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一伦 文火慢炖熬好汤

  从不知名的新人演员,到微博坐拥二百六十多万粉丝,盛一伦只用了三十五天的时间。这个时代没有任何爆火和蹿红是一场毫无原因的偶然,然而他已经准备好了,准备冲进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浪。

  一个月,一部戏,一炮而红

  2015年的12月,对于盛一伦来说,原以为是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子。其中最特殊的事情,就是他第一次参与拍摄的戏首播了。也因于是头一回,不敢抱太大的希望,只盼着别砸了收视就好,后面的一段日子再接着沉下心来好好磨炼演技。

  碰上一天忙完收工,他打开网页,看见微博上收到了铺天盖地的评论。讨论的方向如出一辙,有关于这部剧的,有关于演员制作的,也有关于经费的,网友们的转发和私信似雪片一样袭来。逐句逐字看过去,盛一伦才逐渐意识到——《太子妃升职记》竟然火了。

  要是别的古装剧剧组,起码在制作精良上占了分,前期少不了花上大价钱租下影视城的一整片区域,制片人和导演商量完大手一挥,从这一头到那一头,都要了。但是搜搜《太子妃升职记》,能创下高收视率的原因,除了主创们的全身心投入之外,还有一点就是:穷得坦荡。

  剧组穷到什么程度?没有那么多经费,只能紧着计算每日开销,以及那些道具——随便点开一集就能发现不少“旧物再利用”,比如太子妃宫殿内的屏风是用几块床垫拼起来竖在那的,从头到尾只出现过两个宫殿,满朝文武只有寥寥几人,所以登基大典的场景光用几句画外音就概括了。另外被人一直拿出来调侃的还有那台鼓风机,什么场景都会吹一吹,可因为人手不够,导演得一边掌镜一边亲自摇鼓风机。至于剧中一直出现的榴莲,工作人员说了,只有一个榴莲,每次掰开后都再粘回去。

  被一路调侃穷得叮当响的低成本古装剧,播出后的收视率却一路暴涨,让大家兴奋不已,东奔西走地帮着宣传。这个第一次演戏就火了的男孩,经常守着一块巴掌大的屏幕,既开心又紧张。

  那会儿他刚进组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导演说你当成自个儿来演就行了。于是刚开机的第一场戏,因为太过紧张,差点连话都说不清楚,一句“走,去幽兰殿”反复拍摄了十遍以上。也恰恰因为是新人,大家不会计较拍了多少遍耗了多少时间,很投入地在完成一件事情,拍摄到凌晨的作息早是家常便饭。

  让人好奇的是,当初摆在眼前的有这么多剧,为什么独独看上这部?他端坐着很老实地回答,“不是我选的呀,作为一个新人没有什么可以去挑选的余地,碰上这么个机会,就想着试一试。也有不完美的地方,但大家在一起是很快乐的,一起解决困难,还可以锻炼培养演员的一些能力。后来能受到那么多关注,觉得实在是幸运。”

  说起中间有一场齐晟砸宫殿的戏,让盛一伦觉得特别过瘾。“碰上那幕场景,正好结合这个情节发泄一下。”

  那会儿的他面对各个媒体的采访镜头还是懵懵懂懂的样子,一本正经地端坐着,看上去严阵以待,把每一句提问都当作是考题一样认真应答。与其说冷酷,倒更像是紧张,时而像个老干部,时而又像小学生。

  如梦初醒

  就这么着,戏红了,人也红了。从不知名的新人演员,到微博坐拥二百六十多万粉丝,盛一伦只用了三十五天的时间。

  他做梦也没能料到,竟然能凭借这部原以为会被吐槽不断的雷剧,火到今天这个程度。那阵子连台词都说不顺溜的新人,到后来渐渐摸出演戏的门路,在《太子妃升职记》里摸爬滚打完成了一系列的蜕变。

  不久,盛一伦开始频繁出现在新浪微博的热搜榜上,且一举一动都有可能成为网络上被持续讨论的焦点。他清晰地意识到——走红是把双刃剑,必须做好面对一切的准备,要主动去适应这片高地的氛围。

  于是慢慢地,开始有其他新剧找上门来。才沾沾自喜了没两天,又很快让自己又冷静下来。毕竟观众的适应性很强,今天喜欢这部剧的这个人,万一明天就跟不上观众想法的变化了,要说完全不在意是假的。“演员这个行业更新换代特别快,所以我觉得还是要用作品来说话。”盛一伦不敢掉以轻心,紧赶慢赶快马加鞭地练习,走在大街上也时刻注意着别人的一举一动,向生活偷师。

  后来再见面就到了半年之后,2016年的夏天,他的第二部古装剧《上古情歌》上线热播。

  为了最大程度地还原上古大荒奇伟瑰怪的神话境界,摄制组搭建了22万坪人工置景,3万坪的摄影棚,制作周期历时近两年。近千人的摄制团队辗转5个外景实地,让观众忍不住连连感慨,“太子终于能施展拳脚了!”

