是小如杨太苦了;高兴的是小如杨非常孝顺、懂事,她没有被困难吓倒,没有自怜自怨,依然乐观地学习和生活。
小孝女熊如杨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她先后荣获“安徽好人”“铜陵好人”等称号,2017年7月,熊如杨还被评为第二届安徽省“美德少年”。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