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连娜允 最后的傣族古镇

  云南孟连,南垒河畔,刀氏土司世袭28代的娜允古镇古乐连绵:中城佛寺充满佛祖暗示的荣光;盛大的“神鱼节”,万人下河捉鱼狂欢……

  尽管自古以来,云南就有“北有丽江大研,南有孟连娜允”一说,但世人皆知丽江被誉为“艳遇之都”,却鲜知孟连有“边地绿宝石”的美誉。在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上,世代居住着以傣族、拉祜族、佤族为代表的21个少数民族,各族情谊不断缔结、延续,民族文化也相融、交汇。

  沿着旖旎的南垒河畔,来到孟连县城的金山脚下,就到了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傣族历史名镇——娜允。自元代起,娜允就成为了云南南部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的中心,这座傣族古镇与现代高楼仅一河之隔,虽历经7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依然生生不息,顽强地固守着一座傣族王城的灵魂:王宫、官宅、佛寺、寨子、神树、古井……

  孟连宣抚司署

  古乐见证土司文化兴衰

  “娜允”是傣语的谐音,“允”有“京城”之意。按照傣族旧制,娜允依地势高低严格分为上城、中城和下城。其中,位于上城的傣族礼制建筑“孟连宣抚司署”是古镇中最高的建筑,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刀氏土司在此世袭沿传28代,统治达660年。

  “孟连宣抚司署”从明清延续到民国,历经百年沧桑,至今仍保存完好。可以说,在众多傣族建筑中,“孟连宣抚司署”是土司文化兴衰演变最真实的见证者。司署占地1.2万平方米,外围墙2米,设有四道侧门,内部配备正厅、议事厅、后厅、厢房、门堂等附属建筑。规模最大的议事厅,是一座典型的三重檐歇山顶干栏式楼房,由6排47根对称排列的木柱支撑,规制宏敞,气派相当,具有典型的傣族特色,而整组建筑系木结构,斗拱、飞檐等元素构件实为汉族风格。除主体设计外,室内的雕刻也融合了汉傣两族特色:雕刻图案中,“犀牛望月”“丹凤朝阳”“鹬蚌相争”等寓言传说来自汉文化,而“宝象升平”“象鼻舒展”等又反映着傣家对大象的崇敬与喜爱……这座融汉、傣文化于一体的建筑群,在历史上实属罕见。

  登上议事厅二楼,土司“宝座”就端立于屋子正前方的龛台上,此座两旁高竖旗帜和仪仗,古朴森严、威严庄重。遥想当年,土司召集傣族、拉祜族、佤族的头人们在此议事,属官们纷忙办公,问应之声如萦耳畔,而时光已悠悠走过数百年。

  穿过议事厅便到了后花园,此处遍植热带植物,花卉开得灿烂鲜活。耳边隐隐约约传来靡靡之音,转角一看,一群身着傣族服饰,伴着古乐起舞的小卜哨正表演着“宣抚古乐”。正所谓,“要了解中原贵族,上古都北京;要了解傣族贵族,到孟连娜允”,时至今日,宣抚司署内还保留着皇家宫廷乐队的表演,其中不乏广为传颂的傣族民间曲调和舞蹈节目。据表演者介绍,“宣抚古乐”是傣族乐舞艺术发展的历史见证,几近失传,后来,在当地文化馆抢救性的保护下,民间老艺人开始重新制作乐器、收集乐谱、教授徒弟,这才使“宣抚古乐”得以重生。而眼前小卜哨的表演,正是古乐中著名的《所喃窝罕》,“所”是傣族民间乐曲的调名,“喃窝罕”是金莲花公主,《所喃窝罕》就是以歌舞乐的形式,生动地展现金莲花公主动人的爱情传说,以及臣民们为歌颂公主圆满的爱情而载歌载舞的欢庆场面。

  南传佛教的信徒

  中城佛寺:佛祖的暗示

  在人类历史上,信奉宗教是必然阶段,而宗教为了进入地处边陲的云南,开始把自己的教义与当地原始崇拜中祈善求美的因素结合起来。在娜允,佛家慈悲的主旨与傣族人民勤劳善良的特点一拍即合,似乎成为了傣族全民信奉南传佛教的主要原因。

