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是良药

  • 来源:IT经理世界
  • 关键字:运动,健康
  • 发布时间:2017-12-21 09:41

  以健康为目标的运动管理是类似教育的事业,需要用时间去发酵市场,期待聚变。

  “早上7点半,那些‘强驴’(强大的驴友)们就在惠新西街集合,然后坐着面包车去爬山,这些人是真厉害。”动动的联合创始人兼CEO刘越笑着说,换成自己,大概要上午11点才出发。对刘越来说,登山不是为了求“更高更快更远”的自我成就,而是为了健康的运动,如他经常所说的“运动是良药”。

  5年前,刘越从微软工作多年的职务上离开,创立了动动,目前全球已有6000万注册用户。运动是人类普遍的行为,但不同的人运动的目的和方式不同,在商业化浪潮中,也出现了不同的产品和商业模式。在刘越看来,动动的目标受众,就是像他这样的普通人。

  以大众健康为目的的运动管理,不是一个很快成为风口的地方,不是“快生意”,需要时间来“培养市场”、“养成习惯”,不同于一些垂直于健身重度用户的互联网运动健身应用,容易商业化;同时,这又是一个长尾效应可以预期的市场。

  刘越和动动团队,已经在美国市场看了这种消费趋势的苗头,他们在国际版的产品Pacer里推出了付费版的健康运动管理课程。刘越认为,这种消费的“辐射效应”很快会在中国出现,比如最先可能会出现在像刘越这样的人群里:进入中年,希望通过药物以外的方式让自己更健康。这种以健康为目的的运动意识正在“觉醒”,这种需求正在从“弱”渐“强”。

  普通大众的运动健康

  对许多人来说,健身和运动的概念往往是模糊的,并会将其简单化,认为一个应用就能满足所有的需求,“one for all”。实际上,最基础的跑步和力量训练,有的人可能满足于慢跑和俯卧撑,而有的人则会去刷马拉松赛,去健身房“撸铁”。在刘越看来,如果用教育行业来类比运动健康,就像教育会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运动健身领域的用户同样要细分。

  刘越用他和他的家人举例,将运动的人分成了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的人,运动是为了自我实现,比如他12岁的儿子,热爱健身,身材和肌肉也练得很好,这种运动在刘越看来是内驱型的。“我和keep曾经交流过,他们的关键词就是‘虐’,口号是‘自律给我自由’,因为他们需要的是一种自我成就感。”

  第二个层面的人,是为了强健体魄而运动。“英文词就是Fitness,为了自己而运动,像我这样运动后会感觉得自己不错。”

  第三个层面的人,是为了健康延寿而去运动。“这其实就和我的父母很接近了。”刘越曾经也接近于第三个层面,他还在上一个公司从事管理工作时,一度血压偏高,他学医的父母建议他吃药来控制血压,而这成了他重新开始爬山的契机。在此之前,大约有两年的时间,由于工作繁忙,出行也总是车接车送,刘越的健身运动几乎中断,即便楼下就有游泳池健身房,也无心健身。这段经历让他发现,坚持运动首先是要人有运动的需求,并且确实能够给人带来帮助;其次是要有一些额外的动力,比如自我满足,比如为了健康。

  刘越认为,健身运动行业作为物质水平发展而衍生的行业,欧美对中国有明显的辐射作用,三个层次的用户中,第一个层次的用户是健身行业的头部用户,他们往往是健身房和马拉松赛的常客,专业度高,容易被找到,在国外也被验证可变现。在国外模式Copy to China的过程中,这也是许多国内创业团队的目标用户。

  目前动动的用户,约有70%在国外。能在市场兴起更早的欧美打开市场,刘越说因为这一部分用户大多是被主流忽视的“温和运动领域”的用户,相比跑马拉松和撸铁的头部用户,这些用户是长尾人群。跑步距离在5公里以内,力量训练以自重训练(如俯卧撑、卷腹、瑜伽等非器材训练)为主,下限是平时不需要靠药物维持健康,这个范围是动动对“温和运动”的界定,也是动动的目标用户群体。

  为帮助这部分用户进行科学的运动管理,动动设计了一系列功能,比如“走跑训练”课程就广受青睐。用户可根据运动能力选择“健走燃脂训练”、“跑步入门训练”或“跑步燃脂训练”,通过每期3~4周、每次40分钟的科学走跑计划,建立规律运动的习惯,不用很“虐”也能达到减脂、降压、缓解疲劳的功效。

