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你的轮胎被鹦鹉吃掉 啄羊鹦鹉:地球上唯一的食肉鹦鹉

  如果你在新西兰的山野间扎营,你得提防一种鸟儿前来捣蛋——拆雨刷、啄轮胎、撕帐篷、叼走各种小物件……这不是天方夜谭,这是啄羊鹦鹉的顽皮行为。

  “当心你的轮胎被鹦鹉吃掉。”这句话乍一听似乎是天方夜谭,鹦鹉向来以身材娇小、活泼可爱的形象示人,怎么可能有如此巨大的破坏力?但在南太平洋的新西兰威斯特兰国家公园中,鹦鹉啄食轮胎绝不是玩笑——野外露营者早上醒来时,经常发现他们的汽车轮胎在一夜之间变得面目全非、破烂不堪,甚至连汽车挡风玻璃上的雨刮也未能幸免于难,而这一切“灾难”竟然都是一种小小鹦鹉的杰作。

  这种鹦鹉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啄羊鹦鹉,因喜欢啄食羊群而得名。它们体力与头脑兼备,无与伦比的旺盛精力和与生俱来的探索心理,使得它们极尽所能地搞破坏,成为野外生存竞技中的佼佼者。与此同时,它们又如孩子般单纯地信任、亲近人类,这样的行为带给它们的,究竟是更好的繁衍还是灭顶之灾?

  “高山上的小丑”

  恶劣环境造就的机会主义者

  啄羊鹦鹉在野外的分布非常集中——它们只在大洋洲南部海拔600~2000米的高山上活动,栖息地包括新西兰南部岛屿、澳大利亚墨尔本、塔斯马尼亚等地的高山和峡湾地区。大约在100万年前的冰河时期,啄羊鹦鹉原本食物充沛的栖息地大多被冰川覆盖,岛上的鹦鹉为了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而不断进化,形成与其他同类迥异的习性,成为食物匮乏的高寒地区的幸存者。

  成年啄羊鹦鹉身高46~50厘米,雄鸟体重约900克,雌鸟略轻。与其他鹦鹉一样,啄羊鹦鹉有着一身漂亮的羽毛:大多为橄榄绿,每片羽毛的边缘还带有黑色滚边,它们在林中捕食的时候,橄榄绿的羽毛能起到很好的隐身作用。它们颈部和头部的羽毛为黄绿色,飞羽和尾羽则呈蓝绿色。幼年啄羊鹦鹉的眼眶上还有一圈黄色圈纹,鼻孔区域和喙的基部为黄色,成年后逐渐转变为深灰色。相比飞行,它们更喜欢在地面上活动,常常支着短小的双腿,拖着圆滚滚的身体在地面蹦跳着前进,动作滑稽有趣、引人发笑,故而又被称作“高山上的小丑”。

  啄羊鹦鹉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机会主义者,它们没有固定的食谱,吃什么完全取决于它们能得到什么,严格地说,恶劣的高寒环境促使它们进化成机会主义者。春天,它们会在高山尚未融化的雪堆四周活动,寻找刚萌芽的雏菊类植物,或是在岩石夹缝中寻找新生的植物嫩芽果腹;它们最爱吃的是灌木浆果或是植物花朵,因此草木繁茂的夏季是它们一年中最无忧的时候;到了秋天,它们会待在山毛榉林中,觅食嫩芽、树叶和坚果。只有在酷寒冰封的冬天,花草树木全部凋零殆尽,啄羊鹦鹉再也无法从植物中获取食物时,它们身上的猛禽血液才开始苏醒——它们会在雪地中寻找动物的遗骸,挖出内脏和脂肪食用,或是刨开石块或雪堆,寻找昆虫充饥。一旦有机会,它们还会偷袭各种小动物,其动作之凶猛、迅捷,丝毫不亚于俯冲的雄鹰。

  野外条件下生活的啄羊鹦鹉寿命大多不足10年,人工圈养的最长寿命可达14年。每逢南半球冬尽春来,食物逐渐充沛之时,便到了啄羊鹦鹉的繁殖季节。此时,啄羊鹦鹉开始成双成对地出现,甚至组成10只左右的小群体。新婚夫妇交配后,一次会产下3~4枚卵,孵化29天后,雏鸟破壳而出,大约10周后羽毛长成,再过数周,雏鸟就会与亲鸟分开,独立生活。