  历史翻开新的一页,傣族依然信奉佛教:男孩长到七八岁时,父母就会把他们送到佛寺,削发为僧,袈裟为衣,学习佛教经典。并且,学佛男子成年以后,更容易得到女子的青睐;而成年男子有文身的习俗,文身时,用缝衣针在身上刺成虎、象、孔雀、缅桂等动植物图案,并刻上一些佛教经文,待擦拭皮肤上的血迹后,涂上腚叶液或墨汁,据说,这样可辟邪免灾……如今,这些习俗保留了下来,成为傣家信佛传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娜允,几乎家家户户都供奉着佛像,如同每一个傣族聚居地一样,娜允人对佛的虔诚深藏于血液里,因此佛寺成了这座傣族古镇最纯净、最神圣的地方。漫步娜允,不难发现,古镇佛寺林立,若与德宏、西双版纳的佛寺相比,这里的佛寺建造年代较晚,但论其构造与设计,却毫不逊色。

  位于娜允中城的“中城佛寺”,傣语俗称“佤岗”,关于此佛寺的建造史,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一位僧侣受佛祖指派到缅甸取经,取提经书,白马驮回,途经如今的“中城佛寺”之地时,白马前肢跪地,无论僧侣如何驱赶,它都不愿起身,人们认为这是佛祖的暗示,便在此修建了金碧辉煌的“中城佛寺”。“中城佛寺”始于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算是傣族佛寺中的子孙辈,但其规模和装饰却与其他佛寺难分伯仲:佛寺占地3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佛殿为抬梁式三重檐歇山顶围廊建筑,除佛殿外,僧房、引廊、走廓、八角亭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并且,佛寺砖墙和外板壁上均绘有开屏的孔雀、巍峨的宝塔、缤纷的花卉、栩栩如生的乐舞等等,给人以傣族近代艺术宫殿的感受。

  “神鱼节”

  万人下河捉鱼狂欢

  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在这片淳朴、自然的土地上,多民族共存,自然少不了丰富多彩的节日,娜允的“神鱼节”无疑占据了一席之地。“神鱼节”是云南地区最具特色的节庆活动之一,被誉为“东方水上狂欢节”,这个盛大的节日原是傣族、拉祜族为感谢“神鱼”给人类带来的恩惠而举行的庆祝仪式,如今以其独创性、差异性和狂欢节的独特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每年4月10日至13日,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会慕名来到娜允,参与这一年一度的盛世狂欢。

  节日当天,娜允镇上鼓乐喧天,彩旗招展,近两公里的南垒河两岸,人山人海,欢声雷动。等候在两岸的捕鱼大军早早撸起袖子,挽起裤腿,手持各种捕鱼工具,心急地等待号令。随着活动的开始,捕鱼者争先恐后,顷刻涌入河中,行动敏捷的年轻人迅速淌到河中央,寻找有利地形,老人和孩子们则集中在浅水区。顿时,近万人涌满河道,河面沸腾了,欢呼声、笑声此起彼伏,罩箩、网兜不断在水中翻腾、飞舞。皮肤黝黑的傣族青年,一边“嘿哟嘿哟”地喊着号子,一边用渔网围成弧形,有条不紊地将鱼往浅处赶;佤族妇女不甘示弱,她们头顶斗笠,手持竹箩,身背竹篓,“捉到大鱼就装在里头”;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似乎颇有经验,他将网兜潜伏在石头边上,休闲地抽着烟卷,一副“愿者上钩”的模样……

  如今,万人同乐的“神鱼节”已然成为娜允一道亮丽的风景,而谈及“神鱼节”的来历,傣族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孟连出了个懒婆娘,不小心得罪了谷神,谷神为惩罚人类,一怒之下藏身鱼王腹中,使得该地区民众只好以野草、昆虫充饥。而鱼王为拯救贫穷、饥饿的人类,以身献食,谷神颇为感动,特帮助鱼王重返人间,同时,将谷粒变小,要求人类必须辛勤劳作才能收获粮食。自此,人们幡然悔悟,勤劳耕作,为祈求五谷丰登,每年还会烹鱼祭祀,举行招谷神仪式,这样一来,“捉鱼、烹鱼、招谷神”等活动便成为当地家家户户必做之事。后来,召贺罕(即土司)下令,把每年的“捉鱼”等仪式作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神鱼节。在此节日中,各族人民都可以尽情地捕鱼狂欢,而捕捉到“神鱼王”(体型、重量之最的鱼)的百姓,不仅可以得到召贺罕丰厚的奖赏,还能受到鱼神和谷神的庇佑,庄稼丰收、衣食无忧……

  文 李明 图 吴婧娴 许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