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闻频出,“日本制造”真的不行了吗

  近期的丑闻更主要在于企业的“态度”,而非制造力本身的严重下降

  最近一段时间,日本一些知名企业连续曝出“丑闻”,导致“日本制造”的信誉受损。“日本制造”真的不行了吗?

  首先是,问题主要出在哪里?

  日本制造特殊钢最重要的企业神户制钢,是这次丑闻的“主角”之一。它最先被内部员工曝出,在铜铝零部件上存在“造假”——篡改数据,未按规定实施必要的检查。之后又被发现,在特种钢和机械制造上也有同样的问题。

  神钢的“造假”,主要在于两点:监督缺位且自吹过高。当质量不达标的产品被人拿出来和神钢吹嘘的那些标准相对比时,就出现大问题了。

  另两家陷入丑闻的汽车企业——日产汽车和斯巴鲁,则主要是因为长期使用无资质人员进行车辆出厂安全检查且整改不力。

  也就是说,日本企业近期的丑闻,更主要在于企业的“态度”——麻痹大意,放松了一直以来对质量管理环节的严格把控,而非制造力本身的严重下降。

  一位日本著名企业的负责人告诉我:“质量管理是最难的一环,不能开一点小差,如果企业走向国际化,掌控在国外工厂的质量环节更是难上加难。越来越强大的中国企业,以后也会面临这个问题。”

  第二点是,日本企业已经“知错”了吗?

  看起来答案应该是肯定的。由于国际媒体的集中报道,这次的丑闻对于“日本制造”影响非常大,已经引起了国家层面的重视。

  神钢在11月10日向日本经产省提交了报告,表示今后绝对不会让造假事件再度发生,并列出了具体措施。日产等企业也有相同的表示。日本从国家层面也加强了对企业产品质量的监督。

  与此同时,没有涉事的日本企业,也开始引以为戒。

  同样以制造知名的三菱公司高层告诉笔者,他们“非常重视”,“不会让个别企业的问题成为日本产业界的问题”。

  另一些日本企业,则开始尝试用更“智能”的方式进行产品管理,最大程度避免质量管理中的人为疏失。

  比如以生产挖掘机知名的日立建机,把相关生产流程都纳入到一个自动运转的共享平台上:先把无人机拍摄的工地照片做成3D数据,然后程序会设计出相关技术指令,挖掘机会根据这些指令进行工程处理,所有数据都一目了然,让“造假”变得可能性很低。这应该也是“日本制造”在未来发展的方向。

  因此,“日本制造”的丑闻,目前更多还只是少数企业的管理疏失和急功近利所致,不能因此就得出结论说,日本制造已经衰落了。至少在目前,“日本制造”在很多方面仍然值得“中国制造”学习。这一次的丑闻事件,更是为“中国制造”提供了可贵的前车之鉴。

  文/陈言 戴闻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