  由于剧中对于动物神兽采用了仿生机械模型物理特效与数字特效结合,挑战国产电视剧最高难度的动物特效,所以在拍摄绿幕特效打斗戏时,背景环境技能都是虚拟的,一招一式都得靠自己想象。盛一伦在此之前还从没有尝试过这种虚实结合的场景,为了能够逼真还原,一声不吭地在家里下了一通苦功夫。

  “怎么说呢,刚接触到的时候还觉得蛮新奇的,对着空气,对着布来演戏。还蛮有意思的,也是一次难能可贵的体验和锻炼吧。”

  就这么叠加积累,掌握了一些经验,他渐渐觉得有些底气了。虽然并非科班出身,但后期磨练出来的技艺以及对角色的悟性,让盛一伦成了炙手可热的新星。

  再出发

  不久后,有一部改编自小说的《将军在上》找上门来,让盛一伦再度回到了最初让他火起来的象山影视城。

  这次回归,他从一个新人的身份转为了演员,更不敢有所怠慢。

  既然是改编自小说,公布名单之后难免有评论质疑和原角色的契合度,曾被异口同声的夸赞的盛况,如今会不会经受不住质疑的声音?对此,盛一伦却仿佛早已深谙此道。“我没法去控制别人的视角和评价,至于观众认为演员是否与角色契合是个主观的判断,我还是得用自己的方式去诠释角色。不能只等着别人表扬,批评也是该有的嘛。”

  到了开机那天,第一个看见的就是当时陪伴全组人员很久的老朋友——鼓风机。“就觉得很亲切啊,我还没被吹怕。”他笑了起来,像是久违重逢的那种喜悦,有了“熟人”在场不会那么紧张。

  等一路拍下来最后杀青,据说最后还给大家送了礼物。

  “你都送了些什么?”

  “就红包啊。”

  他直接地连弯都懒得拐,有事说事,不乐意迂回曲折,觉得怎样都算是自己的一份心意,还是情谊来得更重要。抱着一颗感恩的心,不贪图太多的成绩和太快的进步,同他本人一样慢热。

  盛一伦一直有着自己的频率,不留太多闲暇的机会。

  很快,他又跑去年代戏《十里洋场》中过了一把狗仔瘾。演的是一个从底层爬起来的小报记者,会些三脚猫的功夫,总有股不服输的劲头。这与之前饰演的那些冷面形象大不相同,凭借着反反复复地讨教和揣摩,加之生活中观察积累所得,他一下子把小人物的形象演活了。

  年轻态,老灵魂

  关于盛一伦话少的特点,在媒体之间有一个打趣的说法,说是采访话题终结者一伦需谨慎。那么,这些不说话的时候到底是在想些什么?

  我们还是抛出了这个问题,结果他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什么都没想啊。”

  “还有一件事,之前有网友问拍吻戏为什么不张嘴,你说是因为尊重女演员,这个说法是真的吗?”

  “我张嘴的,不知道怎么慢慢被渲染成不张嘴了,尊重女演员是肯定的,但吻戏嘛,肯定会张嘴的。”

  “那么,你现在准备好进入娱乐圈了没?”

  “准备好了。”

  也许是他的走红太过于迅速,让大家还没有充裕的时间去好好了解这个荧幕背后的人到底是个什么模样。但他的耐心似乎用之不竭,会逐一解答种种误解,再来告诉你,其实是怎样的情况。盛一伦从小就是一个很有自己想法的人,只是不会主动与人道来。

  早前曾有人问他,会不会看那种中老年养生节目?坐在旁边的迪丽热巴好心替他回答,绝对不会看。结果盛一伦立即在旁边反驳:我看,总看的。说着让人啼笑皆非地补充了一句:央视和北京卫视有个节目,叫《养生堂》,会告诉你夏天到了需要注意些什么。

  而去探班的人也经常会大跌眼镜:原来剧组化妆间里聚精会神一本正经收看《东方时空》的是他;玩手机时转发《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是他,歌颂八一建军节的也是他。

  这个谦虚勤恳的年轻人,总让别人大跌眼镜。他就是这样直接不掩藏,说到感兴趣的话题,会突然滔滔不绝,可碰上了不擅应对的提问,很容易又恢复成“对”“是”的回答状态。之前还在微博上写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这个七嘴八舌的时代里,沉默,并不是克制而是叛逆。”

  他眼中的沉默,更具有反抗性,也更纯粹。

  这个看似慢吞吞的人,一直有着自己的坚持。总有一天,他也能学会逐渐敞开心扉,展现出立体的盛一伦来。

  编辑/Lefteris 采访、撰文/邵安琦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