  将活羊啄得鲜血淋漓

  世界上最具好奇心的“坏鸟”

  顾名思义,啄羊鹦鹉的名字源于“啄羊”行为。当地牧民发现,这种鹦鹉在冬季食物匮乏时,一旦遇到羊群,就会主动出击。它们跳到绵羊背上,把羊的后背啄得鲜血淋漓,任凭羊如何痛苦挣扎也绝不松口。科学家们猜测,啄羊鹦鹉的“啄羊”行为应该源于一次意外:它们最初只是喜欢啄食羊背上的寄生虫,结果爪子和喙太过锋利,不小心撕破了羊皮,无意间啄食到了羊肉,鲜美可口的羊肉让它们猛禽的本性瞬间苏醒,自此打开了啄羊鹦鹉新食物的大门。于是,它们对食物的需求产生巨大变化,开始了世世代代的“啄羊”生涯,成为地球上唯一的食肉型鹦鹉,从此声名大噪。

  由于体态悬殊,在攻击羊群的时候,啄羊鹦鹉相当讲究战略战术,它们往往会提前制定好周密的计划,行动严谨。它们善于群体作战,在确定目标羊之后,就默契地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控制羊的行动,有的负责袭击,有的负责啄肉,直至成功猎食。

  善于合作的啄羊鹦鹉精力旺盛,好奇心也特别强,它们看到任何新鲜事物都要想方设法弄个明白,被人们誉为“世界上最具好奇心的鸟”。而它们研究新事物的方法也十分粗暴——直接用尖锐、有力的爪子抓一抓,或者用锋利坚硬的喙啄一啄。有人说,它们的好奇心实则源于食物匮乏,所以无论看到什么新鲜玩意儿,都想去研究一下这东西能不能吃、好不好吃。也正因如此,这种体型只有乌鸦大小的鸟在当地有着爱搞破坏的坏名声。

  首当其害的是当地森林的伐木工,每当他们结束一天的工作,搭起帐篷在森林里露宿时,啄羊鹦鹉会悄悄飞过来,兴致勃勃地研究帐篷这个出现在森林中的“怪物”,然后用喙和爪子不断拨弄、抓挠,直到把帐篷撕得七零八落。无可奈何的工人不得不将帐篷转移到运送木头的大篷车上,但啄羊鹦鹉依然锲而不舍,在大篷车顶上跳跃、敲击、鸣叫,吵闹不休。

  而那些栖息在人类居住地附近的啄羊鹦鹉,更是给当地居民带来极大困扰。它们不仅精力十足,而且学习能力很强,被称为“最聪明的鸟”,活似天生的捣蛋家。它们花样百出地给居民们制造麻烦:抛开刨挖农民种植的庄稼不说,即使是放在户外的东西,不管是晾晒的衣服、堆放的杂物,还是接收电视信号的户外天线,甚至连停放在门前的汽车、丢弃的垃圾,都会被好奇的啄羊鹦鹉弄得一团糟。它们甚至会用弯钩似的喙,啄开居民的家门和窗户,进入居民家中将衣服、鞋子等物品叼走。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它们对垃圾堆情有独钟,常常飞入垃圾箱中将垃圾翻得遍地都是,居民们只得在垃圾箱上堆放沉重的木块以防它们进入,然而这些木块又成为啄羊鹦鹉的又一玩物。

  在澳州南部的各个国家公园里,啄羊鹦鹉也几乎成了霸主。从前,它们分布的地方大多是与世隔绝的岛屿,身边鲜有天敌,所以行动起来毫无畏惧,比如它们明目张胆地偷袭公园里露营者的营地,把帐篷、睡袋、汽车弄得凌乱不堪……公园里的工作人员为了防止啄羊鹦鹉破坏物件,不得不在露营区拉起铁丝网。即便如此,啄羊鹦鹉也能依靠锋利且坚硬的爪子和喙,突破铁丝网的封锁,继续肆无忌惮地搞破坏。

