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一个石匠的葬礼,引发官场地震

  • 来源:廉政瞭望
  • 关键字:石匠,葬礼,官场
  • 发布时间:2017-12-06 14:36

  乾隆五年(1740年),工部一名叫俞君弼的石匠去世。此人承包工程,生前赚了不少不干净的钱财,秘藏了大量金银。他死后,为争夺遗产,其养子俞长庚、养女婿许秉义各自攀附权贵以为己助,试图压服对方。

  许秉义为给对方施加压力,通过同姓“联宗”的方式托请内阁大学士许王猷,要其利用社交关系,邀集同侪前来参加岳父的葬礼,欲借声势弹压俞姓族人。达官贵人,都来参加一个石匠的葬礼,可谓奢华到了极致。

  不料这葬礼整得太隆重,延聘之人过多,招摇太甚,引发舆论非议,有人奏报给皇帝。随即,一件普通的民间纠纷演化为一桩政治事件。

  乾隆在上谕上说,一个石匠的葬礼你们去凑啥热闹,是不是收了什么好处,“向出身微贱之人俯首拜跪”,只是“不自爱”,属于行为失检。许王猷于是因请托“以遂行秉义借势弹压俞姓族人、希图占产之欲”,应照溺职例革职。

  随着许王猷被革职,俞氏遗产一案的政治影响似乎已告结束。然而三个月后,御史仲永檀的一道奏折,让事态骤然扩大。

  仲永檀的参奏大致就是参劾前来吊唁之人,说这些当官的,在俞长庚、许秉义两个人争夺遗产的过程中,收了好处。除革任内阁学士许王猷外,礼部侍郎吴家骐得俞姓银二千五百两。仲永檀又说,臣又闻前往俞家吊唁的不止九卿,包括军机大臣中仅有的两名汉人张廷玉、徐本,以及大学士赵国麟,步军统领鄂善,詹事府詹事陈浩等,都不干净。这些人可都是乾隆帝格外信任的高级官员。

  仲永檀这份奏折,在砌砺风节的道德诉求背后,实有政治目的。张廷玉、吴家骐与之前被革职的许王猷均为实录馆成员,彼此有所往来;陈浩虽然未参与实录编纂,但许王猷被革职后,张廷玉曾开列10名官员以作为接替许王猷的备选,陈浩居其首。可见这几人都与张廷玉有联系。而仲永檀,恰恰是张廷玉的政敌、另一名军机大臣鄂尔泰的“得意门生”。

  由于仲永檀此折打击面太大,震动整个朝局,乾隆帝不得不有所顾忌。看到该折后,他以为仲永檀诬陷大臣,但“事不查明,何以治仲永檀之罪”,势必要有所交代吧。拿谁开刀呢?鄂善就成了那个倒霉鬼。

  乾隆帝命怡亲王弘晓等多名贵显人物一同查审对鄂善的指控。虽然张廷玉、徐本为仲永檀所参,乾隆帝仍将他们列为“秉公查审”鄂善的主审官员,这有一点明目张胆包庇的意思。显然,乾隆帝对于整肃社交行为所引发的震动已有觉察,试图加以收拢。

  然而几天之后,案件的调查出现巨变。对鄂善家人的审理,证明鄂善确有收受贿赂之事。而在直接审问鄂善时,更出现戏剧性的一幕:鄂善在皇帝引诱下承认收受银两,又在面临大辟时可能怕死,自食其言,否认受贿。此举把乾隆帝气得半死,马上颁发一道长谕,将此事始末披露于外,历数鄂善罪恶。

  相较于交往不慎,“贪赃”事涉法纪,情节严重得多,更不必说“欺罔”这一藐视君主的大罪了。正是这些更大的罪名令乾隆帝改变了态度,不仅处死鄂善,还将仲永檀调任左佥都御史。

  不过,虽然鄂善案尘埃落定,但仲永檀在另两项参劾上几乎是铩羽而归。大臣吊丧一事,仅吴家骐、陈浩两人被证实,均被革职;至于大学士张廷玉、徐本、赵国麟等人,“全属子虚”。乾隆帝说,你仲永檀当初也是听社会上的闲杂人员举报的,算了,这事不怪你,也就没有再追究。

  虽然被处分的仅有吴家骐和陈浩两人,但仲永檀得到超擢,无疑令其他被参劾者蒙受了压力。被仲永檀参劾的大学士赵国麟上书:我们都是高级官员啊,因下级官员偶一举发得实,便对高级官员之小错施加处分,有违“尊尊”之义,不利于朝纲啊。

  这一看法与乾隆帝在面对仲永檀奏折时的第一反应不谋而合。乾隆帝在朱批中称该意见“老成持重”,试图调和矛盾。

  然而还未等到反击奏效,赵国麟就被给事中卢秉纯参劾。被参缘由为赵国麟庇护解任官员刘藩。乾隆帝抓住这一点,谕称:“较之仲永檀参奏之事,其过孰为重大?”命将赵国麟降二级调用,事实上宣布了赵的失败。

  表面上看,赵国麟被惩,仲永檀形象得保,是治贪的胜利。其实,赵国麟降调后,乾隆帝曾专门就两案作出解释,抱怨“大小诸臣私心揣度,务为观望”,认为自己是“于事之当严者严之,而议事条陈遂相率而趋于严之一路”,原因在于言事者“居心并不以国事为重,以为善于迎合,即可以希冀升迁、保全禄位”。

  朝臣议论乾隆失之过严,他先是引经据典证明自己不宽也不严、处理得正合适,然后话锋一转,批评大家私心踹度、善于迎合。可见,乾隆完全明白下面人在搞什么鬼,只是他玩弄权术、捍卫权威的本领,大过了治理贪腐的决心,这就注定了清朝之衰败不可避免。

  文/古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