  再比如,动动今年推出了月度线上赛,用“以赛代练”的形式为运动增加乐趣。在“步数挑战赛”中,用户可选择每天达标3000步、6000步或者10000步的难度级别,在排行榜上只与同级别选手PK,这样就避免了入门者与马拉松大牛同台竞技,永远也登不上榜首的挫败,从而更能激励每个人量力而行,将运动坚持下去。

  “其实我挺喜欢做长尾,因为我们的互联网最关注的是长尾。”刘越看来,相比头部市场,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实际让尾部市场成为增量市场,而这部分市场同样有着旺盛的需求,“在欧美的健身房里,75%的收入来自于35岁以上的人。”这也是他能够安心做下去的原因。

  等待硬件的市场

  “动动已经活了五年的原因,就是没听风投的话。“刘越半开玩笑地说,五年之前,曾经和动动并列为App Store前十的应用几乎全消失了。刘越觉得,做健康和做教育类似的另一点是,要守住初心,而当市场还处于初期时,这一点尤为重要。

  做普通人的健康运动管理,并不是风投喜欢听到的创业故事,因为这距离风口有些远,也离商业化有点远。这个市场的优点在于潜在用户体量大,而缺点在于不适合快速扩张,因为整个市场“产生化学反应比较慢”,“反应过程比较稳定”。一方面,消费者仍需要被教育,海外版的Pacer已经开始了收费项目,通过收集用户的数据,制定个性化的健身、减肥计划,而在国内的动动还没有,“因为国外消费者愿意为测试版的产品付费,而在国内需要拿出更好的产品。”另一方面,在实现的技术手段上,还有待进步。

  创业是一件不断聚焦的事情,目前动动要做的事情已经清晰——以健康为目的的个性化的运动管理,这需要能方便地收集用户的健康数据,然后进行数据分析,给出定制化方案。实际上,类似的方向在业内已经被提了三四年了,尤其是智能可穿戴设备热闹的那会儿,但障碍依然存在,除了市场的不成熟外,智能硬件端也还未达到理想的水平。

  刘越觉得自己和团队很幸运,因为智能硬件在快速地普及,“给了我们这个团队很扎实的发展的可能性。”最先被收集的数据是跑步的数据,只要携带着智能手机,步数、时间、轨迹、速度等都能被上传至系统中;其次是体重数据,虽然称重然后手动输入也未尝不可,但智能体重秤通过连接蓝牙将数据直接导入是更方便的选择;再次是心跳的数据,这个需要佩戴比如Apple Watch的智能手表;再往后是血压的数据,需要收缩性设备;再往后是需要采血样的血糖的数据……个性化、数据化管理用户的运动健康,在前端依赖于智能硬件的数据采集能力。目前来看,智能硬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外界所想象的“粗糙制作”就可以实现的。

  而且,对具有这样功能的智能硬件设备,用户的接受程度、依赖程度都还在培养当中。刘越描述自己跑步的状态就是“不看速度看心跳”,因为是以健康为目的,他会将心率控制在150左右(150~160被认为是跑步的最佳心率),使用的就是Apple Watch。相对动动的目标用户来说,这样的硬件水平可能还有些超前。而目前硬件在传导速度上也有不足,“任何一个硬件的产品,绝大部分的差评都是在数据同步上”,数据收集后的分析和方案定制,也需要AI的建设。

  2015年4月,动动成为全球范围内首批适配Apple Watch的运动健康类应用。在硬件上,刘越很看好苹果,也一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我认为硬件是有门槛的,术业有专攻,而我们专注做软件。”

  在等待硬件和市场成熟的时间里,动动也在为规模化做着积累。目前动动在国内外的齐头并进,可以看作是对全球范围内用户的横向切分。“目前我们有两个积累,一个积累是个性化数据化的积累,另外一个积累就是网络效应。”从巴厘岛到西雅图,都有着自发形成的动动群组,这种存在社交属性的用户群组,也是增强用户粘性、形成重度用户的重要方式。在国内动动也在组织如阿拉善“绿色行走”等社群活动,让网络效应能有机增长。而无论是上面的哪件事情,都是相对长期的。

  对于扩张,刘越坚持“有机增长”,他和团队更倾向于“产生正向现金流”的扩张速度。用“内驱力的成熟,而非外部资本的推动力”去做更持续、有效的扩张。

  文/李昊原 采访/贺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