  从人类发现啄羊鹦鹉100多年来,这种动物强烈的好奇心使得人类,连同它们自身深受其害。由于啄羊鹦鹉经常捕食人类饲养的牲畜,牧场主对它们深恶痛绝,便大量捕杀啄羊鹦鹉。据统计,截至1970年,当地居民已经捕杀了至少15万只啄羊鹦鹉,啄羊鹦鹉的数量一度锐减,直到1986年,新西兰政府立法保护啄羊鹦鹉,这一状况才有所缓解。目前,它们在野外的种群数量大约在2000~5000只。

  同伴间情绪具有魔性传染

  热衷社交和贪玩的本性

  啄羊鹦鹉因经常发出“喀喀”的叫声,所以被毛利人叫做“Kea”,实际上,啄羊鹦鹉有许多用于同类间交流的叫声,有的用于远距离召唤,有的用于求偶交流,有的表示危险临近,有的则描述“作战计划”。

  除了普通鸣叫,它们还能发出小调、悲鸣、吹口哨等多种让人意想不到的声音,同样用于传递信息。有研究者发现,啄羊鹦鹉在玩乐时会发出一种特殊的叫声,这种叫声对同类具有磁铁一样的魔力,同伴只要听到这种叫声,往往会被迅速吸引。研究者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用录音机将啄羊鹦鹉玩乐时的叫声录制下来,拿到另一处地域播放,周围的啄羊鹦鹉一听到录音就会立即自娱自乐,或者跟一旁的同伴嬉闹起来——哪怕它们原本并没有在玩乐。经调查,啄羊鹦鹉是第一种已知的能通过发声传染情绪的非哺乳动物。

  此外,啄羊鹦鹉的行为也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生气时,它们头顶的羽毛会竖立起来,一副怒发冲冠的架势;而当它们心情愉快时,头颈部的羽毛则熨熨帖帖,纤柔温顺;当遭遇危险,需要威胁对手时,它们则会直直挺立,抬高鸟喙,做出气势汹汹的决战模样。在争夺食物或求偶之季,它们难免会爆发混战,搏斗中,它们互相抓扯、啄咬、用翅膀拍打对方,这种争斗是它们建立种群秩序的方式,但啄羊鹦鹉种群内的等级制度极不稳定,经常会发生变更。

  值得一提的是啄羊鹦鹉贪玩的本性,它们喜欢在溪流边上玩耍,在水流平缓处,啄羊鹦鹉会衔起小树枝扔进水里,再飞到水面把树枝叼回来,周而复始,乐此不疲。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啄羊鹦鹉的性格颇像顽皮的小孩,或许刚刚还在斗殴的一对啄羊鹦鹉,转瞬就开始互相追逐,亲昵地相互踩背、翻滚和跳舞,同时发出或婉转或尖利的鸣叫声,这种如孩子般瞬息变化的情绪,让人摸不着头脑,却又忍俊不禁。

  啄羊鹦鹉对人类社会的种种入侵和破坏,招致当地人不断抱怨,认为它们是新西兰最坏的鸟类之一,但同时人们也认为,它们是一种最值得珍爱的鸟类。人们对啄羊鹦鹉的喜爱,源于它们对人类的主动亲近,这种喜爱社交的鸟十分信任人类,接受人类投喂的食物,不会拒绝人类的拍照,甚至还会主动凑上来,饶有兴致地研究摄像头是什么新奇玩意儿,而这样的性情,也让心怀不轨的人找到了伤害它们的机会。

  利用它们亲近人类的特性,当地旅游从业者还专门捕捉啄羊鹦鹉,驯养它们进行猎食羊群的特色表演。每次演出,啄羊鹦鹉除了可以得到自己猎食到的鲜美羊肉外,还能得到其他食物作为奖励——面对如此嚣张却亲昵可人的鸟,观众当然不会吝啬他们手中的食物。

  不过,也有不少人认为啄羊表演不仅对羊群过于残忍,也是对啄羊鹦鹉的变相伤害。2011年9月,当地政府发出正式通告,对生活在城市附近的啄羊鹦鹉集中捕捉,随后送到专门开辟的保护区进行放养。对于散居在村落周边的啄羊鹦鹉,政府也呼吁居民和游客对它们进行保护,不要干扰它们的栖息环境。目前,啄羊鹦鹉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颁布的《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文 荣楠楠 图 Adam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